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的罪是寺庙里面的,这就讲讲"僧祇物"。"僧祇"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叫僧园,就是出家人修行的场所。为什么说这个罪最重?你想这个国家设施你盗去,跟一国的国民结罪,这个范围很大。出家人这个道场,这个道场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出家人都有分,不但我们这个地球,他方世界有佛教化众生的佛的弟子,这也有他一份,他是出家人,既是出家人就有一份;换句话说,这个债就结不清了。这要向尽虚空遍法界的僧团去结罪,这个麻烦大了。所以佛在此地特别举出这个例子,僧团里面的东西决定不能够盗取。这个僧祇物是指僧团里面的不动产,用现在的话说指不动产,决定不能够侵占,决定不能够损坏。损坏的罪业非常之重,如果侵占,那还得了。 『现前僧物』,就是现在我们讲的动产,他生活所需的衣食,所谓道粮、财物,这个罪过也是向十方僧团去结罪。这种情形自古以来侵占僧团的财物,往往出家人比在家人犯得多,这真的叫破戒,铸成了大错。在家人起心动念要霸占僧团,侵损常住,不能说没有,少数,很少见。所以出家人要特别提高警觉,要小心谨慎,不要造成了大罪。一定要明了僧团、常住不是属于个人的,是属于团体的,而且团体是代代相承。僧团里面是民主的,所以过去的执事,这是住持、当家这些执事一年选举一次。在中国的丛林制度,这是百丈大师制定的制度,任期是一年。所以执事是很辛苦的,是为大众服务的。为大众服务,要长期叫他服务,这就不公平,所以每一年选一次。腊月三十总辞、选举,初一的时候就移交,初一的时候新的执事就上任,就移交,任期一年。当然现在这些制度也都不存在了。 在台湾的寺庙跟从前丛林性质不相同,这个因素很复杂,因素相当复杂。现在如果实行,就是恢复从前僧团制度,恐怕也像我们台湾民主一样会一团糟,什么原因?素养不够。从前出家真的是发道心,确确实实戒律清净庄严,为大众所尊敬,没有利欲的念头,所以这个僧团确确实实是达到了六和敬,诸佛护念龙天拥护。现在不一样了,即使出家修行,修什么?我每天念几部经,每天念多少声佛号,拜多少拜佛,这叫修行吗?这叫修行的样子,叫装模作样,样子。真正的修行是把自己的毛病习气修正过来。行是生活行为,修是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造作错了,把这些错误修正过来,这叫修行。 修行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经论。经论是我们思想、见解正否的标准。依照经论修正我们的想法看法,我们对人、对事、对物、对宇宙人生的见解思想,如果跟佛经上讲的一样,那就对了。不一样?不一样把它修正过来。戒律修正我们身口的行为,就是表现在外面的行为,一举一动像不像佛在经上所说的。所以戒律是修正我们言语、动作,是修正这方面行为的。所以经律论是我们修行的标准。在现代社会讲经论的这些法师大德还有,我们还有机会接触到,讲戒律的没有了。而且戒律非常重要,这外面会影响里面,表里一如,可见得戒律非常重要。但是戒律现在讲的人少,为什么讲的人少?难为情。讲了,讲的自己都没有做到,讲都是自己在骂自己,算了不要讲了,大家都马虎一点好了,没人讲。没人讲,不得了,这个问题严重。 所以印光老法师真是慈悲到了极处,他老人家将《太上感应篇》,这《太上感应篇》是道教的,《文昌帝君阴骘文》也是道教的,《了凡四训》、《安士全书》,用这些东西来代替戒律,的确是大智慧。因为戒律如果没有人讲,我们自己要看很难看得懂,何况佛在《戒经》里面特别交代,没有受戒的人不能看戒律。不是戒律是秘密,不是的,是佛的慈悲。因为你没有看戒律,出家人犯了什么罪过,你不知道,你对他还很恭敬。那个戒律你一看,这个出家人犯这个罪,那个犯那个罪,你的起心动念对人家不恭敬,天天批评,天天责备人,你就造口业了。所以佛是大慈大悲教你不要起心动念,不要造口业,是这么个意思。所以不准你看戒律。《安士全书》、《感应篇》、《阴骘文》这是世间的善书,不是佛的戒律,人人可以看。拿着这些标准来修正我们身口的行为,实在讲跟佛戒律差不多,不能完全相应,至少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五。所以印光大师用这三种书代替戒律,这非常有道理,希望同学们多多的去读,读这个书要检点自己的心行。 很难得,张老居士为我们写了一本《无量寿经》,又为我们写了一本《感应篇》。我们将《感应篇》跟《无量寿经》印在一起,所以前面是经,后面是戒律,最好每天至少要把它看一遍。看一遍跟自己的今天一天所作所为、起心动念对照一下,依照这个标准来修正,这就好了,这叫真正修行。所以你每天不拜佛、不念经,你真的在做修行,这要知道。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