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太上感应篇(第四十八集)

太上感应篇,净空法师

太上感应篇  (第四十八集)  1999/7/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2-048

  诸位同学,大家好。佛家讲修行,这两个字的定义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行为太多,佛将它归纳为三大类,身、口、意,行为再多也不会超越这三个范围。身的行为就是我们举止动作,口的行为是言语,意的行为是思想、见解。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这是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的。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修行要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念头是根本,思想是根本。所以从根本修也就是说明再多的行为,行为之所以发生,都是在思想。思想纯正,一切都纯正;思想偏邪,那一切都不正,这是劝我们从根本修的意思。但是这个说法说得浅,真正的意思,这个根本是什么,我们必须要晓得,也就是所谓「称性起修,全修在性」,这才是真正把根本找到。所以修性,性是心的根本,性是体,心是作用。

  大乘佛法里面常把这个心讲作识,识心,心识,这是一念自性的作用,在迷位,凡夫位,叫它做八识五十一心所。由此可知,它的作用相当复杂。但是它的体是一个,一念自性,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从这个根生的。《华严》说得好,「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十法界的现象是心现的,现象千变万化。这个变化从哪里来的?识变的,识就是念头,就是思想,就是见解。佛告诉我们,十法界的千变万化是从我们念头、思想而来的,这才是根源,修行人要从这个地方下手。

  这种根源正是我们这几天讲的「忠孝」,昨天跟诸位谈到「顺亲养志」,意思就说得深,孝,孝一定要顺,不顺就不叫孝,所以孝顺是连在一起的。要怎样顺才算是真正的孝?要顺性,这才是真正懂得孝、认识孝。大乘佛法里面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随顺佛性才是大孝,才是真孝。我们的父母有佛性,我们随顺他的佛性是尽孝,不是随顺烦恼。父母也是凡夫,他有烦恼,我们不能随顺他的烦恼,而是随顺他的佛性。这个意思我们要能体会到,帮助父母作佛,帮助父母觉悟,这才算是尽孝!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帮助父母觉悟,自己不觉悟,你怎么能帮得上忙?所以尽孝、行孝,我们就知道,首先要自己觉悟,要自己成就,这才能帮助别人,帮助别人第一个对象是父母。所以孝这个字就是佛经上讲的一念自性,忠这个字就是佛行、菩萨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就是尽忠。这是这两个字深一层的讲法,是这两个字真正的意思。

  这个真正的意思儒家有没有说?有说,说得不多。为什么不多说?说的人听不懂,所以就不肯深说,浅而言之,教初学。佛法里面讲得多,佛法修学的基础比较上要深厚一些,佛法修学时间也比较长一些。尤其是著重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两句八个字非常重要,我们能不能有成就关键就在此地。佛法修学最忌讳的是杂修,六波罗蜜里面讲精进波罗蜜,什么是精进?精是纯而不杂,杂就不精,一门是精进,二门就不是精进。

  念佛,诸位要晓得,念佛真正成就也是一门深入,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念佛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什么叫净念?我们对於西方净土,对於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不怀疑、不夹杂就叫净念,不间断就是相续,净念相继,这个样子才能够都摄六根,往生品位才高。有很多人不知道,以为自己消业障要念《药师经》、要念《普门品》、要念《地藏经》、要念大悲咒,念其他的这些东西,错误,都是夹杂,业障能消一些,不能消得彻底。如果他要懂得专精这一句佛号,他的业障会彻底消灭,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增。往生是往生,品位不高,为什么?夹杂,夹杂的人太多!大家不晓得这一句佛号的力量,以为这个佛号消业障还不如《药师经》、还不如大悲咒,你说糟不糟糕?这是怀疑,对於自己的功夫大大的打了折扣。

  慈云灌顶法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告诉我们,他那个注解的名字叫《观经直指》,现在也有单行本流通。我是在这里面读到的,才恍然大悟,他说得好,「众生造作极重的罪业,五逆十恶,所有一切经论消不了这个罪业,所有一切咒语忏法都消不了这个罪业,罪业太重,最后还有一句阿弥陀佛能把它消除」。我们才晓得「阿弥陀佛」这一句,抵得过千经万论,抵得过一切咒语,咒中之咒、经中之经,没有比这个更殊胜。但是没有人相信,以为这一句阿弥陀佛太容易、太简单,恐怕没有效果,还去找别的东西来夹杂。往生是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没有真信切愿,你的往生品位就大大的降低了。这个现象正是善导大师所说的,「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你没有遇到善知识,没有人教你,你的疑惑不能断除。我们今天在新加坡建这个道场,我们懂得,深信不疑,所以我们念佛堂一句佛号,讲堂里面就是一部《无量寿经》,一丝毫都不夹杂。

  我们在此地讲完这一部《地藏经》,《地藏经》是为九华山讲的,仁德法师邀请我上山讲经,我没有时间到那边去,所以录一套录像带赠送给九华山,是这么个意思。跟同学们开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也是不得已,最近十几年来,海内外许多同修见到我都启请,希望把《华严》讲一遍,留一套录像的资料给后学们做参考,我答应了,为这个原因我们才讲《华严》。要是依我自己的意思,老实说我那个一部《弥陀经》讲到底,我不会改变。古来大德有一生讲《弥陀经》讲三百遍的,我看到之后非常欢喜,非常羡慕。而一生当中讲这么多的经论,都是出於不得已,应付大众的祈求。真正成就决定是专精,决定在一门深入,一生绝不改变,这才能有成就。

  一定要效法诸佛菩萨,诸佛菩萨是九法界众生的模范典型,真正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仰慕,我们随学,我们也想在这一生当中,能有诸佛菩萨的成就。有人问了,可不可能?答案是肯定的。也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遇缘不同」,你能够遇到缘殊胜,一生成就。善财童子遇缘殊胜,一生成佛,龙女遇缘殊胜,八岁成佛,《华严经》、《法华经》上所说的。凡是佛在经论上所讲的,都是我们这个世间人可以做得到的;我们这个世间人做不到,佛就不会说。佛要是说了对不起我们,说了我们做不到,岂不叫开玩笑、吊胃口吗?佛的言语怎么可以称为真语、实语、如语、不虚语、不诳语!这个标准就达不到了。所以佛菩萨跟我们讲的句句都是真实话,只要我们细心去体会,依教奉行,我们一生能够圆成佛道。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