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一二七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净空法师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二七集)  2001/2/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127

  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接著讲「五根」的第四句:

  寂然调顺。】

  十善业落实在「定根」所起的作用,就是『寂然调顺』。世出世法若没有定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一个坚定的志愿,於是他的心是浮动的,见异思迁,很容易受外界的诱惑而动摇心志,这是世出世间法都不能成就。「定」,简单的讲就是「胸有成竹」,自己内心里头有主宰。这个主宰不是成见,有些人成见很深,他也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这个跟我们此地讲的完全不一样。为什么?我们这个定是从信、进、念而生的。前面有信、进、念,所以这个定是「正定」,决定不是邪定;那一种成见很深的人,好像有定力,那个定是邪定,不是正定。唯有正定才能够建大功、立大业,能够利益一切众生,这是我们应当要修学的。

  定,《教乘法数》里面,这是一般的解释,「摄心正助,相应不散」,这是通途的解释。这个地方的经文给我们说「寂然调顺」。「寂然」是心地清净,清净心自自然然就产生调顺的作用。「调」是自受用,「顺」是他受用,普贤菩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够恒顺众生?我们没有「寂然调」的功夫。「调」,用现代的话来说,是「调和、调整」。调整什么?总的来说,调整一切分别执著。我们不能随顺众生,就是因为自己有妄想分别执著。能够把这些东西统统都放下,我们的身心调整了,与性德圆满的相应。性德像水一样,它能够随著地形,它没有一个执著,地形弯它就弯著流,地形直就直著流,它决定不固执「我一定要这么走法」,不会的。能这样调适自己的身心,他就得大自在。跟一切众生相处,顺境很好,逆境也很好,什么都好,这样才真正能做到恒顺众生,於自己丝毫都没有妨碍,自己的心永远是寂然不动。

  我们跟一切众生往来,自己心动摇了,这就大错误!如何能做到心寂静不动?心里头就像《坛经》里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它「无一物」,当然就不动。我们现在心里是有物,不止一物,拉拉杂杂的无量无边,所以心是动的,不是寂静的。动是妄心,寂是真心。为什么宗门强调修定?不但是宗门,大、小乘佛法,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也就是说,方法、手段不一样,它的目标都是禅定。我们净土宗是用执持名号这个方法修禅定,「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如果这个法门与戒定慧不相应,这就肯定不是佛法。所以我们要拣别它是不是佛法,这是很简单的一个方法:它与戒定慧相不相应?相应是佛法、是正法,不相应不是佛法,是邪法。不管哪一个宗派,不管哪一个法门,没有例外的。所以心要寂静,心里头不能有一物。

  佛如是说,中国古圣先贤亦如是说。古大德讲:「无为而无所不为,无所不为而无为。」「无为」是寂静、寂然,「无所不为」是调顺,你们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个意思?所以无为是自受用,无所不为是他受用;无为是不变,无所不为是随缘。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无所不为。虽然无所不为,他的心确确实实常住在无为,《楞严》上讲「常住真心」,他用真心他不是用妄心,应化在世间还是用真心没有用妄心,这是佛菩萨再来,佛菩萨应化,我们学佛要从这些地方学。

  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我们是初学,我们是凡夫,就用通途这个方法,我们这个心要定在正助法中。什么是「正法」?净宗法门,我们今天所依据的《无量寿经》、《弥陀经》,这两部经都是主张「持名念佛」。《十六观经》里面就不一样了,它里面所讲的有「观想念佛」、有「观像念佛」、有「持名念佛」,它说了很多让我们选择,不像这两部经,它肯定教导我们就是持名念佛。那我就知道,持名念佛是正法,我们这个心要常住在这里。什么是「助法」?断恶修善,这是助法。助法非常之多,我们也要抓到它的纲领。印光大师教我们用《了凡四训》、用《感应篇》做为助修,从《了凡四训》里面醒悟过来,真正相信因果,「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善因决定有善果,恶因决定有恶报,所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我们深明这个大道理,信心就坚定了。顺境,绝不起一念贪爱之心;要知道贪爱是烦恼,烦恼就是障碍,障碍你开悟,障碍你往生。逆境里面决定不生瞋恚,生瞋恚是造业,是严重的错误;逆境要像诸佛菩萨一样逆来顺受,「我受得很欢喜,甘心情愿」,这样子业障消了。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顺境、逆境都是自己的好增上缘。你有智慧,你能够辨别,你知道怎样运用,佛家所讲的「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们才体会得到。你会,那真的;你不会,日日是恶日,时时是恶时。恶是什么?造业。好日是什么?积功累德。

  由此可知,外面境界有没有善恶?没有!好恶完全在自己的心。你以善心看一切法,一切法都善,世间没有一个不是善人;你以恶心去看,诸佛菩萨都是恶人。这才说「境随心转」。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佛在一切经论里头勉励我们用「真心」,真心是纯善。「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善,诸位要晓得,这是纯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是相对的,不是真善。这是真善,里头没有善恶,恶也是善。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在这个地方修学,这都是属於性德,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来的。佛菩萨证得,我们迷失。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帮助我们,让我们从迷失里头再把它找回来,如此而已。

  所以,心决定要安住在正助二法当中。二六时中,这一句佛号决定不能够失掉,佛家讲「失念」,不可以失念,念兹在兹。我们这一生当中只有一个愿望:求生净土,亲近弥陀;只有这么一个愿望,有愿必成。助修,我们这个身体现在还没去,还住在这个世间,每天要跟许多人事物接触,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完全依靠经典的教诲。善导大师讲得好:「佛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佛教我们不可做的,我们决定不要去犯。」

  从哪里做起?从十善业道做起,「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 」,从这里做起,这十句很容易记得。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常常想到,跟佛的教诲对一对,远离十恶,勤修十善,念念都在十善当中,这是助道。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都是修十善业的。我们佛念得再好,如果没有十善业,那个地方去不了。阿弥陀佛欢迎我们去,那个地方大众不能容纳;不是大众不容,是自己没有办法跟他相应。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