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11

净空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七面,注解里面谛闲法师假设了一个问答来给我们说明。‘问,如上所列多多供品,如何办得?’怎么能办到呢?‘假使能办,又如何者常供养如上所列多多佛耶?’怎么能够供养像前面所说的无量无边的诸佛?‘答’,下面就是答覆,‘须知一香一华,无非中道。即空、即假、即中。即空故,尽虚空界。即假故,如云普遍。即中故,一亦法界,多亦法界。一一品物,无不称于真理,各各等虚空界。即以全法之身,游诸刹土。称真之物,供养诸佛。是故菩萨,不虚行于所修,常值诸佛,恒不失时。一切品物。常称真而成就也。幸勿生疑。’那么这个注解里面有事有理,事容易懂,理确实有相当地深度。

但是我们每一章里面都是以这种原理,这个原理,不外乎一念三千,明白了一念三千,华严境界确确实实不难现前。下面要给我们校量,比较供养具,‘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这个非常要紧,也是我们修供养供里面最主要的一个部分。那么财供养,就是些物品供养,物品供养里面要是加上观想,那个财供养也是法供养。譬如我们供养灯、供养香,就是财供养、物质供养,可是从这个供养当中我们晓得灯表智慧光明,表般若智慧,是以般若智慧来供养。香表戒定,表清净信心,以这个来供养。诸佛,前面曾经说过,这要记住的,我们以般若智慧,以清净心地待人接物,就是供养诸佛;这个是财、法两种都有了。

供养里面特别偏重在法供养当中,这是不但佛在这个经上这么说,诸位常常念的金刚经,里面校量功德也是说大千世界微尘的七宝布施都不及为人说四句偈的功德。可见得法供养的殊胜,决定不是财供养能够比得上的。底下一段举几个例子,一共举了七个例子,‘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那么既然举了这七个例子,这七个例子当然是法供养里面最重要的七个项目,每一个项目里面自然包括了许许多多的法门,那么这是说明七大类的供养。第一这一定是最重要的,摆在第一个决定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要如说修行,如谁所说呢?如佛所说的。这一条太要紧了,假如我们不能够如说修行,我们就对不起佛了,佛一生的教导,结果我们一句话也不听,都没有照做,这很对不住的。

纵然是四事供养得很周到,如说的衣食、卧具、医药,统统都供养到了,但是他教给我们,我们并没有去照做,这个不是真正供养。真正供养宁愿在事供养里面有欠缺,甚至于全缺,一样也没做到,就是财物上的供养,一样也没做到;但是真正照佛所讲的来修行,这还是真供养。佛给我们说了这么多,就是叫我们要修行,佛对我们的期望,期望我们各各人早一天成佛,跟他一样;能够满足他的大愿,这才叫真供养佛,这是诸供养当中第一供养,那么我们要晓得。如说修行包括的范围就非常广大,以本经就这一章而说,主要的就是讲十条大愿,这个十条大愿,每一条你都要做到,这就是如说修行供养。

你怎么能做到呢?一定要甚深信解才行,如果不能甚深信解。它这十个名目的意义、境界,决定达不到。所以对这个经要真正下功夫去研究去理解,要把它变成我们自己实际上的生活。礼敬,我们要以真诚清净之心对待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这是修礼敬诸佛。我们的言词一定是有益于一切众生,有利于一切众生的,出自于至诚,这就是赞叹如来的供养。我们有力量必须要帮助人,无论是用我们智慧去帮助别人,用我们的才艺帮助人,用我们体力帮助人,用我们的财富帮助人,这都叫供养,这个都是广修供养。以智慧助人,这是法供养;以我们的体力去帮人家服务,这是内财供养;他金钱财物去帮助别人,叫外财供养,身外之财,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做,这叫如说修行供养,这个是对佛的真正供养。

那么佛给我们讲的法门太多太多了,说到修行,是不是这些法门都要学呢?这是个问题。佛讲了许许多多的经,这些经我们是不是都要读呢?这个问题很大。可是我们在佛法里面一定要细心去观察,看看佛陀在世,他的弟子们怎么修的?看看那些诸菩萨们怎么修的?你就明了了,佛说一切法是度一切人;记住,度一切人,不是度我。佛要度我只说一法,所以无量无边的法门是为无量无边众生而说的,因此我们就明了了,我们要在无量无边的法门里面,只取一法,那就行了。佛在世的时候好办,太容易了,你要是遇到佛了,你向他请教,他给你说一个法门,你依教修行就成功了。

现在我们最大的困难,佛不在世,我们没法子问他,留下来这些经典都是他老人家从前在世替一切人说修行的方法,这些记录,记载下来的东西。所以我们今天看一些经典,就如同看大夫的处方一样,这个大夫从前在世的时候替人看病,人家来了,他马上替人家开个方子,一吃就好了。现在大夫也不在了,那些治好的人也不在了,药方堆了一大堆,堆在这个地方;我们今天看到就是一堆药方,大藏经就是一堆药方,是他从前治别人的一堆药方。所以我们今天看这些东西很头痛,那一个药方对我合适?我们都有病,你要是把所有药方统统都用,准死无疑!这诸位要记住哦!你说大藏经我统统要搞,准死无疑,绝对不会开悟的,没有人这种试法的;所以佛法能救人也能害死人。它这个经典确实就是药方,你要取舍得法了,真的适合于自己病况了,那这个方法你很灵,非常灵验,药到病除。所以我们选择法门,这个法门选择了去修,修个一两年不合适,就赶快换;就好像吃药一样,你吃药当然是害病去吃药,这药吃了不对症,你会警觉了这个不对症,大概吃错了,赶紧找大夫重新来调整。我们修行没有结果,就得要调整,这个是要注意的,要特别提高警惕。

可是我们人寿命有限,这个警觉性要很高;自己没有办法选择,就去找这些真正有修有学的法师、居士们,那么请他们提供一些经验来供给我们作参考,帮助我们在法门上决定取舍,这一点也非常地重要;他是修行过来人。可是善知识难遇,真正是难遇,俗话常说可遇不可求,到那里去找善知识?遇不到善知识,我们自己去搞,真的是盲修瞎炼。你要是遇到一个恶知识,那糟糕了!碰到他,他也给你介绍,教给你的都不是正法,反而走到邪道上去了,这个事情就麻烦了。所以从前有师承,现在没有了,现在没有法子了。

所以现在人,你在世间求一点科技的知识,你能够做到,真正讲求学问就很难了,求道就更难了。真正好的老师找不到学生,这个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找不到学生,佛法之衰,衰在这个地方。有资格做一个学道的学生,不容易呀!相当地不容易。他要具备许多的条件,里面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对老师要有决定的信心,要有至诚恭敬心,这才能成功;佛家、儒家都是如此。所以过去讲求的是师承,对这个老师敬仰、爱慕,而且有恒心,有长远心;老师的教导百分之百地依从,老师怎么教,你就怎么做,这种学生你们想到那里去找去?找不到啊!我给诸位同学说,我过去求学就是这样求的,所以我还有师承的边缘。轮到我找个学生,我找不到啊!找不到像我这个学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