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发十种心当得往生极乐

净空法师,发心

一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

这十条里面慈悲列在前头。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一切诸佛菩萨都是大慈悲心,没有慈悲心就不相应了,所以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慈悲心。慈悲里面最重要的,于一切众生决定没有损害的心,不能有这个念头,如果要是伤害一个众生,对那个众生的真实利益有所损毁的,你的慈悲心没有了。

二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逼恼心。

不能够压迫众生,不能叫众生因我而起烦恼,那你的悲心就没有了。慈能与乐,悲能拔苦。要像诸佛如来一样,怜悯一切众生,时时刻刻,在在处处,存心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苦是什么?三界苦,轮回苦。真正帮助他断烦恼、开智慧,念佛往生,这一生真的能出离轮回。修学其他的法门,在理论上讲没有错——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可是一切众生的根性不相同,烦恼习气不相同,学其他的法门,未必能断烦恼。念佛这个法门,不需要断烦恼,这就方便太多了,只要这一句佛号念得有功夫了,能把烦恼伏住,这样就能往生

有一些同修曾对我说:“一面念佛一面还是打妄想,一面读经一面还是有妄念,怎么办?”我说:“你学了多久了?”他说:“二、三年了。这是什么原因?”我告诉他“功夫不得力。还有可能你不会用功,所以功夫不起作用。”会用功的人,那个佛号怎么念法呢?不一定叫你一天念几万声。念头一起——阿弥陀佛。古德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烦恼习气,你当然起念,你不起念就不是凡夫,是菩萨了。六道凡夫一定会起念头,所以起念头不怕,怕的是你觉得太迟了。我们这一个法门里面什么是觉呢?“阿弥陀佛”就是觉。我念头一起,不要去想这个念头是善念、恶念,恶念是妄念,善念还是妄念。无念也不行。有念是妄想,无念是无明,都不行。所以念头一起——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马上转过来,这叫会念佛。你能在这上注意,在这上用功,有个二、三年,你的妄念自然少了,这个时候功夫就得力了。当然这里头还有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前面讲要破迷开悟。

悟个什么呢?悟人间这种种统统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要是真觉悟明白了,这就放下了——你心里面忧虑、牵挂放下了,对于你功夫得力有大帮助。所以一定要晓得身心世界统统不可得。《金刚经》上讲的“梦、幻、泡、影”,这是教你看破,这是事实真相,没有一样是真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何必因妄念、烦恼而造作恶业呢?这是最愚痴的、最不值得的。所以一定要看破、要放下,这个佛号就用得上力。能够有这个功夫,好的,二、三年往生就有把握。真的可以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真有把握啊!所以慈悲心重要,没有慈悲心就不相应了,佛念得再好,甚至于功夫用得再好,也不能往生。为什么?因为你跟西方极乐世界的诸佛菩萨、海会大众,心理上有障碍。你到那里,看不惯他们,他们也看不惯你,不能同住,所以你去不了。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往生的人,都具足这十心。这十心有一条,下面九条统统具足。如果你说我有九条,还有一条有点问题,你十条都没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不能把它看做十个,它是整体的,一体的十面,菩提心的十面,一条都不能欠缺。

三者于佛正法不惜身命乐守护心。

对佛的正法,我们现在所修学的净宗法门——五经一论,决定依教奉行。纵然遇到什么样的灾难,乃至损失生命也在所不惜,我也决定不会回头、不会更改,要有这样坚定的信心,守定这个法门。对待别人也用这个法门劝勉,自行化他居于正法。

四者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

前面第三是对自己选修的。像我们学校念书,我念这个科系,对这个有信心,决定不改,我四年就毕业了。但是不同科系的那一些同学,在佛法里是不同法门、不同宗派的,我们要尊敬,不能诽谤。所以要“发生胜忍”。“胜”是殊胜;“忍”是承认、认可、同意。他那个法门也是无上法门,也可以拿学位、拿博士,不能有执著心。执著我这个第一,他那个第二;我殊胜,他不如我,你这就自赞毁他。那个法门是佛说的,你谤佛;法,你谤法;依照那个法门修学成就的,你谤僧。虽然你这一门修得很好、很不错,因为你诽谤三宝,不能成就。诽谤三宝诸位看看《戒经》里面结罪——阿鼻地狱!

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对修学其他法门的?《华严经》上五十三参是好榜样。就是此地所说的,五十三位菩萨,每一个人自己都修一个法门,谈到其他的法门,就告诉善财说,我不如某某人,我只懂得这一个法门,不如那些菩萨,我不懂那些法门,你向他们去请教。自己谦虚,赞叹别人。有些人听到你这个说法,“奇怪!你既然赞叹那个法门,你为什么不修那个法门呢?”往年我在香港讲经,大屿山的圣一老法师邀我到他们道场去讲开示,他那个道场是禅宗道场,参禅的。我是个念佛的,我到那里去极力赞叹禅、赞叹道场、赞叹法门、赞叹法师、赞叹大众同修。赞叹完了,人家问我:“法师,禅这么好,你为什么不修呢?”我说我不是那个根器,老老实实回答。

参禅要上上根人才能开悟啊!我是下下根人,我怎么能够比得上他们。我说真话,我老实念佛,带业往生就很幸运了。记住,自己要谦虚,懂得赞叹别人,要与不同法门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古人常讲:“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彼此互相赞叹,互相谦虚,佛法就兴旺啊!不要认为自己修得不错,就感到值得骄傲,就傲慢了,瞧不起别人、瞧不起其他法门,不知道最后是自己度化自己。佛在这个经上对于这个道理、这一桩事情讲得很多,所以“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