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讲地藏经第十三卷(3)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萨,久远劫来,迄至于今,度脱众生,犹未毕愿。慈愍此世罪苦众生,复观未来无量劫中,因蔓不断,以是之故,又发重愿】 实际上地藏菩萨在此地现身说法教我们,教我们什么?教我们要不断的发愿,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萨,久远劫来,迄至于今,度脱众生,犹未毕愿。慈愍此世罪苦众生,复观未来无量劫中,因蔓不断,以是之故,又发重愿】
  实际上地藏菩萨在此地现身说法教我们,教我们什么?教我们要不断的发愿,所以我们早晚课诵里头都有发愿。天亲菩萨《往生论》,五念法门里面有发愿。要常常发愿,为什么?三天不发愿,忘得乾乾净净。凡夫业障习气太重,内有妄想、分别、执著,外面五欲六尘的诱惑,我们生活在这个环境当中,要不是天天读经、天天发愿,你保不住,你必定被这个浪潮吞噬了。换句话说,你必定依旧搞生死轮回,你必定堕三恶道,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警惕。在这个洪流当中、急浪当中,我们的脚跟要扎稳,稍稍有一点差失就被冲掉了。如何能把脚跟牢住?这就是地藏法门。所以我在过去,每一个新道场建立一定第一部讲《地藏经》,我们有地了。这个道场建立没有讲这个经,这次缘太好了,难得受仁德老和尚之命,他是我们今天地藏菩萨的代表,末法众生的救主,救世主。我们追随老和尚,我们要把这个法门弘扬光大。这一个道场新建立,也能在这里讲一部《地藏经》,符合我们的本愿,非常难得。这一套的录像带会流通很广,帮助一些新建的道场,我们没有办法分身,不能去讲经,但是这一套录像带就起了作用。

  我们要体会到,菩萨久远劫来一直到今天,为什么度脱这些众生还没有圆满他的大愿,正是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六道每一道的状况都相似,天台大师开演《法华》,给我们讲百界千如,那是事实真相,每一法界里面都有十法界。我们从真诚心里面,一念阿弥陀佛是佛法界,一念地藏菩萨是菩萨法界,一念贪瞋痴是三恶道的法界│地狱、饿鬼、畜生。十法界业因果报,念念当中在转变,这是轮回的现象,这是轮回基本的业因。我们秉承佛的遗教,有缘读诵大乘经典,这就是地藏菩藏度我们,把我们从三恶道度到人天,度到佛菩萨的法界。我们性识刚强难化,离开讲堂,经本合起来,又堕落了,又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不就天天干这个吗?所以劳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天天要发愿,悯念我们这些罪苦众生。我们的觉根不牢,我们的愿力薄弱,信心很脆弱,抵不过烦恼习气。菩萨看得清楚,‘无量劫中,因蔓不断’,因蔓是比喻,像蔓草一样,蔓草丛生,很难除尽。比喻我们的烦恼习气,造业受报,轮回无尽,用这四个字来形容太好了。可是菩萨不灰心,菩萨不退却,还是全心全力帮助众生。所以世尊接著说:

  【如是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中,百千万亿方便,而为教化。】
  娑婆世界特别指阎浮提,阎浮提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地球,跟我们地球上众生缘深。菩萨的三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只有一个目的,利益一切众生。佛在一切经典里面常说,说了真是千遍万遍,我们依旧记不得。佛教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诸位想一想这一句,佛在一切经里头说多少遍?这话说得恳切。受持,佛在经上讲的这些道理、方法、境界,我们要接受。持是保持,接受过来之后要保持,不能失掉。把佛所讲的道理,怎么接受?变成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的思想见解,我们接受了。我们的想法、看法跟佛经上讲的一样,决定没有违背,我们接受佛的这些理念。佛在经上讲的这些方法,变成我们生活行为,我们把它做到。佛在经上讲的境界,变成我们自己现前的享受,入佛的境界。这个多自在、多快乐,自受用;自受用就是他受用。我们的生活展现出来就是别人的样子,演就是表演,表演是做给别人看,说到要做到,做给别人看,确确实实是社会大众的表率,是社会大众的模范。

  我们这两年来,在每一个地方讲经弘法,我们有一个总题目│“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以这八个字做总讲题。这个题目大家看起来,不至于误会我们是迷信,不至于误会我们是在搞宗教。我们如何能够把佛法回归到社会教育,佛门的四众弟子是社会教育的工作者,佛法才能够普遍利益一切众生。这话怎么说?不同的宗教信仰,他也来学佛了,不同的文化种族,他也喜欢学佛了,佛法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如果说佛法是个宗教,其他的宗教它就不能容纳、就不能接受了。而佛法是社会教育,我们把宗教界限突破,任何宗教徒都可以学佛,都可以做佛的弟子,并不违背他所信仰的宗教。

  正如同《华严》里面所显示的,婆罗门,婆罗门教不是佛教;遍行外道,他也是其他宗教,也不是佛教,都是菩萨。菩萨示现在他那个行业上,教化那一类的众生,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见到基督教赞叹,我们见到牧师合掌礼敬,牧师菩萨;伊斯兰教我们合掌恭敬,阿訇菩萨,都是菩萨。他来问我:你称我菩萨什么意思?菩萨是个有智慧、觉悟的人,就叫菩萨。你是不是有智慧,是不是觉悟了?点点头,你就是菩萨。你现在的身分是阿訇,就是阿訇菩萨;你现在身分是牧师,你就是牧师菩萨。在佛经里面你的身分是童男、童女,童子菩萨、童女菩萨;你的身分是宰官,你是宰官菩萨。凡是有智慧、觉悟了,都称菩萨。菩萨决不是泥塑木雕,供在庙里供人拜拜的,那个想法你就想错了。那是表法的,菩萨是活的,不是死的。人人都作菩萨,天下就太平了,灾难就化解了。所以佛陀教育,这一个究竟圆满社会教育,能够在这个世间推行,它推行终究的目的转凡成圣,这是它的目标。所有一切人都成菩萨,各行各业统统是菩萨,这个社会哪里还会有灾难?境随心转,我们要明白这个大道理。诸佛菩萨用无量的方便法门,来帮助这一些苦难众生。

  要懂得随机说法,大经里面说的这些菩萨,诸佛菩萨,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得度两个字怎么讲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应该用什么样的身分帮助他,你就示现什么样身分;度就是用现代话就是帮助。应当给他说什么法门,你就给他宣说什么法门,观机就重要了。中国古人《易经》里面所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什么是天文?每一天晚上呆著头去看星星,这叫天文。圣人的话无限的深广,有些人无知,观乎天文?每天晚上观天象,看看星的度数有没有什么变化。这是什么?不懂得圣人的意思。天是天然,就是自然的;文是讲文章。文,说文解字里头文的意思是什么?画一道,那是文。这个意思就是讲,你观察世间的现象,天文就是社会现象,你从社会现象里面,你就能体察这个世界有些什么变化?我在前面给你们介绍四大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就表这个意思。他会看,善观、善察,观察,善观察。他手上拿的是龙、蛇,龙、蛇是代表变化;这个手上拿一个珠,珠是代表变化里头有不变的道理。掌握著不变的原则就能应付时变,《易经》上也这么说法。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