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四果四向八个位次,大乘五十一个位次,每个位次皆有不同的标准,但是它们有个绝对不变的标准,就是一定要随顺真性(真心、本性)。凡是符合此一方向目标,即是「正知正见」,就是「善」;若与此违背,就是「不善」。因此,佛家讲善恶标准,起心动念为自己就是不善。因为「正觉」须断除是非人我贪瞋痴慢;念念有「我」,是非人我、贪瞋痴慢即从「我」而生。「我」是所有烦恼、生死、轮回的根本,所以修学佛法首先须破「我执」。 「小乘」破我执,用功非常艰苦。「大乘」破我执的方法巧妙,就是起心动念不想自己,而想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谋幸福,为一切众生服务,久而久之将自己忘了。「大乘」大而化之的方法破我执,所以比「小乘」高明太多了。世间人不了解事实真相,以为没有我如何得了!其实没有我才得大自在,才得真正幸福美满。如果明了无我,则知原来尽虚空遍法界即是一个我。 佛法讲慈悲,不讲爱。「慈悲」就是爱护与关怀,是出自于真诚理智的,不是感情的。理性的爱,永远不会变;感情的爱,是很短暂的。现代社会,两人相爱得不得了,结婚了,过了不久,听说离婚了,可见那种爱是假的。学佛的人很明白,你对我说爱,对我怎么好,我知道皆是虚情假义,不是真的,不可以认真,否则你就吃亏上当。 佛菩萨慈爱是真的,因为永远不会变。他是基于理智的,不是感情的,所以佛法的本质是智慧。学佛就是求智慧,明了它是智慧的教育,我们实在不能不学。 觉悟的人称作佛、菩萨、罗汉;不觉悟的人称为凡夫。凡夫与佛是平等的,差别在对于宇宙人生真相,一是觉,一是不觉,因而建立两个名称。我非常感激方老师,若没有他的指导,年轻时的我是很难信佛的。我学佛还不到一个月,有幸经敏亲王介绍,认识章嘉大师,他指导我三年。大师圆寂之后,来年,由朱镜宙老居士介绍,认识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以后我跟他十年。我有好老师指导,没有走冤枉路,这是很难得的机缘,可遇不可求的缘分,使我在修学过程中没有遭遇困难与障碍。 释迦牟尼佛于三千年前出现在世间,他的一生与中国孔夫子非常相似。唯一不同之处,夫子当时周游列国,想求一官半职为国家人民服务。他的目标纯正善良,但是当时的诸侯不敢用他,原因是他太聪明能干,若企图夺取政权,必定成功。不但夫子有过人的聪明智慧,且他的学生皆是干才,所以诸侯对他敬而远之,他只好回家乡办学。释迦牟尼佛与孔子完全相反,他生在王侯之家,舍弃从政的机会,完全从事教学工作。佛陀也是周游列国,到处讲经说法,一生从事于教学工作,传播智慧的教育。 佛陀四十九年所说的,不外「戒、定、慧」三学。以「智慧」为目的,「戒、定」为手段。慧从定而生,没有定,那来的智慧。佛法传到中国之后,中国读书人对这一层更加重视,因为儒家也提倡定慧,没想到佛法讲得更透彻。「定」就是清净心,儒家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得的即是圆满智慧。佛法修学从「戒」开始。五戒、十戒、菩萨戒、比丘戒,这些戒的意义狭小,不是佛的本意。 此「戒」指佛的「教诫」,一切经论中对我们的教训,都是佛的教诫。「持戒」就是守法。我们一定要「遵守佛的教导与方法」,这些方法之目的是教我们得「定」,得清净心,「戒」就是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华严经》上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任何众生的智慧德能与佛没有两样。智慧是圆满的,现在、过去、未来,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知。佛说这是一切众生的本能。本来有这样的智慧德能,现在为什么没有了?佛说「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一语道破凡夫的病根。 我们的智慧、能力丧失,就是因为有「妄想」、「执着」。佛法讲「二障」,两大障碍,「二」是两大类,每一类都是无量无边。这两大类称为「所知障」与「烦恼障」。妄想演变成所知障;执着演变成烦恼障。我们有这么多的妄想与烦恼,是因长时累积的迷惑颠倒。佛所讲的一切方法,就是帮助我们舍离妄与烦恼,恢复清净心。「清净心」是我们的「真心」。清净心起作用就像镜子一样,所以佛经里比喻为「大圆镜智」。「圆」是圆满。这一面镜子将虚空法界照得清楚明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不是赞美的话,而是我们自己的本能。必定要依照佛教诫的方法去做,才能恢复本能。 佛是过来人,佛对我们的帮助,就是把他的经验提供给我们参考。正如学校老师将自己所学习的与经验传授给我们,就是对我们的加持与保佑,这才得真实受用。佛法实在是民主的、自由的,可以讨论与辩论的。经典里,常常看到学生与释迦牟尼佛辩论。所以佛法容许你打破沙锅问到底。佛法愈辩,理愈明了,才能真正生起信心。我们采取佛的方法,吸取他的经验,这样修学很省事。若自己摸索,则非常困难。别说是虚空,单讲现前社会,就像无数迷宫。若得一位有经验的人,很熟悉一切环境来领导我们,就方便很多。 佛法有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无量无边,但是方向、目的则是一个。禅宗修定,念佛也是修定。「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学教的人修「止观」,也是禅定。名称、方法不同,目标、方向是一致。唯有定才能开慧,定中开的智慧才是真智慧,所以慧不是外来的,是我们自性本具的。现在我们有障碍,智慧德能透不出来;只要除去障碍,本能立即恢复。也就是说,用「禅定」的方法把「妄想、分别、执着」除去。这桩事非常现实,「妄想、分别、执着」少一分,智慧德能就长一分;少两分,智能德能就增长两分。 世尊教我们从明师受戒,我感谢老师,老师的恩德超过父母,使我终身念念不忘。青年时代我对哲学很有兴趣,很想学习,方东美老师与我是同乡,于是我就写信给他,要求准许到学校旁听他的课程。他回信来,约我到他家面谈。他告诉我,现代学校里,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若到学校听课,定会大失所望。这几句话对我就像凉水浇头,当时我很失望很难过。方先生停了几分钟,很慈悲的告诉我,你每个星期天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两小时课。我从方老师学哲学是这样学的,学生只有我一人,在他家客厅的小圆桌上课。十几年以后,我才明白老师当年的用心。我若到学校听课,一定认识很多老师和同学,一定听到很多不同的学说,这就会把我搞乱了。他这样单独的教导,教我学一家之言,使我得真实受用,心地清净,思路单纯,具足敬意。听不到别的学说,只听他一个人的,他对我负责。这种教学方式原来就是古人所谓的「师承」。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