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一二八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净空法师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二八集)  2001/2/1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128

  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看五根庄严的最后一句:

  断诸烦恼】

  这是五根里面最后的一条,慧根;《教乘法数》里面的注解是「以观自照,抉择分明」。这一句话里面著重的就是「观」,所以佛家修行的纲领,常常有一个名词叫「观照、作观」。这一个字是个代表字,不仅是眼观,耳闻声也叫观,鼻嗅香也叫观,六根接触六尘都叫做观,用这一个字来代表。什么才叫「观」?宗门教下虽然说法不一样,它的意思都是相同的,「离心意识」这就叫观。所以佛法不讲「研究」,为什么?研究没有离开心意识。佛家叫「参究」,参究就是不用心意识。这个话我们听起来还是不好懂,为什么?心意识是虚妄的,不是真的,用虚妄的心意识,决定不能够见到真实,我们常讲「宇宙人生真相」,你决定见不到。妄不能够证真,只有真才能证真。「真」是什么?真是真性。观是自性起用,研究是意识起用,在形式上看好像相似,实际上大不相同。

  学佛的人何以能够修行证果?世间人何以做不到?总的说一句话,就是你错用了心。你不知道用真心,你用妄心,真心才能够见到真相,真心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诸位要晓得,心积集就是妄想,妄想变成阿赖耶识的种子,意识是分别,末那是执著。不用心意识,换句话说,日常生活当中没有妄想,就是不用阿赖耶,没有分别,不用第六意识,没有执著,不用第七识。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里面主张的「舍识用根」,道理在此地,就是说舍八识,用什么?用六根的根性。六根根性是真心,根性没有分别。所以他教导我们用见性见一切万法,用闻性听一切音声,你就见到真相;你要会用六根根性,你就成佛了。诸佛如来,我们把程度往下降,降到最低,圆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们不再用八识五十一心所。

  诸位要晓得,十法界里面的众生,包括十法界里面的佛,都用心意识,都没有离开八识。离开八识,就到一真法界去了,《华严经》里面讲的「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华藏世界,完全不用了。可是我们晓得这个道理,转不过来。为什么转不过来?无量劫来用心意识用成习惯,学佛还是用心意识学,所以学佛不开悟。学教不能大开圆解,参禅不能大彻大悟,念佛不能一心不乱,什么原因?用心意识,不懂得作观。

  禅宗修行三个阶段,最初的功夫是「观照」。这是最初的功夫,相当於我们净土宗的「功夫成片」。有这个程度,在禅宗、在教下不能成就。为什么?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功夫虽然得力,没有能力超越三界。但是在净土宗就行了,净土宗有这个功夫就肯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所以净宗不可思议!净宗的殊胜就在这个地方。你搞其他的法门不行,你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净宗只要这一点小功夫就够了。

  往上再提升是「照住」,照住就得定了。最高的功夫是「照见」,照见是明心见性。我们念《心经》:「观自在菩萨照见」,这是最上乘的功夫,那是明心见性。所以,搞其他的法门,一定要到「照见」才行。为什么?你才能脱离十法界,才能证得一真法界;证得一真法界,就是你已经证得诸法实相。你功夫不能到「照见」不行。但是在净土宗,确实就不一样,所以是特别法门,有「观照」的功夫就能生凡圣同居土,「照住」他生方便有余土,「照见」就生实报庄严土,他统统往生,西方世界的四土是这么成就的。但是又有一个特别,这是十方诸佛刹土里面所没有的,西方世界虽有四土,四土平等。这个不可思议,这是诸佛赞叹!我们这个世间四土不等,法身大士我们见不到他,阿罗汉我们也见不到他。阿罗汉的功夫是第二个层次「照住」,法身大士是「照见」。

  到功夫成片,在一般法门里面来讲,是小乘须陀洹的境界,这是刚刚入门,我们都没有办法做到。小乘须陀洹执著放下了,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不再执著自私自利;连身都不执著,何况身外之物?这就是念佛堂堂主常常挂在口上的口头禅:「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功夫才成片。有一桩事情放不下,你的功夫就不能成片,换句话说,你往生就没有把握。你真到功夫成片,你往生确确实实有把握。这是智慧,能断烦恼。执著是烦恼,见思烦恼;分别是烦恼,尘沙烦恼;妄想是烦恼,叫无明烦恼。功夫成片,破了第一层,这是「观照」;到「照住」就破第二层,到「照见」就破第三层。所以佛家常讲「观」,诸位要记住,「观」不用心意识,也就是不用妄想、分别、执著,这叫做「观」。

  末后在第十七页第一行、第二行讲到「止观」,这个意思还要往深处讲。「止」是定,「观」是慧。由此可知,烦恼要是不断,不是圣人。说「圣人」,我们的概念又很模糊,我们还是搞不清楚,要换句话来说:烦恼要是不断,你就不是个明白人。诸位要晓得,「圣」这个字的意思就是明了,正确的明了,没有丝毫疑惑,这叫圣。在佛法里面讲「觉悟的人」,就是佛家讲正觉、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这都称为圣人。正觉是小圣,正等正觉是大圣,这个说法大家就好懂了。

  众生在迷,迷而不觉;诸佛菩萨不迷,觉而不迷。他为什么觉?他用「观」,他不用「想」。我们什么事,「你想想」,用思、用想,思想是错误的,思想是虚妄的。中国人造的字非常有智慧,圣人就用一个心,这个心是真心;我们凡夫就不会用这个心,用思想。「思」是什么?分别、执著。你看看「思」,心里头起了界限,那个「田」字是界限,心本来是广大无边的,现在划成很多格子,这个就坏了,不是真心;真心里头没有相,「想」就起了个相,就有个现相,那个相是幻相。所以圣人不用思想,他没有思想。

  永嘉大师说得妙:「分别亦非意。」你说他有没有分别?他有分别。有没有执著?他有执著。「我的分别、我的执著不是思也不是想」,就是这个意思。真心为什么会有思想?因为你们有思、你们有想,我要不用思对你的思,不用想对你的想,你怎么会懂我的意思?凡夫用心像照相机一样,照一个,底片落个影子;圣人用心像一面镜子一样,它照得清清楚楚,痕迹都不落。不但你照的人走的时候它不落痕迹,正在照的时候,它又何尝落痕迹?这就叫「分别亦非意」,人家高就高在这里。所以他示现在世间,跟世间人和光同尘,实际上丝毫都不沾染,这是人家的本事,佛家的术语叫「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这两句话大家听得耳熟,我往年讲经,把这两句话扩充为四句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