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讲地藏经第三四卷

净空法师讲地藏经,净空法师讲地藏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三四卷)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中,第一百四十六面,请看经文:

  【又于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

  地藏菩萨在这个地方,给我们介绍了十尊佛之后,又说出这个地方的九尊。末后告诉我们,像他所说的这些佛,数量是无量无边,不可称说。这是教给我们,要称念诸佛的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通常我们偏赞阿弥陀佛,弥陀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其实每一尊佛的德号,都是不可思议,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这才真正突出佛法里面所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所以称念任何一尊佛的名号,都有同样的成就。世尊在这么多名号当中,特别跟我们介绍阿弥陀佛,原因又何在?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理上虽然是平等的,可是事上有差别,差别都在缘分,正是如善导大师所说,“总在遇缘不同”,所以我们成就就不一样。而阿弥陀佛与我们特别有缘分,在菩萨里面是观世音菩萨,佛里面是阿弥陀佛,与娑婆世界的缘非常非常之深,有缘而且缘深,感应就很快,非常快速也非常之深,这是世尊特别为我们介绍的原因之所在。

  这九尊佛号,青莲法师在此地有个注解,诸位都可以参考。略说‘净月佛’,“净”是清净,“月”是月光,夜晚清净的月光,没有人不喜爱的,特别是我们现在也接近中秋,中秋的月光格外显得清净,所谓秋高气爽。比喻佛的法身光明遍照,《华严经》上跟我们说法身佛的名号叫毗卢遮那,这是梵语,毗卢遮那的意思是“遍一切处”,法身确实是遍一切处。由此可知,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法身,这是经论里面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如果你要能够体会到共同一法身,然后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确实是一个自己,是一个整体,这个境界大乘法中叫圆满大觉,他确确实实明瞭、体会得虚空法界是自己,天地万物也是自己,是自己的相分,法身、法界是自己的本体。光明遍照就是智慧的遍照,识心的广遍,作用的广遍,入这个境界之后在虚空法界,法界里面有过去、有未来,无处不现身,随类现身,这个道理就在此地。他这里注解也很好,注的是“从真垂应”,真是法身,应就是报身跟应化身;真身没有形相,它不是物质的,应化身有形相,报身也算是应身。我们把它范围说得宽广一点,从体起用,报身自受用,也与地上菩萨共同受用,应化身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的众生,是为他受用,所以应化身完全是他受用,不是自受用,自受用是报身。可是法身、报身、应化身是一而三,三而一;他末后一句说得很好,“此明三身一体”,净月就比喻三身一体。

  第二尊‘山王佛’,“山王”是形容佛报身如大山一样,王是最大的,山里面最大的我们常称之须弥山王。通常是讲佛的报身,我们在赞佛偈里面赞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你们想这个境界,“白毫宛转五须弥”,你去想这个身多大,白毫是眉毛当中两根毫毛旋转在一起,有多大?五座须弥山那么大,你说他这个人的身相多大?我们地球容纳不下,所以地球要在佛的法相庄严之中,恐怕只是一根毫毛而已,佛能现这个大身,称之为山王佛。这是对佛的赞叹,也显得佛神通能力的殊胜,能现这么大的身。

  第三尊‘智胜佛’,“智”是一切种智。佛法里面跟我们讲智讲三种,“一切智”;他注解里面讲,这引用《大品般若》,“萨婆若”就是一切智,一切智是二乘人的智慧,声闻、缘觉所证得的。一切智是什么?知空,万法皆空。小乘人懂得这个道理,他明瞭,于是他就住在偏真涅槃,他住空,这是一切法之理,它不是事,它是理,理是空的。诸位一定要明瞭,这个空不是性空,他是明瞭万事万法之理是空的,一切法是因缘所生,了不可得,所以二乘人心地很清净,就是他知道一切法的真相,理上的真相。“道种智”是菩萨智,道是说的理论,种是种种,是讲事相,可见得菩萨比二乘是进步太多。二乘人理事不能圆融,也就是我们在《华严经》上讲,他理事有碍,理事有碍当然事事就更有碍,他在这个境界里头,所以二乘人所得的理无碍,但是理跟事合起来就有碍了。菩萨的智慧就高,理事能够圆融,做到理事无碍;在四无碍法界里面,他得到三个,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这是道种智,种是种种。“一切种智”,这是事无碍全部圆满都证得的,不但是理事无碍,事事都无碍,所以这叫一切种智。一切就是前面讲的一切智,种智就是菩萨所证的道种智,一切智跟道种智不二,能够融合在一起就叫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这个智就殊胜,超过二乘、超过菩萨。所以称智胜佛。

  第四尊‘净名王佛’,“净”是清净,“王”是比喻自在。在古时候只有国王他能够发号施令,一切人民都要听从他的,听从别人的人不自由,发号施令的人自由,所以称之为王。佛经里面“王”都有自由自在的意思,自己能作主的意思。净名是清净,烦恼断了,清净,生死了脱,这个得清净了,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经上讲“五住二死净尽”,圆满的清净;五住是说烦恼,二死是两种生死,这两种是经上讲的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从相上说,如果我们说得很粗,粗显一点,大家都能够懂得,我们这个身体,得这个身体,从出生到死亡这是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称为分段生死,这个说法大家很容易了解。其实分段生死哪里说是人一生,诸位要细细去想想,我们现在一年是一个阶段,这一年过去了,这一年等于死了,来年等于生,再往微细的去观察,月月有生死,每一天都有生死,这种现象都属于分段生死的现象。分段生死讲到极处是刹那生灭,刹那生灭是分段生死,都是从相上来说。变易生死不是从相上说,实在讲变易没有生死,为什么把变易称为生死?变易有苦,生死是苦的意思。

  我们以《华严经》上法身大士来说,他们分段生死没有了,像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到那边去的人,人人是无量寿,人人都是得金刚不坏身,可是他还有变易生死。变易生死从哪里看出来?四土、三辈、九品,那就是变易。你从下品转变成中品,从中品转变成上品,这就叫变易,你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在《华严经》里面华藏世界,这些法身大士分段生死没有了,但是经上给我们讲,他有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每一提升一个位次就是一个变易。这个变易需要他自己用功去修,那个修就叫生死,修很苦,他要修行、他要用功,才能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所以变易确确实实不是生死。因为他要提升他的境界,他要认真努力修学,修学是一桩辛苦事情,我们把它比喻作生死。所以两种生死都尽了、都断了,那是什么地位?如来果地,圆教的佛果。怎么知道?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所以还有一次变易生死,等觉菩萨还有一次,到如来果地上那就完全没有了。所以净名王佛这个名号,我们一看,圆教究竟圆满的佛果,才当得起这个名号。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