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6

净空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十五面第二行,有几句话我们念一念:‘导念佛人归于净土,归唯心之净土也;华严善财、华藏海众,悉是登地大土,普贤尚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何人斯,宁不愧煞。’这几句话是大师勉励我们。他既然勉励我们,我们就能够想像得到,谛闲法师必定也是念佛求生净土的。正如同过去智者大师一样,虽然是一生弘杨法华经,天台是以法华为主,他是以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他的归宿,后代子孙也都是这样地效法前贤。

下面一章呢,‘论用’,‘用是力用’,力是力量,是能力;用是作用。‘亦名功德’,功是功夫,你既然下了功夫了,你一定有收获;德就是你得到了,你的收获。因此,功德与福德不一样;福德,我们自己有福,可以供养别人,可以给别人去享受,功德不行,功德不能转让的,为什么呢?功德是定、是慧,我的清净心没有办法送给你,我的智慧没有法子送给你,所以功德是要自己修的。福德,的确别人可以代修,我们可以享别人的福,但是得不到别人的功德,功德与福德,意思一定要很明了。

‘如来以权实二智,鉴机施教为功能。’佛对于一切众生所保祐的、所加持的,就是这个,他以什么来加持我们呢?是以教学,以教化。佛用什么来教学呢?佛用智慧,用他自己的智慧,权实都是真正的智慧。‘此经以拔众生苦,与诸佛乐为德用’,我们学这一部经有什么好处?确确实实能离苦得乐,能离究竟苦,究竟就是生死轮回之苦,得究竟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得如来果地上之乐,这一桩事情尤其是不能够疏忽。所以有一些人他不明了,我要想成佛,何必要到西方?别的佛,别的世界,还不是一样!所以有一些人发愿生东方净土,到药师如来那里去,还有人想更近一点,弥勒净土距离我们最近,他在娑婆世界里面,欲界第四天兜率内院,好不好呢?也算不错,比起西方极乐世界差得太远太远了,不能比。

西方世界的殊胜,经典里面说得很清楚;我们今天能去,说个老实话,只能生凡圣同居土,只有这个本事。方便土、实报土,没本事啊!方便土要得事一心不乱,要断见思烦恼;经典里面讲的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统统断尽,这才能生方便有余土,我们实实在在没有这个能力,没这个本事。实报土要分破无明,更没分了。我们今天有能力、有把握往生的,就是凡圣同居土,这是确定能生。那么你要想生东方净土,或者生弥勒净土,给诸位说,像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资格,那两个净土去不成,为什么呢?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弥勒净土要修唯心识定,这个定修成了,才有资格去。

唯心识定相当于事一心不乱,他水准高啊!高水准的啊!不像弥陀净土,他很低的分数就可以去了,我们都有把握。譬如说你去考试,考个十分二十分,有把握,他都取;那个弥勒净土一定要八十分才取,你考不到这个分数,去不了,那个地方很严格,去不了。而且去到那个地方,受用、待遇,都比不上西方。西方净土,那怕是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的,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各各都圆证三不退,这一句话可不能轻视,不能轻易看过,圆证三不退是什么人啊!不得了啊!三不退,第一个是位不退;第二个是行不退,第三个是念不退。通常讲,位不退是小乘须陀洹,初果,才享位不退;就是刚才讲,见思烦恼,三界之内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才是位不退。八十一品思惑也断尽了,等于阿罗汉了,才行不退。要到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是念不退。那个初住菩萨,的确已经证三不退了,初证,没有说圆证,没有圆。

所以圆证三不退是什么人呢?给诸位说,最低限度是法云地的菩萨,十地菩萨、等觉菩萨才能称之为圆证三不退,这个真不可思议,真正叫难信之法。那有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他的享受待遇跟等觉菩萨一样,你到那去找去?你找不到啊!所以这个处所,查遍大藏经,看看十方任何诸佛世界,没有的。这样殊胜的地方你不去,你要跑到别的地方去,愚痴啊!没有福报啊!真正没有福报。经上真是讲得清清楚楚,往往人看疏忽了,没有注意那个圆证两个字。所以西方净土中,弥陀经讲难信之法,真难!你要是相信了,那你有福,你的福报太大了,你相信,你就能得享受。一往生,虽然自己不是等觉菩萨,可是你的享受,你的待遇,你的福报,跟等觉菩萨没有两样,这个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西方净土,十方诸佛赞叹,既然赞叹,当然就弘扬,所以也是十方诸佛共同弘扬的一个法门。我们能够真正相信了,发愿求生西方净土,这个才真正称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弘法利生的本愿。释迦牟尼佛对我们希望什么?就是希望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不肯去,再教给你其他的法门,那是不得已的。真正的本愿,就是教我们发愿求生西方;那么我们从华严经上来看呢,不但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本愿,而且是毗卢遮那如来的本愿,这更不可思议了。这是我们应当要深入去研究、去体会,才不辜负我们这一生。

那么诸位把经本翻过来,十六面第一行,有一首偈子说‘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这一首偈是华严经上的,经上的偈子,说明十大愿王灭罪的功德,就是灭罪的作用,是‘拔地狱苦之力用也’,因为地狱最苦,业障最重。为什么会造罪业呢?是由于迷惑颠倒,没有智慧,所以才造无量无边的罪业,所造极恶五无间的罪业,这个罪太重了,如何能够消除呢?一定要诵此普贤大愿王。诵,这是第一个字,后面还有,还有许多,用这一个字来作代表。绝对你不可以依文解义,佛叫我念,那我就念好了。念念,罪已经灭掉了,没有这回事情。

所以经里面常讲闻法,闻了后面什么?闻后有解、有行、有证,后面还有一大堆哩!这个才是开端,所以你一定要懂得这个意思。诵是读诵,读诵要解义;解义的时候,要生信心,要发愿,要依教修行,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五无间罪才有灭啊!所以这整个过程当中,用一个字来代表,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效果是什么呢?一念,一念就是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五无间罪才能消灭。如果还是妄念还存在的话,那个罪还没有灭掉;经文上面讲得很清楚,你可不要误会了,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大概只要念一句就行了,罪就灭掉了,那你是望文解义,就跟外国人翻二足尊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诵此普贤大愿王,是讲修行,依这个方法来修行。一念是效果,一念是念到了一心不乱,到一心呢,那什么罪都消掉了,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二念,罪就生起;一念,罪就消灭。刚才给诸位那个表上,一念三千,有一个字是印颠倒了,十个条目之下,地狱是嗔恚心,贪爱是恶鬼,贪是属于恶鬼,嗔恚是属于地狱,嗔心是地狱。这一段后面还有一行半也很重要,我们把它念一念,在十六面第六行,‘此善男子,善得人身,所获福德,如偈云。’要紧的就是底下这首偈子,这是经文,‘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伏诸魔众,成等正觉转法轮,普利一切诸含识。’到这个地方。那么这个两首偈是说明成佛度众生的大用。菩萨的示现,身分不一定,他也是随一切众生的机缘。但是成佛的身分一定是非常尊贵。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