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太上感应篇(第六十七集)(2)

今天这个世界为什么充满了凶灾?充满了危机?圣贤的教育失掉了,没有人去提倡,也没有人肯学了。今天我们在一起,这少数的这些同修们,我们很幸运,在这个时代我们还能够听到圣贤的教诲,还能读圣贤书。这正如彭际

  今天这个世界为什么充满了凶灾?充满了危机?圣贤的教育失掉了,没有人去提倡,也没有人肯学了。今天我们在一起,这少数的这些同修们,我们很幸运,在这个时代我们还能够听到圣贤的教诲,还能读圣贤书。这正如彭际清居士所讲的,「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一日」,我们遇到了。遇到,缘具足了,你能不能成就?看你的善根福德。什么叫善根?你接触到之后生欢喜心,你能够信、能够解,这是你的善根。福德是你能够落实,你将你信解落实到生活上,落实在工作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上,你能够像诸佛菩萨、像古圣先贤仁民爱物,这是你有福德。善根福德因缘三个都具足,你这一生会有很大的成就,很大的成就是什么?永脱轮回去作佛、作菩萨去了。作佛、作菩萨,佛菩萨不是神仙,不要搞错了,佛菩萨是什么意思?印度人讲佛,中国人讲圣人;印度人讲菩萨,中国人讲贤人,佛菩萨是对於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白的人。人要做个明白人,不要做个糊涂人,明白人叫圣人,糊涂人叫凡夫,这个我们要搞清楚。凡与圣的差别我们也讲得很多,我们要如何来学习?这些教材是非常好的资料,不要说全书,学个一句、两句一生都受用不尽。

  现在世间灾难多,诸位都晓得,也有很多人劝勉要找个安全地方去移民,这话说得对不对?话没错,但是你要顾到忠孝仁义。如果是不义,不义偷生,叫苟且偷生,那个人活在世间还有什么意思?中国旧社会常说的「士为知己者死」,士是什么?读书人,明理的人。仁义之所在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活得有意义,活得有价值。怎么可以贪生怕死?哪有这种道理?何况佛在经教里头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境随心转」,我们要转变这个境界,答案都是肯定的,从哪里转起?从心地转起。转凡心成佛心,就是转凡成圣,心转了身就转,确实佛法里教人不老、不病、不死,这话都是真的,绝不是假的,谁能做得到?佛与法身大士做到。我们如果提升到法身大士的境界,也能做到。

  人为什么会有病、会老、会死?你有念头,你有妄想。只要你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你就决定会老、会病、会死,这个我们在大乘经上念得太多了。你如果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就不老、不病、不死。所以病从哪里来的?佛不是常讲三毒贪瞋痴,你心里头有贪瞋痴,你那个心比什么都毒,那是病毒。心里头有严重病毒,外面有五欲六尘诱惑感染,你怎么会不生病?佛家才把疾病的根源找到。我们中国圣人也了不起,中国的医书,第一个是《黄帝内经.灵枢》,它里面讲的主要内容,不是治病,讲长生。根据中国古人的说法,人的寿命至少要活两百岁,人是一个机器,这个机器你能够保养得好,你能够照顾得好,它的寿命应该是两百年;两百年不到你就死了,你没照顾得好。就像你们现在用的机器一样,你没照顾得好,你把它糟蹋掉。中国古人照顾这个身心,也是讲求清心寡欲,跟佛法讲的理论很接近,清心寡欲,佛法是把这欲完全断掉,所以清净到极处,寡欲没有断尽。有很多人看到我的身体还不错,这么大年纪还可以蹦蹦跳跳的,什么原因?我比大家欲望少,就这么个道理。所以老化减缓了,疾病确实是减少,我一天吃一餐很正常,精神很好。许多人对我很照顾,怕我营养不良,给这个、给那个,我嫌麻烦。如何照顾自己?清心寡欲。最好把那个欲天天减少,年年减少,减少到完全没有了,那才是个正常人。

  老师教我看破放下,诸佛如来彻底放下,放下自己名闻利养,放下自己所有的欲望,甚至於连这个身都放下,念头都放下了。起心动念,实在讲这不是起心,如果起心动念,你还没放下。我们这几天在经上讲得好,佛菩萨是应,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应化,绝不是佛菩萨起心动念。佛菩萨起心动念是攀缘,不是随缘,应化是随缘。所以我们要随缘你才自在,攀缘就不自在,攀缘是心里想怎样做法,错了。所以我们要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通常一般人学佛两个字挂在嘴里,实际上不懂得学佛的真正意义,也不懂得如何学佛。我们想想,佛给我们的教训确实是真理,确实是至善,儒家讲「止於至善」。今天跟诸位讲了这么一点原则,如何「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救人之危」,落实在事相上我们还要细心的来探讨,如何把这几句话落实。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