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讲地藏经第三四卷(2)

第五尊‘智成就佛’,这个名号的意思是利益众生的,像“净名王佛”这个名号,完全从自利,从断烦恼,断证上来建立的,“智成就”这是就度化众生上来说的。智是智慧,权实二智,《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无


  第五尊‘智成就佛’,这个名号的意思是利益众生的,像“净名王佛”这个名号,完全从自利,从断烦恼,断证上来建立的,“智成就”这是就度化众生上来说的。智是智慧,权实二智,《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为什么说它无知?它不起作用,没有起作用。没有起作用,为什么又叫它做根本智?无知就是根本智,无知不是说没有智慧,如果看到经上讲“般若无知”,那是完全没有智慧,那你就错了;无知是真有智慧,智慧没有起作用,是这个意思。他对于万事万法性相、理事、因果,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瞭,可是他自己境界是如如不动,我们所谓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在这个状况之下叫无知。当他起作用的时候,起作用,起什么作用?教化众生,答覆众生的疑难,这时候展现出来的是“无所不知”,所以无所不知叫权智,就是佛法里面常讲的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属于智慧的应用,应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无所不知可见得就是无知的表现,《般若经》上这两句话,我们要明瞭,决定不能够误会。所以无知是自受用,无所不知是他受用。

  诸佛菩萨在十法界、在六道度化一切众生,无论是现什么样的身相,这一点我们要记住,佛没有身相,法身没有身相,身相是随类现的。不但应化身是随类现的,报身也是随类现的,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是报身佛∣卢舍那佛,在极乐世界看到的是阿弥陀佛,报身也是随类现的。卢舍那佛是在华藏世界,度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阿弥陀佛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度实报庄严土的菩萨,我们从这个地方就能够体会到,报身还是随类现的,那个类是指法身大士。佛给我们讲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无量无边,从佛名号里面来看,我们看到这么多佛。释迦牟尼佛专门为我们介绍十方诸佛的名号,诸位也许读过《万佛名经》,世尊跟我们就随便说一说,就说了一万两千多尊佛的名号,在虚空法界里佛的名号说不尽,释迦牟尼佛天天给我们说,说一劫也说不完。这就说明佛的报身也不只一个,随著各个世界差别的状况,为法身大士所现的;如果是为方便土、同居土这些凡夫们所现的,就是应化身。这是智成就如来。

  ‘无上佛’,“无上”是尊称到极处。注解里面几句话注得很好,“有所断者,名有上士。既无所断,名无上矣”,这个解释得很圆满。等觉菩萨还有断,还有一品生相无明可以断,那叫上士,不能叫无上,他还有所断。到如来果地上那就没得断,应当断的统统断乾净,没得断,这称无上,所以无上也是对于究竟佛果的尊称。

  ‘妙声佛’,是赞叹佛的音声圆满微妙,“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是微妙,佛说法音声的悦耳那是美妙。这种美妙、微妙从哪里得来的?从心性里面自然流露出来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懂得,一定要记住、要学习。你心地真诚,你的言词就真诚,你心地清净,你的容貌、音声就清净。由此可知,古人常说“诚于中而形于外”,这一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的心微妙,你的相貌、音声也就微妙,你的心是真善美,你的容貌、音声也显出真善美,音声、容貌是外表,是你自性的流露,你要想相好你的心要好,心不好要想相好没这个道理,怎样修饰也是枉然!

  佛在经上常常说“相随心转”,不但我们自己身体、容貌是随心转,我们依靠生存的山河大地也随心转,所以心好不但你相貌好,相貌好是有福,这个人有福相,这个地方也有福,“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地也有福了。地怎么会有福?地也随心转。心要是邪恶,你的相也邪恶,你所居住的山河大地也是邪恶,这个道理值得我们深深的去反省。有很多人说现在地球病了,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起了很大的变化,它怎么会病?怎么会反常?你再想想佛所讲的这些道理,人性反常。特别是在最近这些年来,我们常常到世界各个地区去旅游,我们接触到的一切人事物,发现人心浮躁不安,一丝毫刺激都经不起,稍稍有一点不如意,瞋恨就爆发了,这是反常。所以他自己的音声、容貌、体质就多病,不正常,再影响他居住的环境,环境也不正常,这里面的道理,我们在前面曾经跟诸位详细报告过。用科学家说法,它的原理就是波动,邪知、邪见、邪行,这是很不好的一个波动,这个波动影响物质的世界,影响地球的变化,甚至于影响到地球在太空当中的运行,影响它的轨道,影响它的速度,所以地球上就产生很大的变化。这种连带的关系,科学家还没有能够发现,但是佛在经上已经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相随心转,境随心转。

  今天有许多人发现病态严重,所以极力呼吁要加强环保意识,能不能收到效果?我们在旁边冷眼旁观,收不到效果。原因在哪里?他治标不治本,他不晓得自然环境的变化,根本的原因是人心,他不知道。要真正做好环保的工作,先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保护自己的真诚心,保护自己的慈悲心,这才有救,这治本。本末兼治收的效果就很大,也很快速,很可惜现在科学家,他不知道这根本的原因。这就是近代人迷于科学技术,迷于经济财富,产生严重的偏见,造成今天整个事态反常的现象。不过佛说得很好,共业里面还有别业,所以我们想救自己还是有办法,虽然是救自己,也要有真诚帮助别人的心愿,要真干,至于做到多少不必去过问。灾难逼迫在眼前,我们也要效法古时候,慈悲心深重的这些行者,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们还是要做。不顾自己,要为一切众生,为众生的利益,为众生的幸福,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我们刚刚讲过两种生死都不是真的,不可以贪生怕死,全心全力为众生服务、为众生造福,自自然然能感得诸佛如来的加持,诸菩萨善神的拥护,问题是我们肯不肯发心?

  说老实话,不在自己有没有智慧能力,那是其次,你能够发真实的心,智慧不足,佛菩萨会加持,能力达不到,有一些护法善神会帮助你。大家如果要不相信,此地居士林李木源居士不就明瞭,李木源居士就是我说的这种人,智慧能力不足,他能发真心,他得到诸佛菩萨护念,得到龙天善神拥护,所以才能够心想事成,佛家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你这个心愿是善的不是自私,是为佛法常住世间,是为众生了生死、出三界,得度成佛,这个愿心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所以发这种愿心才能感动诸佛菩萨,与诸佛菩萨同心同愿、同解同行,自然就加持上了。所谓你的心、你的愿,你思想的波,波的频率跟诸佛思想波频率相同,相同他就接通了,这就是佛力加持的道理,所以才能帮助你心想事成。

  后面第八尊‘满月佛’、‘月面佛’,月面跟满月意思相同,他注解里头也说这两尊佛大意相同。“满月”,我们中国人农历讲十五的月亮,在天文里面讲是望,朔望,望的月是满月。佛经里面我们也常常看到,赞佛的偈颂里面说:“佛面清净如满月。”有人来问我:法师,佛的面圆圆的有什么好看?这没有能够体会到,佛说这一句话的真正的意思,所以是“愿解如来真实义”,非常重要。满月是比喻什么?比喻没有欠缺,你看到佛的相好,你找不出一丝毫的缺点,这不是佛的面孔是圆圆的,那你是完全想错了,这个解释叫望文生义,“三世佛都喊冤枉”!佛不是这个意思。满是比喻圆满,而没有欠缺的意思,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的。望文生义往往就错解,错解了他连佛都不学了,因为学佛将来成佛,变成这个样子多难看,他不学佛了。所以必须要了解他真正的意思,这就是圆满而没有欠缺。佛为什么会圆满?为什么会没有欠缺?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