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二十四集)

蔡礼旭,群书治要360

  诸位长辈,诸位学长,我们接著看下个主题是「审断」。上一句当中,还有跟《贞观政要》相应的例子,我们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太宗在贞观初年有跟身边的大臣讲,我们看很多时候都是太宗皇帝,抓住每个可以提醒、教育群臣的机会。说到他看前代这些谗佞的臣子都是国家的蟊贼,就是造成国家动乱的这些因素,或者是巧言令色、或者是结党营私。所以假如君主昏暗了,就可能会被他迷惑,被迷惑了,那忠臣、孝子可能就要含冤。所以这里提到,一丛丛的兰花想要茂盛,但是秋风却把它给吹落了;君王想要明智,却被谄谀的人给蒙蔽了,这样的事情在历代的史册当中,实在是太多了。像太宗就举了几个例子,说到北齐跟隋朝,那个时候被谗言所害。隋之前是魏、晋、南北朝,魏蜀吴是三国,后来三国被晋统一了,接著又是南北朝,南朝叫宋齐梁陈,北朝就有北齐、北周。

  所以提到北齐有一个大臣叫斛律明月,他是北齐的良将,威震北周,北周跟北齐是两个国家。北周很怕斛律明月这个良将,所以每一次冬天都把汾河河面的冰砸碎,不能让它结冰。因为他们武力很强,把冰砸掉来防御,希望北齐不会打过来。这个斛律明月的名气还有他的英勇,是让北周非常惧怕的。但是后来斛律明月被祖孝徵所陷害,最后北齐就被北周给并吞,我们看这重要的大臣被陷害之后,这国家就很危亡。在南宋时候岳飞是名将,最后也是被陷害,所以这个光复河山的大业,从此就告终。

  后来又举高熲是治国的大才,隋文帝用他,他辅佐国家二十余年,天下是安宁的。但后来隋文帝听了他太太的话,就把高熲等於是远离,不重用他了,最后就被隋炀帝给杀了,所以整个国政因此就衰败下来。你看这都是从历史当中,就是陷害大忠臣之后,这个国家就动荡,紧接著就是灭亡。然后隋朝的太子杨勇也是辅国监国二十年左右,最后也是被一个臣子杨素给陷害,这隋文帝就废了太子,父子关系都不好了。隋文帝废掉太子以后,就立隋炀帝为太子,之后自己也惹来杀身之祸。隋文帝没有办法判断太太跟臣子的这些谏言,最后下错决定,国家就亡了。所以古人有说「世乱则谗胜」,这个世间动乱了,谗言就非常的嚣张。

  所以太宗说到,他每每想到这些事情,就要防微杜渐来避免这些风气的产生。他提到史书上有写,猛兽假如在山林当中,野菜就没有人敢去采,假如那山上有老虎,大家敢不敢去采野菜?不敢。「直臣立朝廷,奸邪为之寝谋」,就是有正直的臣子站在朝廷当中,那些奸邪的人就不敢乱来。你看一个忠臣的力量很大,站在那里没有人敢乱来。所以在《论语》当中有提到,「舜有天下,选於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於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汤王用了伊尹,用了这么好的大臣,那些自私自利的奸邪之人就不敢乱来,慢慢的就远离。接著魏徵就说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所以面对这些谗言都要很慎重去判断。孔子又说「恶利口之覆邦家」,就是非常厌恶讲这些谗言不好的话,造成人家的国家、家庭衰败的这种事情。太宗讲到这里说到,接受谗言都会妄害忠良,造成宗庙变成废墟,国家可能就会被灭掉了,所以太宗讲面对谗言要非常的谨慎、慎重。

  这一段里面我们记忆比较深的,就是「猛兽处山林,藜藿为之不采;直臣立朝廷,奸邪为之寝谋」。我把这一句抄给大家,藜藿是野菜,寝谋就是这些坏的计谋就不用,我们处在一个团体当中,都要带动正气。这在宋朝时候,有一个臣子叫刘安世,皇上要用他做谏臣,就专门给皇上提意见的。结果他说要先回去问他母亲,因为做谏官得罪人可能就要被贬官,他母亲年纪大了,怕到时候贬官,这么大年纪还要陪著他这样奔波,他不忍心。回去请示母亲,他母亲义正辞严的告诉他:你得到国家的信任,要为国家尽忠,能够去做好谏臣的角色,到时候真的被贬官了,妈妈就跟著你一起走。母亲非常忠义。刘安世他就接了谏官,人家称他叫殿上虎,就朝廷大殿上面的老虎,站在那里,想要进谗言的人都不敢作声。在百兽当中这老虎一叫、狮子一叫,其他的野兽都不敢作声。太宗有这些《群书治要》的教诲,确实都有落实在他的政治生涯当中,确实是学了之后,都是尽心尽力去做到。

  我们再看第七册八百六十三页,我们进入「审断」的部分。领导者对臣下的谏言要判断,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懂得去审断。「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应该是一言一行都战战兢兢,跟经典相不相应。这里是从《老子》当中,撷取的一段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还自遗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我们看『金玉满堂』,就他有很多的钱财,其实很难守,因为人的钱财是五家共有,不肖子孙要你的钱,水灾要你的钱,火灾要你的钱,贪官污吏要你的钱,盗贼要你的钱,不是说你可以一辈子都握在手上。其实人两手一摊的时候,什么钱也带不走。一个人假如能从生命的终点有所领悟,他再来经营他这一生就不一样。大家有没有看过电影、电视,演一个人断气了?看过。有没有开悟?大家都看过怎么都没开悟?你看双手一摊,告诉我们什么?什么都带不走。既然钱带不走,干嘛苦苦追求这么多,然后还留下来让后代子孙去抢、去吵、去争、去上法院。「勿以财货杀子孙」,留了财货反而造成孩子之间的争夺,这是没有智慧。世间人对这些事理不懂,都觉得有钱好,您看现在多少家庭破裂、夫妻离婚,都跟家里一下子变得很有钱有关系。一有钱没有德行,就开始骄奢淫逸,坏的习性都出现,所以祸福相倚!我们看经济发展这么快,现在离婚率愈来愈高,都是忽略了家庭的经营,人生就失衡了。

  在汉朝初年有三杰,其中有个萧何,萧何、韩信、张良这汉初三杰。萧何是立大功的大臣,在分封的时候,萧何要的地方,是土地很贫瘠的地方。诸位学长,假如当时候你是大臣,你会要哪块地方?是不是要那个地价最贵的地方?你看这些贤者都很冷静,他要那个贫瘠的地方,第一个人家不会去争。好的东西人之所必争,最后就惹来一些恶缘,人家动一些歹念。要那些地没有做就没得吃,人家也不去抢。所以汉朝的历史学家,后来在汉朝一百多年之后,调查刘邦当时封的这些大臣,现在的家世如何,绝大部分统统都已经败掉。萧何的后代还很好,你看他不贪一时的富贵,他知道「勤俭为持家之本」,要这种不怎么好的地,就得勤劳耕作,所以后代的勤劳就一直保持下去。

  所以这里提到,人一有财富之后就重视享乐。注解里面讲,「嗜欲伤神」,很多的欲求伤自己的精气神,纵欲身体就搞坏了。「财多累身」,钱愈多其实都是心理的负担,钱要放哪里会有利息?买哪一支股票会涨得比较多?统统在烦恼这些事情。什么才叫福?大家看现在忧郁症的人这么多,他有福吗?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修车的人得忧郁症,还是一个农夫得忧郁症?很多都是很有钱每天烦恼一大堆,反而得了忧郁症。真正的福叫享清福,心里没有贪求很知足,心里清清净净,这是真正的福气。不要以一大堆的欲望、欲求,让自己的身心负担很大。所以谁会过日子?能让自己心愈清净,生活愈简单的人,叫会过日子的人。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