“子路为蒲令”,这个蒲是县城,魏国的一个县城。“备水患”,那个时候有水灾。子路不简单,防微杜渐,然后居安思危就赶紧要防止水患。“与民春修沟渎”,修整这些沟渠才能够防止水患。“为人烦苦”,为了人民烦劳辛苦。不只他辛苦,老百姓在做这个事情也是非常的辛劳,他感觉到老百姓很辛苦。“故予人一箪食,一壶浆”,他心很软,赶紧赐给这些人民,箪是圆形盛饭的竹器,给他们饭吃,给他们水喝,一壶浆。“孔子闻之”,孔子知道这个事。“使子贡复之”,交代子贡去把子路煮饭的那些器具把它给推倒,倾覆掉。结果“子路忿然不悦”,子路就很生气了,“往见夫子曰”。他们都很难得,不高兴归不高兴,还是要去问个明白,不会跟夫子闹情绪。“哼,不理你了”,不会这样。“往见夫子曰: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老师,我是因为暴雨要来了,害怕有水灾。“故与人修沟渎以备之”,跟老百姓赶紧做好准备。“而民多匮于食”,匮就是匮乏,没饭吃。所以“故与人一箪食一壶浆,而夫子使赐止之”,却叫端木赐来制止我这个事。“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不是止住我仁慈的行为吗?为人民着想的行为吗。“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仁也,由也不受”,夫子你每天都在强调仁慈、仁德的教诲,结果我行仁德你还阻止我,那这我接受不了。子路这一点特别可爱。他很直率,有不理解的他不会闷着,直接表达。 “子曰:尔以民为饿”,你觉得人民很饿是很对的,你能感同身受。“何不告于君”,你为什么不跟你的君王讲呢?“发仓廪以给食之”,这个仓是装谷的仓库,廪是装米的。你何不让君王开这些粮食去给人民赈灾。“而以尔私馈之”,你却已你私自的名义给了人民。“是汝不明君之惠,见汝之德义也”。你这么做是让人民不知道他的国君仁慈,可以给他们恩惠。就只知道你这个大人很得意,就你有德行,你的国君没德行。“速已则可矣”,赶紧收一收,还是让你的国君来开仓赈粮,赈灾。“否则尔之受罪不久矣”。不然你功高震主,你麻烦就来了。“子路心服而退也”。告诉我们推展中华文化,“让功于上,让民于上”,要会权变。我们做的是大好事,怎么会遇到障碍呢?还是自己人情事理不敏感,不通权达变,“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个处事当中,“温良恭俭让”。这个让字太重要了,要礼让、要忍让、要谦让。“让民于上”,上面的人有美名他好做事,人民对他有信心。你要那名干啥呢?“让功于众”,一件事情做成了,都能看到众人的功劳,大家很受鼓舞,齐心协力去做好事。好事做完了,都不说别人有功,就自己功最大,这个都不妥当。“让位于贤”,真的有贤德之人,赶紧把更好的位子,甚至让他坐在我们上面都没关系。鲍叔牙推荐管仲,管仲变成他的上司,这是真正明理的人。 “让食于幼”,为什么“让食于幼”?可是《弟子规》又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请问大家,有没有矛盾?你看我们刚刚讲,依义不依语。义在哪?懂这义理没有?“长者先,幼者后”是让孩子养成一个恭敬长辈的心。可是这个让食是写……(麦克风突然没有声音)。大家要尊重麦克风,它很有感应,它知道时间到了,都不出声给我讲了。这是代表什么?长辈的慈爱。什么时候让食于幼?就是刚好那个年龄是长身体的时候,这个时候他营养不够了,可能他体质一辈子都不好。所以你看我们的记忆当中,父母宁可少吃,甚至于很多妈妈都装着吃饱了,都给孩子吃。孩子后来知道了,非常非常的感激这些长辈父母的恩德。现在这个时代,物质都比较丰沛,所以还是“长者先,幼者后”,这个机会会比较多。贫苦,了解孩子在成长,这个就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