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以广大心,亲近供养

供养,净空法师
(99050405早餐开示)

《华严经》里,文殊菩萨对舍利弗尊者及六千比丘的一段开示,对现代人的修学非常重要。

「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十种趣大乘法无疲厌心,则能速疾深入如来究竟之地,况菩萨地。」

【善的标准】
此地的「善」非常重要,此经是大乘圆教经典,善的标准就是《观无量寿佛经》讲的「净业三福」。这三条十一句统统具足,才能称为大乘法的善男子、善女人。这是关键词样,也是真实标准。若能成就此十种大乘法,无有疲厌,就能很快速、很容易的证得菩萨地,即《华严经》讲的地上菩萨;当然也能入如来地,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果。
一共有十句,这十句就是十个题目、十个单元。
第一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见诸如来以广大心亲近供养,心无疲厌。」

【学佛从广大心学起】
学佛从何处学起?从「广大心」学起。心量小,就逃不出轮回;心量大,就超越轮回。而轮回的界限并不大,心量比轮回大,就超越轮回的圈圈;心量没有六道轮回大,就永远出不去。《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简单言之,就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第一条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广大心。此地讲的众生,不是指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地球上的众生,也不是指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而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

以广大心,供养诸佛如来。诸佛如来的智慧、福德都圆满了,还要我们供养吗?文殊菩萨在此地教给我们,能供养诸佛如来,真正得到诸佛如来欢喜的,就是菩提心,就是广大心,起心动念不为自己,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

所以,我教导念佛堂的同修,每一声佛号都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而念,才能消除根本业障。心量要大!我们决不是这一生才遇到佛法,才开始学佛;经上告诉我们,这一生有缘遇到佛法,有缘学习佛法,都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所种的善根非常深厚,使我们在末法时期还能遇到正法,这是我们应当要珍惜的。

文殊菩萨对舍利弗等人的开示,第一句就是劝发菩提心。「见诸如来以广大心亲近供养」,也许有人会说,等我见诸如来时,再发广大心。这种想法、说法,似是而非。文殊菩萨处处见如来,时时见如来,我们是见了如来不识如来,绝对不是诸佛如来不在我们身边。《华严经》提醒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周围。我们周围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无一不是诸佛如来,可惜我们不认识。几时认识了,你就入如来境界,就入一真法界。

我们见不到诸佛如来,是把诸佛如来变成了凡夫、变成了魔障。如何变的?自己意识心变现的。学佛要相信佛的教诲,决定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相信自己的意思,永远不能见如来。相信佛的教诲,诸佛如来从未离开我们,时时刻刻在关怀、照顾我们。佛与魔就在一念之间,觉就是信佛,迷就是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将诸佛如来都变成魔境。一念觉悟,相信佛的教诲,就将魔境变成诸佛如来,这是真亲近供养,应当要学习。

供养不在乎形式、金钱,也不在乎幢幡宝盖、七宝供具。经上说,大千世界七宝供养,都比不上法供养。而法供养第一就是「如教修行供养」,佛教导我们哪些是应该做的,老实去做;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决定遵守。有人会说:我明白,但还是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就是习气太重,烦恼习气做主,心做不了主。果真能把这一念转过来,就转凡成圣。

烦恼习气无量劫来的熏习,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很难拔除。我今天能有一点成就,经验可以贡献给诸位参考,那就是决定不能离开佛法的熏习,还要特别加强佛法的熏习。佛法的熏习,就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受持是决定接受,依教奉行,时时保持不失。读诵很重要,天天要读经,最好是天天能讲经。因为天天讲,必须要天天读,这给自己一个压力,勉强自己天天要读诵,不能有一天离开经本。展开经卷,遍遍都有悟处,才能得法喜充满,才能将无始劫来的妄想、习气冲淡。

我现在无一日不为人演说,我用此方法将心量拓开;我在没有学佛之前,心量也非常窄小。我学佛四十七年,讲经四十年,四十七年的熏习,没有间断,才将无始劫的习气、烦恼淘汰。古来的祖师大德,有三年、五年,或是十年、八年,就把习气淘汰尽的,而我用了四十七年的时间,所以对于古大德不能不佩服。他们的善根比我深厚,他们的智慧比我猛利,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就能破迷开悟,转凡成圣。我这种根性与大家没有两样。大家发个狠心,用半个世纪的时间,锲而不舍,也能转过来。这就是「以广大心,亲近供养」。

【心无疲厌】
「心无疲厌」很重要,这十句开示中,末后都有这一句。「心无疲厌」就是永远不疲,永远不厌倦。凡夫无论做什么事情,时间久了,就懈怠、懒散,疲倦、讨厌;若能契入境界就不会有此现象。譬如读一部书,永远读不厌、读不倦,遍遍有新的意思,就能生欢喜心。每次展卷,每次读诵,都有新的悟处,其味无穷,所以才不疲不厌。这一法如是,法法皆如是。任何一法会生疲厌之心,是没有契入个中三昧,果然契入了,妙味无穷。

现在人的心量都太小,所以造成许多灾难。对个人而言,心量窄小造成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忧虑烦恼,使自己的身心失去了健康,这是个人的损害;不但害自己,而且还害社会、害众生。凡是真正的善事,都被这些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了,被狭小的心量障碍了。善事不能成就,恶事很容易成就,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将来如何能免受果报?现前所发生的灾难是属于花报,果报决定在三途。

所以,供养诸佛如来,第一要紧的就是有广大心,广大心就是真心,就是清净心。我劝勉同修们,平常读经、听经、念佛为谁?若是为自己,心量就太小了,与《华严》不相应。应当为一切众生,华严境界是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这个心量多大!真心流露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我们一定要学习,要拓开自己的心量。这十句都有连带关系,一句比一句殊胜。

【无贪、无瞋、无痴是三善根】
第二句:「积集成就一切善根究竟不退,心无疲厌。」
何谓「善根」?根就像植物的根一样,有根就能生长;善根是能生一切善法之根。一切世间法的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这是三善根;而菩萨唯一的善根是「精进」,此地讲的「积集」就是精进。「究竟不退,心无疲厌」,都是精进。所以,这一句包括了世出世间的四种善根。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