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面一句是‘修十善业’,十善业是世间善法的标准。佛告诉我们,能够修这十种善业,决定不堕三恶道。上品的十善业能够生天,如果再加上禅定、四无量心——慈、悲、喜、舍,那就生到很高的天界了,如色界天、无色界天。‘十善’佛将它归纳为三大类:身、口、意。身业有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是对在家同修们说的。如果是出家,那就改成不淫欲,要把贪爱断得干净。如果淫心没有断,无论修何法门,工夫善行修得再好,定力再深,也只能生欲界天。欲界有六层天,愈往上,情欲愈淡。由此可知,真正修禅,得禅定的人,即使得初禅——世间禅,其定功就能把淫念伏住,决定不起作用;财、色、名、食、睡,这五欲的念头也都不会生起,虽然没有断根,但因禅定的功夫,而伏住这些妄念,不使它生起来。如此,才有资格生初禅天以上。晓得这个事实,就知道参禅得定是不容易的。你去参禅,要认真的想想,财、色、名、食、睡,这五欲还动不动心?如果动心,初禅天就没分。真正不动心了,禅定才能成就。所以学禅的人很多,得禅定的人不多。得小定(未到定)或许有,真正得禅定生色界天的人就不多了。偷盗是不与取。譬如说有人投机取巧想漏一点税,‘漏税’是偷盗,是偷国家的,所犯的罪更重了。偷一个人的,将来只还一个人的债。偷国家的,这个国家有这么多的老百姓纳税,人人都是债主。美国有两亿人口,两亿人都是债主!这还得了,还不清哪!所以真正学佛的人,一定是奉公守法,决定不敢投机取巧。所以说,不犯盗戒、不犯淫戒、不犯杀戒,这叫做身业清净。 口业有四。口是指言语,有四种善法。第一、不妄语。妄语是存心欺骗人,也就是不诚实。第二、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在甲面前说:‘乙说你的不是。’在乙面前说:‘甲说你不是。’这是斗乱二头,挑拨是非,无论是有意无意都犯两舌。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多人在无意当中挑拨是非,所以有的时候传话,愈传愈讹,把意思传达错误了。本来人家没有这个意思,他在传话中,任意添加增减语句,就把人家的原意全都弄颠倒了,这是很大的过失。小者使两个人失和,大者使两国交战,这种过失很重,决定不能够疏忽。第三、恶口。恶口就是说话没有分寸、没有礼貌、很粗鲁,使人听了之后很难受。第四、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说得非常好听,可是用意不善。像现在社会上许多电影、歌舞、音乐,听起来很好听,看起来也不恶,想想这些在教人什么?都是教人造杀、盗、淫、妄,凡是这一类的都是属于绮语。口要离这四种恶业,口业就清净了。 第三是意业,就是指起心动念。所有的念头归纳为三大类:不贪、不嗔、不疑。‘贪’是贪爱,包括吝啬,所以常讲悭贪。欲望没有满足,莫不拚命在希求,希望得到满足,这是贪心。已经得到的,不能放下,不肯施舍帮助别人,这叫吝啬,是谓悭吝,这是修学最大的障碍。佛教导我们用‘布施’的方法消除悭贪的障碍。有些老同修,对世法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他不贪了,这是很难得;可是他贪佛法——这也想学,那也想学。诸位想想,他的贪心没有断。佛是教我们要断贪心,不是教我们更换贪的物件啊!从前贪世间法,现在贪佛法,‘贪心’还是在,这是错误的,这是绝对不正确的。所以佛法、世法都不能贪爱,贪爱是一切罪障的根源。其次嗔恚。为什么会嗔恚呢?贪不到就生嗔恚。如果贪得到,就不起嗔恚心了。嗔恚是很大的烦恼,这‘贪、嗔、疑’称为三毒烦恼。‘悭贪’是饿鬼的业因。人死了为什么会变饿鬼?贪心没断。为什么会堕地狱?嗔恚没断。为什么会变畜生?愚疑。什么叫愚疑?就是没有智慧。世法佛法有真有假、有正有邪、有是有非、有善有恶,他不能辨别,认识不清楚,把假的当作真的,把邪的当作正的,这是‘愚疑’,不论他是有意无意。这三毒烦恼是明心见性最严重的障碍。佛法的修学,特别是禅宗祖师大德所提倡的,从根本修。根本是心,远离贪嗔疑,断灭贪嗔疑,真心自然显露,这就是从根本修。 合此身三、口四、意三,总称十善业。我们都能够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才能算是世间的善人。但是这还不符合佛在经典里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因为那个标准比这个还高,可见最低的标准我们已经不容易做到。台湾这些年来,政府提倡选拔好人好事,是不是好人呢?有没有具足这些条件呢?如果没有具足这四条就很难说了。选出来的未必是好人。好人的标准要守佛法这四条,真的不容易做到,但是这是善的最低标准,不能不认真修学。 2.二乘福 三福第二是二乘福,就是小乘的佛法。我们知道大乘是以小乘为基础的。在隋唐的时候,小乘传到了中国,经典翻译得很完整(巴利文经典只比他多出五十部),而且也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时期很短。唐朝的末期小乘就衰了。为什么小乘佛法在中国失传了呢?诸位要知道,从前学佛的人,都有儒家、道家的基础。中国的儒学与道学(道家不是道教)足以代替小乘。儒家、道家的思想,确实很接近小乘,因此,在中国儒与道就代替了小乘。过去学佛的人读过四书、五经,读过老庄这些典籍,所以修学大乘佛法的基础非常稳固,是这么一个原因,使小乘衰落。今天我们修学大乘佛法,小乘经不学,儒家、道家也不学。就好像盖大楼而忽略了建筑地基。甚至连第一层也不要了,就要从第二层盖起,这是空中楼阁——怎么盖都盖不成。这就是我们这一代,没有见到真正佛法人材出现的原因。 小乘佛法是建立在人天的基础上,就是孝亲、尊师、慈心、修十善业,有这个基础才真正能够入佛门,具足学佛的条件。入佛门应先拜老师,受三归戒。三归戒是很隆重、严肃的大事,不是小事。这是正式拜释迦牟尼佛做老师,愿意一生依照老师的教训来修学,来修行。正式拜老师,老师就得传授修学的总纲领、指导原则,从此修行有了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修正行为最高的指导原则,这叫‘传授三归依’。三归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古时候讲三归,大家都懂,不会错解意义。但是,佛法传到现在,大家一听佛、法、僧,不少人错解三归的意义。听到‘归依佛’,就想到佛像;归依佛像,这错了。听到‘归依法’,就想到经典;听到‘归依僧’,就想到出家人,三归的意思完全给弄错了!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惟恐后人对三归误解,所以在坛经讲传授三归,就不是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他从三归的意义上讲,不用佛、法、僧的字样,而说归依觉、归依正、归依净。使我们耳目一新,一听就明白其意趣,不至于误会。然后给我们解释,‘佛’者觉也,佛就是觉悟的意思。‘法’者正也,法就是正知正见。‘僧’者净也,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所以我们修行的主要依据,是要依自性觉、自性正、自性净,这个叫‘自性三宝’,是我们真正的归依处。而不是归依某一个人,这一定要认识清楚。否则的话才入佛门,头一堂课就错了,一错就错到底了,你还能有什么成就呢?所以传授三归时,传授证明的老师,一定要将三归的真正意义解说,这才是真正的传授三归。我们听了欢喜接受、依教奉行,从那时起,你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诸佛如来的学生。如果真正是佛的学生,经上说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如果归依错了则是假的,那就得不到诸佛护念,及护法神的保佑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