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三十七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净空法师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三十七集)  2000/07/2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37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十善业道经》第六面,倒数第三行: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者、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

  我们上一次讲到这个地方,今天接著看:

  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

  佛在经上,不仅是这部经,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真相,这种事实真相就是因缘果报的真理。不但世间法如是,出世间法也离不开这个定律。定律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真理,我们要深深的去体会,深深的信仰。作恶,恶的果报就是此地讲的十种保信法的反面。了解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为什么不断恶修善?人都希求好果报,世间人,无论是今人古人、此方他界,一切众生无不求财富、寿命、智慧。能不能求得?答案是肯定的,决定可以求得,所以佛家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可是求一定要如理如法的求,不合理、不合法,这个求没有感应,只要如理如法,没有求不到的。

  「不杀生」这一条里面,果报无比殊胜,许许多多殊胜果报里面,最重要的是长寿,健康长寿,这是第一德,决定没有伤害众生的念头。可是这一条许许多多人很难做到,原因在什么地方?习气太重,瞋恨的习气、贡高傲慢的习气,在对人对事对物,不知不觉它就起现行,依旧造恶业。所以佛教导我们烦恼要断,习气更是要断。我们看到佛门造像的艺术,你看看阿罗汉的像,各个不相同,但是仔细去观察,他的像还是慈悲的。菩萨的造像就不一样,几乎菩萨的面貌都相同的,什么原因?阿罗汉恶业是断掉了,恶的习气没有断,菩萨连习气都断了,所以面貌慈祥和蔼,一切众生看到都生欢喜心,跟阿罗汉不相同。我们在这个地方要能够体会得到,知道如何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断习气。

  习气怎么个断法?我们必须要讲求方法,当然最有效果的方法,是把我们的生活行为、待人接物,我们录成录像带,然后回来自己看看,这是个好办法。可是没有人帮你去录,於是我们想到古人,古人用什么方法?天天对镜子,当你心里有喜怒哀乐的时候,你用镜子照照自己,看看自己那副德相,这就能省悟过来。其实只要自己留意,自己肯用心,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看别人;看自己看不到,看别人,别人就是我们一面镜子。我们看到人家颜色、表情、语气不善的时候,我们又做何感想?回过头来想想自己,对待别人是不是这个样子。夫子跟我们讲:「三人行,必有吾师」,你看看善人的样子,不善人的样子,只要自己肯留意,就知道改过,就会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会很用心的去学习。

  唯独粗心大意,这个人难,但是这种人多。特别是在这个时代,这一类的人正是佛在经典上常说的「可怜悯者」。可怜悯者,我们决定不能责怪他,为什么?他可怜。可怜在哪里?没有人教,中国古人所讲的,他没有受过教育。中国人所讲的教育跟现在的教育意义不相同,现在念到大学、念到博士,博士学位拿到了,中国古人面前,他们心目当中你没有受过教育,没有受过做人的教育。所以今天学校教学的是科学技术、技能。孔老夫子教学四科: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言语,这两门没有,只有后面政事跟文学。

  古圣先贤教人,不但在中国,我们在外国看看所有宗教的经典,宗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每一个宗教教学都是超越时空,超越国土,超越种族,也超越宗教,这是德行的教育。今天这个名词讲人文教育,教你怎么做人。只要会做人,人与人才能够和睦相处,才能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的根本基础是平等对待,没有平等就决定没有和睦。贡高我慢就是没有平等,总觉得我比人高,人不如我。

  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他们何以能成为圣贤?就是他们的心平等。所以在佛法里面讲到业因果报,佛的业因第一条是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六度心是菩萨,菩萨还没有做到圆满的平等。所以平等难,一定要学。平等心现前,又能够自卑而尊人,这个人就是圣人,我们称为大圣。平等里面能够尊敬别人,能够自己谦让,这是佛,这是大圣,我们应当要学习。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今天变成这个样子,真正的原因就是没有接受圣贤教育,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所以才变成这个样子,前途一片黑暗。

  佛法的基本法就是十善业道,在这第八句所讲的『财命色力』,财是财富,命是寿命,色力是健康,这个力还包括能力,得『安乐』。不仅如是,还得『辩才具足无缺』,辩才是处事待人接物必须具备的,不但自己得利益,而且还能够帮助别人。

  九、常怀施意。】

  『施』是帮助别人,常常存帮助一切众生的意念。常存这个心,遇到众生有需要的时候,自自然然他就欢喜施舍,这是真实的德行。

  十、命终生天。】

  这是说明你还没有发愿出离三界,你的果报在天上。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能够觉悟,偷盗连生天都办不到,怎么能往生极乐世界?不要把这桩事情看轻了。偷盗的范围深广无限,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犯,犯而不能够觉察。所以念佛念了一辈子佛,到临终的时候不能往生,还要怪佛不灵,「我都依教奉行了,念了一辈子,为什么不能往生?佛不来接引?」不知道所谓「口念弥陀心散乱」,这个「心散乱」就是你的心里头还夹杂著许许多多的恶业在里头,你怎么能往生?你这个佛号念得不相应,道理在此地。

  这个偷盗,我平常讲也讲得很简单,大家容易懂,就是习惯占便宜的念头,这个念头是盗心。占别人的便宜,占公家的便宜,在寺院里占常住的便宜,太容易犯了。拿起常住的电话跟朋友聊天,都是偷盗,谁懂这个道理?有必要的事情,言语愈简单愈好。今天谁懂得爱常住物?我们要多想想,我们有没有浪费常住物?《地藏经》上讲的果报太可怕了,盗十方常住物,佛不能救。佛在经上讲,你破戒、造五逆十恶罪,佛都能救,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过,造五逆十恶罪,临终忏悔,佛还能帮助你往生。盗十方常住物的这个罪,佛不能救,为什么?不通忏悔,所以这是很严重的一个问题,我们往往把它疏忽掉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