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第十五集(3)

您看,“德之不修”,有看到好的榜样,现代的人,以至于是古圣先贤都要拿来效法,来修正自己。“德之不修”很好的,我们今天做每件事,说每句话,心里都想孔子会怎么做,圣人会怎么做,你从这样去修就很得利益。学

    您看,“德之不修”,有看到好的榜样,现代的人,以至于是古圣先贤都要拿来效法,来修正自己。“德之不修”很好的,我们今天做每件事,说每句话,心里都想孔子会怎么做,圣人会怎么做,你从这样去修就很得利益。学问要讲究、要通达道理,进而去落实。

    “闻义不能徙”,闻到这个道义的事情要马上去做,假如没有马上去做,心里良心不安。“闻义不能徙”,这个“徙”就是马上去力行、去尽这个道义,假如不能尽道义,这是他最担忧的事情。“不善不能改”,发现自己的缺点、不足,不能马上改,就是他的担忧。大家看夫子这样用功,真的是哪有闲功夫去看人家的过、去批评人家。

    我们刚刚分析会生气的原因:傲慢,容易不接受人家,这个火气就会上来。再来,自我太强,自己想怎样,人家不接受、不顺我的意思就发脾气。大家想,看看现在的小孩子,你不顺他的意思他就在地上打滚,脾气很大,从小所有的人都围着他转,全家他最大,自我很强,脾气都特别大。他假如是念念都为父母、为爷爷奶奶,他的脾气就小。甚至都为父母,他就细心;都为父母,有时候父母发脾气,他会顺,他会柔软。所以一个人好的性格从哪里培养起?从孝顺父母,奉侍家里的长者开始。可是现在小家庭很难,父母又没有把孝道演给他看。像在大陆一个孩子,他又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叔叔伯伯,没有哥哥姐姐来侍奉,他这个恭敬的态度就没有养成。

    我们有时要发脾气的时候要想想,又是自己的贪念,强求别人要接受我的,不顺我的我就发脾气。这都是可以我们客观冷静地去分析自己,每次动气那个心念错在哪。你知道这个心念错在哪,一调整,这个结果就可以改善。

    再来,在王善人他们谈到的道理当中有讲到“不要道,不要情”。这个“要道”,“道”是道理、道路。这个“要”是什么?要求。要求别人要做好、做对。比方我们今天学习“太太道”要怎么做,“丈夫道”要怎么做。边听的时候,“对,我太太就是都没有做到。”你看学了一堆,全部要去要求别人行道,不要求自己。这种心态,学回去都反效果。孔子提醒“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先提升自己、要求自己,而不要求别人,而不求于人,人家心服口服,受你的感动,所以没有怨言,起而效法,所以正己而不求于人。

    我们今天学的东西,自己还没下功夫,先要求别人,叫“不正己而求于人,则怨声载道。”很奇怪,这好东西怎么越学家里越不和气、大家越不认同我?可能就有“要道”在里面。师长常说要放下控制的念头、放下要求别人的念头。其实我们可以想想,所有要求别人的事情,我们自己做到没有?还是要先回过头来。这个人情事理,我们自己做不好要求别人,人家不能接受。我们问问自己,我们的亲戚朋友做不到,要求我们,我们能接受吗?也很难接受。

    “要情”是什么?就是你对亲戚朋友好,对人家的好都放在心上。“我以前对他很好,他也应该对我很好。”这就是你的付出都是求回报,只要对方不回报,你的抱怨就来了,甚至还会怨之后生恨,由爱生恨,这个嗔恚心都会很重。这些念头都很细微,自己都要观照得到,不然它一直增长。要求别人或者要求别人回报,只要那个境界不如你意,脾气就可能上来。

    好计较的人也容易发脾气,好面子的人也容易发脾气,因为会恼羞成怒。我们念了好几句“好”,所以发脾气往往都是有要求、有贪求,求不到,脾气就控制不住。“诸苦皆从贪欲起”,烦恼这个根就是这个贪字。指责、要求,容易发脾气。还有常常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里的人,他会借题发挥,翻旧帐,也很会发脾气。借一件事情,十几年来的事全部一一排出来,纵使人家有反省的心,讲到最后也会跟你翻脸。而且对自己来讲,我们的心就变成放所有人的垃圾的一个仓库。所以我们这个心应该是纯净纯善,不能都放人家的垃圾,不能对人有成见。人心要保持清净慈悲,对人有成见,你就看那个人不好,他做哪个动作你都会把它看得很严重,这都是心里产生的作用。

    好像古代有个故事,就是有个人家里的一个农具丢了,然后他就想一定是那个邻居给我偷的,他起这个念头,越看那个邻居越像偷他东西的,最后隔段时间说,铁定是他,绝对错不了。结果突然有一天,在自己房子里的一个地方发现了自己丢掉的那个东西。根本没丢,他是忘了放哪了。

    大家想想,他以前“这个人一定怎样、一定怎样”,那都是对人有成见。所以我们有时候讲起话来“哎呀,那个人就是怎样的人,我绝对不会看错的。”其实大家想想,你听人家讲这段话心里舒不舒服?听起来就不舒服。因为这个话里就有成见、就有傲慢,而且也是愚痴,着相了。他真的有不好,那是习性。“苟不教,性乃迁。”他是污染上的,他本来没有,一定可以去掉。“性本善”,本来有,一定可以恢复。我们相信每个人都能恢复本善,都能成圣成贤。你见每个人的过错,你是心疼他,要帮助他恢复智慧、恢复本善,因为你相信每个人本有。习性不善是染上的,你要帮助他去掉,一定可以去得掉,那样对人就不会有成见。

    看人要看后半段,不要很刻薄。人家现在表现的不错,“哎呀,你都不知道他以前干什么的,以前他家怎样怎样……”讲那些东西,听起来胃都痛。人要养厚道,口为祸福之门,要讲人家的好,记人家的好,多给别人改过的机会跟肯定。不要常常翻那些往事,然后这些成见到处给人家讲,让别人对他也都产生成见,这个就损自己的阴德。所以看人要看后半段,浪子回头金不换。

    再来,人急躁的时候很容易发脾气,你一急,火气特别容易上来。《弟子规》当中教导我们一举一动都要稳重、和缓,就不容易急躁,进而不会发脾气。大家要练缓和,不要急。讲话“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讲话快的人,脾气一定大。你们有没有见过哪个讲话很快的人脾气非常好?你的一言一行反应你的心理状况,所以讲话要慢一点。我以前讲话也很快,看我的身材就知道。后来听师长讲经,师长讲话很和缓,慢慢你每天听,你听个好几年,那个速度你就习惯了,不知不觉自己讲话也慢下来。所以说“能亲仁,无限好”,他的德行、他的气质在感染我们。所以讲话要慢,吃饭要慢,细嚼慢咽。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