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第四集(3)

其实我读到这里,就想到孟子的一段话,他一定读过,但是他就没有读通。所以学问重在融会贯通,不是读很多就有用,读到最后还相互矛盾,就麻烦了。哪一段话呢?孟子说:“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一个人处

    其实我读到这里,就想到孟子的一段话,他一定读过,但是他就没有读通。所以学问重在融会贯通,不是读很多就有用,读到最后还相互矛盾,就麻烦了。哪一段话呢?孟子说:“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一个人处世待人都是仁义存心,都是行仁义之道,尽忠职守,尽心尽力,要诚实守信。而且尽心尽力,只要自己能出一份力,绝不保留地去帮助别人,“乐善不倦”,上天都会降福、降爵位给他。这孟子的话,请问大家,功名富贵可不可以求得?可以哦。对呀,这孟子讲的。奇怪了,人有时候要执着的时候,就拿了一句话执着在那里。其实孟子本来就已经点出来了,“天爵”。

    孔子在《中庸》里面有一句话:“舜其大孝也与!”舜的道德达到极点,大孝,性德整个流露出来。“德为圣人,尊为天子”,本来是农夫,变什么?天子。天下最有福报的人,“富有四海之内”,而且说他这个福报大到什么程度?“子孙保之”,几千年之后的子孙还受到他的庇荫,这么大的福。他是个农民,怎么变这么大的福?因为他都力行这一些道德,所以他的整个智慧福报都现前。所以从大舜的人生我们体会到,“命由我做,福自己求”,不只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改变了谁的命运?子孙保之,后代子孙的命运都改了。

    《易经》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一句话用心去读,你今天就长大了。怎么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要感激我的父母、感激我的祖先,有没有长大?懂事了。刚好清明节到了,我非常感动,我们大马的朋友,很多都赶回去扫墓,而且是整个家族聚在一起,慎终追远,非常难得。“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感谢祖宗。同时我们要了解我们也将是子孙的祖先,有没有?对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那我们现在要用好榜样,来给他们传承,要积厚德庇荫他们。这样是有志气的父母跟祖先,是吧?这叫有志气。每一句经句都要用心去感受,我们的心境就不一样了。

    其实从这一段话来讲,可以了解到了凡先生他看事情看到一个表相。他觉得功名富贵是身外之物,必须人家给他,他才有,所以应该是求不到。而事实上你命里有那个福报,因缘成熟了,福报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到我们的人生里来,但那个还是自己修出来的,接下来的话就把这个理讲透了。

    【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

    孟子并没有讲错。

    【汝自错解耳。】

    你自己把它解错了。

    【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在以前读书人对佛家的两本书都很熟悉,一本叫《金刚经》,一本叫《六祖坛经》,所以这里举到六祖的一句话。“一切福田”,一个人他的福报都离不开方寸,就是他这一颗心,俗话讲的“福田心耕”。有一个对联是这么说的:“善为玉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所以福还是自己的真心耕耘出来的。福田大分三种:恩田,敬田,悲田。

“恩”,父母恩、祖宗的恩、国家的恩,这个都是生命当中很重要的恩,包含师长的恩。

    再来“敬”,首先恭敬圣人、恭敬老师、恭敬经典,包含恭敬一切人、事、物,这个是敬田。比方你很惜福的人,他一定有福报。有一句成语叫“禄尽人亡”,一个人命中的福禄享完了,他就没命了。假如他本来可以活八十岁,可是他非常奢侈,到五十岁的时候他的福报已经都花光了,他就折寿了三十年。比方他只有六十岁的寿命,可是他特别节俭,到六十岁的时候他的福报还没花完,他可能延寿二十年。

    我自己的奶奶从四十几岁身体就不好,老人家活到八十多岁。四十几岁就开始吃药了,身体比较不好,但是还是很长寿,因为我的奶奶很节俭,我后来搞通这个道理的时候,“哦,原来是奶奶非常节俭。”一个卫生纸分三四次用,我当时候看到都觉得怎么省成这个样子,都有点皱眉头。可是节俭毕竟是美德。我自己长大以后,赚的第一份薪水拿在手上,我说假如我用这个薪水来读大学都快读不成了,就很感激父母的辛劳,就舍不得花钱。后来我爸爸妈妈说:“你们三个姐弟也太省了吧?比我们两个还省。”我跟我妈开玩笑,我说我们家的掌门人是奶奶,所以我们从她那边接过来的。

    我也习惯走到哪里,不用的电灯一定把它关掉。我发现一个小的细节,就是我们马来西亚的插头都有开关,你不用的时候一关起来就很省电。有一些电器你虽然插着没有用,但是你一插的时候都是接电了,都会耗一些电的。你那个总开关“咔”给它盖住了,这些电都省起来了。所以从这些小地方,可以看到一个地方有没有福报。节省,节省能源。所以今天你真的爱护你的孩子,你一定要让他养成勤俭的人生态度,不然就是害了他了。

    第三个是“悲田”,慈悲、爱护他人,量大福大。大分这三个田。

    而且“从心而觅,感无不通”,用真心去耕耘、去追求福报,一定求得到。这个心是真心,刚刚讲的感恩的心、恭敬的心、慈悲付出的心才能求得到。

    诸位朋友,你们这一生有没有求的事情,然后被你求到的事?我之前见到一个非常有德行的大学教授,他求一个孙子。首先他们家取名字,是用《大学》里面的“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他们是用这个来取名字的。比方,“治”字辈的,治国。“齐”字辈的,齐家。“修”字辈的,修身。就可以了解到他们的祖先很有学问,用《大学》的这些教诲来取名字。他一生都是作育英才,非常用心。是我们北京师范大学郭齐家教授。

    他的媳妇也很有德行,这个叫“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他们家有德,就感来好的媳妇。龙教龙,凤教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他的媳妇也特别深入这些经典。他们求个孩子,全家总动员统统读经回向,祈求能来一个好的后代,光宗耀祖。他是希望这个后代能真正利益天下民族,“从心而觅”,他求得到圣贤子孙。

    你们求的时候胸怀要大一点,不要求个孩子“给我以后不愁吃、不愁穿”,这个心量不要太小。这个心量一小,求到的都不是很理想的。心量小去求,就求到心量小的子孙,是吧?“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嘛。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