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18

净空,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三十九页注解里面给我们解释法轮的意义,在佛法里面,通常表法是以法轮、莲花用得最为普遍,代表佛法,好像是佛教的一个标志一样,那么这一段就解释法轮的意义。‘法者,轨持义,通教理行果。’这样的句子我们在佛教经论里面常常会看到。轨就是轨道,我们今天讲的原理、原则,就是一个原则。持是保持,就是你要守住这一个原理原则,守住这一个轨道,这个就是法的意思,是一切法的生起,它一定有个道理存在,而且生起的时候,它一定有程序、有过程,绝对不会乱的。所谓一粒种子我们种下去之后,它一定先生根,然后再长出芽,再长出枝叶花朵,它一定是有这个程序的,不会说种子接下去是先结果后开花,没有这个道理,它颠倒了。所以轨道就是有一定的程序,它一定是保持这个程序,那么它才能成就。

  那么通教理行果,通就是通有教法、有理法、有行法、有果法,但教理行果统统都是有轨持的意思存在。教法就是教科书,我们今天讲教科书、教学法,这都是属在教法里面。佛陀在世的时候每一天给大家讲开示、讲经,都是以音声为教法。佛灭了之后,大德们结集下来,把它记录下来称之为经典,所以经典变成我们的教法,就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依照这个来修学。教是文字,所以文字也有轨持,它也有一定的次第。你看编成这一本书,它有纲领、有次第,有条不紊,所以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里面也分章分节分段,清清楚楚,这个就是轨持的意思,这个教科书的轨持之义,它不能乱。

  理就是教科书里面所讲的原理、原则,不管这个理是浅是深,是大是小,都有轨则;拿现代的话来说合乎逻辑,在佛法里面讲因明,一定符合因明的法则,所以它是一个有条理有层次的思想发展,今天我们讲的科学的方法。这是讲理,由教,教最重要的就是从教要显理,你才能真正得到东西。我们在这教科书里面明白里面所叙述的道理,这个叫开悟;如果不明白经里面的道理,那个经念得再熟,依照注解讲得天花乱坠也没用处。为什么呢?经是释迦牟尼佛讲的,注解是古来祖师大德所说的,你全是讲别人东西,与自己根本不相干,那就是依文解义,道听途说,与自己全不相干。一定要显理,你自己在教里头要明理,理明了之后,理是自己心里面的体悟,就是开悟了,悟了以后,这个教怎么呢?教就变成自己的了,我也见到这个理;佛见到这个理,我也见到这个理;佛这么讲的,我也是这么讲的。

  换一句话说,把佛的经典就变成自己的经典,佛的言论真正变成自己的了,自己与佛无二无别,到这个时候可以讲经了,你也可以给经做注解了,所以研教一定要悟心,心就是理,这是理法。悟了理之后要行,要把教里头所显的这些理论变成我们实际的生活,你才会有受用。我们从早到晚,穿衣吃饭,待人接物,全不离开教理,生活就是教理,教理就是生活,跟我们整个生活融成一体,这个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如果这个教育与我们生活脱了节了,所学非所用,诸位想想这个东西学了干什么?何必浪费时间去学习?学了一定有用处,学了一定变成实际的生活,使我们一天到晚心之所思、口之所言、身之所动,全是佛法的教理。佛法在那里?佛法就在我们自己生活当中,自己生活就是大乘佛法,这个才能真正达到离苦得乐,佛法好就好在此地,你学了绝不落空。

  果就是心得,教、理、行,合而为一了,跟自己整个生活合而为一,那就是果,果是果报,你的收获啊!这就是证果。随著你教理行的深浅,你得到的果报不一样;你要是深一点,你得的果报就殊胜,果位就高。譬如小乘只有四果,那么大乘菩萨位子里面有五十一个果,你愈深入,你的果报愈殊胜,实在讲果报是享受啊!结果就是享受嘛!你的享受愈殊胜,你的生活愈丰富,果就是如此啊!最圆满最殊胜的果报当然是佛果,没有比他更殊胜了,这个叫果。教理行果都是有轨则的,都是有条不紊的,那么这是法的意思,这是法。

  ‘轮者,所成义’,轮是成就的意思。‘大小乘别,且小乘二部,通明五义。’小乘二部就是声闻跟缘觉,那么一般小乘讲有五个意思。乘有运载的意思,乘是车,我们要到一个地方去,我们坐车去,乘是代表车乘。小乘就是小车,大乘就是大车;大车一次可以能够运输很多的人物,小乘或者坐一个人、两个人,所以用这个来作比喻。比喻的意思是从烦恼之此岸,我们这烦恼,我们乘著车运载到菩提的彼岸;由生死之此岸运到涅槃之彼岸,我们要想了生死、证涅槃,断烦恼、得菩提,你就要用这一个车乘,用这个工具,就可以能达到。这个工具就是教理行果的佛法,比喻做车乘,下面就讲这个意思。

  那么五个意思第一个是‘速疾义’,就是快、速度快,我们走路慢,坐车就快了。在古时候车是马车,大乘是马车,小乘是羊车,羊的力气很小,它拉小车子,车上只能坐一个人。羊车诸位很少见到,在从前是宫廷里面,你看我们中国历史有记载,隋炀帝常常在御花园去玩的时候坐羊车,羊拉的车,小车一个人坐的,现在很像小朋友玩具一样的小车。那么从前最大的车子是马车,马车可以能做十几个人;如果更大的马车,那就看马匹多少了,通常一匹马拉的车坐十几个人。我们过去在南京念书上学的时候,那时候虽然有公共汽车,很少,马车很多,所以我们学生常常坐马车上学,一个马车坐满了十四个人,一匹马拉的,那个车很有味道。那么有大的就是四匹马拉的,四匹马拉的车子可以坐二十多个人,那个车身长。所以在那个时候大乘是马车,现在在我们近代那最大的大车是火车,那载的人就多了,所以它有快速的意思。

  车都要靠轮,没有轮它就不能行动,所以轮在我们人类文明进化里面是个非常重要的工具,那么佛法也非常重视。底下就比喻说,‘如轮王轮,有速疾转故。’这是举转轮圣王,转轮圣王有七宝,七宝其中轮宝非常重要,轮宝是他的交通工具。因为转轮圣他的管辖、他的强域很大,那么照佛经里面讲他的强域是四大部洲,而这个四大部洲,在有很多大德们说,我们地球只是一个洲,只是他四大洲之一;那么要这样讲的话,他一定是统辖有四个大的星球,那么当中些小星球还不晓得有多少,这是他的管辖区域。他管辖区域如果他没有交通工具他达不到,那他就无法统治,所以他一定要能够达得到,那么他有轮宝,这个东西是他的交通工具。

  佛经里头几千年来都这么说了,我们现在想想这个轮宝是什么东西呢?恐怕就是我们常常讲的飞碟,外太空来的,它是一个轮,速度很大,确实像佛经里面所讲的,他有这样好的交通工具,所以他才能够联系几个星球,而他所能达到的这些星球,换句话都划在他统治的范围之内,所以有这么好的交通工具。从前很难想像得到,现在我们所发现的一定就是佛经里面讲的轮宝,飞碟。‘今圣智起时,有速疾之用也。’这是比喻,因为修道的人智慧开显了,他的作用就快了,有轮宝这种速疾的意思,所以把佛法比喻作法轮。那么第二个意思就是‘取舍义。如轮王轮,舍东洲,取南洲。’他在飞行,他一站一站地通过,必须舍第一个站才能到第二个站,舍第二个站才能到第三个站,这就是说明轮是动的,不是停在一个地方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