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学佛后事业仍然诸多困境,很沮丧(2)

聪明智慧也是这样的,聪明智慧是法布施,法布施的果报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的果报得健康长寿。什么叫无畏?现在讲是比较上容易体会,现在这个社会有恐怖分子,你常常生活在恐怖的世界里!怎样能够帮助众生消除恐怖
  

    聪明智慧也是这样的,聪明智慧是法布施,法布施的果报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的果报得健康长寿。什么叫无畏?现在讲是比较上容易体会,现在这个社会有恐怖分子,你常常生活在恐怖的世界里!怎样能够帮助众生消除恐怖,这就是无畏布施。那无畏布施里面最容易见到的就是素食素食,决定不去害这些众生。你常常吃素,这些动物(小动物)看到你,不害怕你。为什么?你有慈悲心,你不会害牠,牠不怕你。那个吃肉的人,所谓说有杀气,我们人看不出来,动物看得出来,看你有杀气,牠就吓得赶快跑。这个果报健康长寿。所以现在人希求长寿,吃这些众生肉以为有营养,可以能得长寿,错了,那把他自己的寿命亏折掉了。本来有长寿,可以活一百岁,结果活到八十岁他就死了,他的寿命减少二十年;甚至于严重的到五十岁就死了,亏折一半。像这些地方我们都要懂得。尤其没有福报的人要惜福,要修善,要积德。  

    你看看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谁不要?不信佛的人他也要,其他宗教的他都要,都希望得到。佛讲得最清楚,你怎么做才会得到。佛不教这些东西,为什么?这世间法,不是究竟法,不提倡这个是怕你迷在这里面。佛常常教人,以苦为师,这是对的。生活清苦一点,对这个世间没有贪恋,你有出离心。如果生活在富贵当中,他对这里留恋,极乐世界很好,他没有看见,他不太容易接受。如果这个地方生活很苦,讲极乐世界他很向往,他愿意去,道理在这个地方,这是佛的真实慈悲。但是也不能没有,没有,生活太清苦了,你也很难过得去。所以我们只要生活能过得去,真正明白了,晚年福报现前,要拿这个福报去给一些没有福报的人、贫穷的人、苦难的人,给他们去享受,这就好,自己不要享受。  

    古人这种例子很多很多。出家人,我们看印光大师,这是近代最好的一个典型,一生都是过一个很简单的生活。他晚年住在苏州灵岩山寺,他的关房我去看过,很简陋。印祖一生的修行,中国古人所讲的“厚积薄发”,他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他老人家在七十岁之前,没有人知道他。在普陀山藏经楼,他管藏经楼,心地清净,他管藏经楼三十年,天天在读经,天天在念佛,没有人晓得他。因为他是陕西人,到南方,口音讲话很多人听不懂,所以就没有法子讲经。有人向他请教,多半是用书信往来,用文字。这是偶尔真的有些学者到普陀山去游览,遇到他跟他一谈,这个出家人有学问,疑难问题向他请教,他都能跟你解答。这些学者常常跟老和尚通信,老和尚回答的信件,他们就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老和尚这才出了名。这一出名之后,皈依的人多,供养的人多。每天写信来应付这些人,这是他弘法的阶段,七十岁,八十岁圆寂,只有十年,这十年影响太大,国内外,在佛教产生极大的影响。  

    老法师收入多了,一分钱都没有用在自己生活上,没有改善自己的生活,衣食住行都还是照旧。钱拿来干什么?拿来印经布施。他在苏州报国寺办了一个弘化社,就是现在我们讲的佛经流通处,印经,印善书。老人家一生非常重视因果教育,所以提倡这三样东西,《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这三样东西印得最多。我对于这桩事情的发现,是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就在界限街中华佛教图书馆;他那个图书馆好像还没有我们这么大,他那个佛堂没有我们这么大,比我们这个还小一点。我第一次到香港。那个佛堂是倓虚老法师在香港建立的,我到香港来的时候,老法师已经圆寂了,这个佛堂由他的学生畅怀法师主持。我当时在那边住了两个月,讲《楞严经》。图书馆里面弘化社的书很多。印光大师是我们的祖师,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是印祖的学生,所以我们有这个关系,对他弘化社的书就有特别的一分感情在,所以就多看这些东西。  

    我看书首先看版权页,了解这个书流通量有多少。结果这么一看,发现这三种书,他印得最多,印了几十版,而且每一版的量都很大,都是五万册、十万册。概略的统计一下,这三本书差不多在那个时代,它的流通量超过三百万册。我就非常惊讶,因为佛经没有这么大的量,版没有这么多,而且印的量都很少,一千册、二千册、三千册,没有像它这几万册。这是让我们初学的人看到之后,大惑不解,怎么佛门的祖师提倡这个东西,不提倡佛法?想了很久,以后才想出来,应当是世界乱了。那现在来看,这太清楚了,这个社会乱了,佛法救不了世间,儒也救不了世间,没有人相信。因果报应能救,你只要把因果报应的理论跟事实讲清楚、讲明白,你怕不怕报应?你做的恶,动一个恶念都有报应,你还敢不敢动恶念?你还敢不敢做坏事?所以这个教育的效果很大!  

    你现在这一生都不如意,感到现实上事业遇到许多困难。生活的困难,事业的困难,家庭的困难,你想不想改善?从哪里做?儒、佛都很慢,都来不及,因果最快,我们才想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那一次我回到台湾之后,我也把这三种东西大量的来流通,好像印了大概六、七万册的样子,而且在台湾各地方来讲解。我们佛门里面有很多法师对我的做法都觉得不能接受。他说你是个佛门的法师,讲经的法师,不讲经,你怎么去讲《了凡四训》去了?讲《感应篇》去了?《感应篇》是道教的,他说你怎么讲外道的?来责难我,来质问。好在这法师年岁都比我大,出家也比我久,对佛法也还了解一些。所以我就跟他讲:我没有讲外道的东西,我讲的是佛法。他说明明这是道教东西,怎么是佛法的?我说经过佛法法印印定的。他瞪着眼睛,什么法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不是法印?他就没有话说了。那印光大师提倡这三样东西都符合佛所说的,符合佛所说的就是佛法,你怎么可以把它看成外道?我这一解释,他掉头就走,再不理我了。所以佛法印印定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