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如何挽救社会风气系列-谈护法

护法,净空法师
  净空法师97年8月讲于电视台

  各位观众大家好:

  今天因缘非常殊胜。陈彩琼居士从美国来到我们现场。她是达拉斯佛教会的护法。刚才她告诉我, 现在才真正体会到护法的工作很不容易做!这一个题目, 过去我也曾经说过, 难得她今天到现场, 我们利用这个机会, 再将这一桩事情, 做一个研究讨论。弘护是释迦牟尼佛以及历代的高僧大德自己修学、教化众生的一个枢纽。换句话说, 天赋再好, 如果没有助缘, 实在讲是很难有成就的。世、出世间法都不例外。我们可以从历史上得到正确的答案。在佛法里面讲,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 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国王、大臣、大富长者的极力护持, 他的理想再好, 帮助一切众生的方法再妥善, 也没有法子发挥, 所以护持的功德, 实在是不可思议。

  佛法从汉朝时候, 从后汉初期传到中国, 也是得到帝王、大臣的拥护, 所以才能够很顺利的在中国推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环。这是我们应当感激历代这些护法的大德们。谚语常说:“同行相嫉”, 这个是事实, 古今中外都不能够避免。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 那个时候印度一些宗教家们在民间传道, 佛经上所记载的, 知名的就有九十六种之多。而世尊也是到处讲经说法, 自自然然引起他们的嫉妒。这些嫉妒的人想尽方法来破坏, 而僧团里面也有一些不听话的学生, 叫做六群比丘, 专门捣蛋的。也许同修们会联想到, 释迦牟尼佛他有圆满的智慧, 有善巧方便, 为什么还会收这一些惹事生非的出家弟子呢?如果世尊对他们的根底都看不出来, 那么释迦牟尼佛的能力还是很有限。所以我们看到这个情形, 必然会有这些联想, 可是事实不然。

  我们明了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 最重要的目的, 就是给一切众生, 作一个最好的榜样。所以决定不能够以他的境界为对象, 他必须以我们众生为对象。众生是凡夫, 佛灭度之后, 历代的祖师大德们都是凡夫。凡夫的僧团里面一定有问题, 一定会出现这些违背僧团规矩的这一些人物。那么怎么处理法呢?所以世尊在当年的僧团, 已经就作我们的模范了。这个僧团里面, 有很多很听话的好学生, 有不听话的顽皮学生, 惹事生非的学生。

  那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样对待他们, 这就是叫我们学习。如果以佛的智慧神通, 专门都收好学生, 坏的学生都不收, 那到现在我们的僧团怎么办?我们没有慧眼, 没有能力来辨别这个学生的善恶。遇到这些恶的学生, 我们如何处理, 这不就麻烦了!由此可知, 这才是释迦牟尼佛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教诲。所以僧团里面, 显示出各种不同的人物, 各种不同的性格, 不同的程度, 不同的智慧, 能够聚集在一起接受佛的教化。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一层, 就能得殊胜的受用。

  历代这一些高僧大德们, 他们之所以能成就, 都是得力于衷心的护持。这一些护法的大德们, 他们有智慧、有眼光、有毅力、有决心, 纵然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阻扰, 他也不会退心。这样的护持才能成就。在佛教史里面,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的历史, 知道的人很多。在坛经第一篇就叙说得很明了。当年五祖忍和尚传法给他, 引起大众不服, 不但要把衣钵夺回, 甚至于还要陷害于他。五祖了解这个事实, 所以在半夜叫他离开, 叫他逃避。那么他逃到岭南, 隐藏在猎人队里面, 时间居然有十五年之久。十五年之后, 大家把传衣钵的事情淡忘掉了, 于是他才出现。出现之后, 这个因缘殊胜, 得到南方的出家大德印宗法师的护持。我们常说:“同行相嫉”, 同行不嫉妒, 而来帮助护持的, 非常的希有, 这个在历史上很少看到。我们细心去观察惠能的成就, 就是印宗法师的成就, 这是不可以否认的。如果没有印宗法师的护持, 能大师虽然有智慧、有善巧, 也没有机会去发挥。这是得力于出家人的护持。

  我们再看世间法里面, 大家都知道管仲这个人了不起,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他的事功永远被后世人赞美。他怎么成就呢?得力于鲍叔牙。管仲对于这个朋友永远不忘记, 说:“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鲍叔”。鲍叔牙知道他有智慧、有能力, 特别举荐于国君, 他才能够展开他的抱负, 济世救民。也是得力于护法。这些事在历史上不多见。我们想想, 历代人才有没有呢?不能说人才没有, 代代都有人才。世、出世法里面不乏人才, 但是缺乏护持的人。纵然是天才也会凋零, 也会没落。

  达摩到中国来, 得不到人护持, 得不到护法, 只好在少林寺面壁九年, 遇到慧可大师, 这时把法传给慧可。慧可一生也没有遇到得力的护持人, 所以代代单传。这算是相当幸运。确确实实有许多大德一生当中没有人护持, 也找不到一个传人。这个事情, 每一个朝代都有, 这是非常遗憾的一桩事情。晚近世风日下, 真正发心成就下一代, 成就年轻人的更希有了、更难得了。

  我们生活在台湾这个地区也倍受艰苦, 总算得三宝的加持, 我们遇到殊胜的因缘, 才有今天这一点成就。佛法在社会数百年来, 可以说从清朝中叶以后, 佛法加速度的变质。为社会有识之士, 今天所讲知识份子所轻视, 这个不能怪人。我们今天佛法寺院、庵堂, 出家二众所表现出来的形像, 怎么能叫这些知识份子敬仰?所以过失不在他们, 在我们自己本身。我们表现出来的, 确确实实是迷信。你能说佛教不迷信吗?佛教不消极吗?这是表现出来就是这个样子。真正要护持, 那是有高度的智慧, 不是普通人。

  我在年轻的时候, 作学生的时代, 曾经接触过基督教, 接触过伊斯兰教。我对他们的教义, 略略的懂得一点。但是对于佛教则一无所知。从来没有听说这个寺院里有讲经的, 没听说过。到以后我们才晓得, 有几位讲经的法师, 都是在大都会。小的城市、农村里头, 那就更不必说了。可是基督教的教堂, 无论在任何偏僻地方, 这些牧师们都常常讲经说道。我们听听, 有的时候听得蛮有道理, 总觉得他们比佛教高明。佛教只有拜拜, 只有烧香、念经、超度死人。好像与我们的生活, 与活人不相干!这样的东西怎么能引起我们学习的兴趣, 怎么能引起我们对它产生信心?

  我自己对佛教的认识, 是到台湾来之后, 追随方东美先生。我跟他学哲学, 他老人家非常慈悲, 给我做了一个系列的介绍。从西洋哲学介绍到中国哲学、印度哲学。等于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 他给我讲佛经哲学, 使我非常讶异。佛经怎么是哲学?他告诉我, 佛经不但是哲学, 是全世界最高的哲学。又给我说, 修学佛法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一句话, 打动了我要探讨佛经的兴趣。于是我就开始跑寺庙。当时在台北最著名的是善导寺, 这个里面藏经, 在那个时候算是相当的丰富。当时佛教经典非常缺乏, 市面上找不到。全台湾印经只有三个地方。台北有个台湾印经处, 朱镜宙老居士主持的, 规模很小。在台中有一位陈叔居, 在南部也有个书局, 我一下忘记了。他们印的种类也少, 数量也少, 所以经书是很难得到。我们唯一的办法, 就是在寺院里面, 借大藏经来阅读, 遇到好的东西, 自己抄写、抄本。没有像现在这么普遍。所以方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我的因缘可以说是相当殊胜。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