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如何念佛才能得到三昧(2)

凡夫享受有五:苦、乐、忧、喜、舍。欲界天以下,五种皆有。没有这五种就是正常的 生活 。色界天苦乐忧喜均无,只有舍受,分八个等级,四禅八定。因其定不能保持永久,石头压草,是暂时的。如把根拔掉即成三昧。 念

    凡夫享受有五:苦、乐、忧、喜、舍。欲界天以下,五种皆有。没有这五种就是正常的生活。色界天苦乐忧喜均无,只有舍受,分八个等级,四禅八定。因其定不能保持永久,石头压草,是暂时的。如把根拔掉即成三昧。 
    念佛有事理,事念即一心忆念,不管事或理,关键皆在一心,有杂念妄想即非一心。一般人多半以杂心念佛,如真能一心,一七二七即能得三昧。理念、念即始觉,佛即本觉,始本相合,始本不二,名为念佛。理念即实相念佛。初学之人很难,仍应以事念下手,从事一心念到理一心,圆教初住以上的属理念,十信以下均属事念。

    念佛三昧亦名一行三昧,亦名诸佛现前三昧,般若三昧,普等三昧。

    古来祖师大德将释迦牟尼佛在世讲经三百余会之一代时教分门别类,称为判教。天台宗分八教,贤首宗分五教。此处是依贤首宗分为小始终顿圆。

    念佛三昧有事念与理念。凡重在事相上即属于初级的小教,等于小学,其他宗小不能通大,此法门有次第但亦圆融。

    一行三昧,六祖在《坛经》中说的很详细,他所传的禅属顿悟。禅宗所说之禅非六度中之禅定,而是六度中之般若波罗密。在《坛经》一开始,六祖叫人总念摩诃般若波罗密多,明确指出禅宗修的是摩诃般若波罗密多。一行是专注之意,净宗法门从事念能入理念,亦属一行三昧,属顿悟。悟后起修,不见得人人可以顿证。念佛虽然比不上禅宗之顿悟,而在顿证上超过禅宗,一在悟上超胜,一在证上超胜。但悟了不一定能证得,所以古德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见到阿弥陀佛自然就开悟,所以念佛要比禅宗殊胜。

    诸佛现前三昧系大乘终教的境界,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包含一切诸佛名号,一尊佛不漏。阿弥陀经本来经题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一切诸佛都为众生讲阿弥陀经,佛讲经是应机说法,主要经典均已译成中文,其中最契机者首推《阿弥陀经》,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使众生平等得度,所以善导大师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佛既只为这一件事而出现于世,为什么还说其他种种法门,只是因为众生不相信这个法门,唯有这一个法门是一生成佛的法门。他这一生成佛的机会到了,他才能专心相信这个法门,但是这种人太少了。

    “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事念、念到一定功夫,即入了理念,可以见到法身同报身佛。功夫不到家所见的是应化身佛。祖师大德在疏论中,讲到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乱是指上品事一心,见思烦恼断了,见到应化身佛。如念到理一心不乱,见到报身佛、法身佛,所谓见性成佛,就是见到自性佛,佛心平等清净,自性确实与佛一样。

    佛心平等,决无分别执著,愿同佛愿。佛所说一切经皆由自性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如入了此境界之人,展开佛经,看其所讲的与自己的见解全同,因为自他平等。   

    一句佛号乃是胜异方便,不假其余方便法门以助之。念佛即是念心,心佛无别,自他不二,故不需心外他佛作方便。如自他是二法,就不是佛法,此六祖所说的。《坛经》所说的全是原理原则,任何大乘法也不能违背他所说的原理原则。

    有五法门见五土佛,古大德有此一说,特记于此,提供大家参考,但不一定要学,以后他人讲到,我们不会陌生,自己修行仍应以佛说为准则。此五法门为(1)忆想外境念怫。(2)摄境归心念佛。(3)心境互融念佛。(4)心境双泯念佛。(5)圆融无尽念佛。 

    具信愿行三资粮,闻思修三妙慧,始名念佛人。

    蕅益大师说,念佛从有念最后一定到无念,从事念最后一定到理念。 
 

(摘自净空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亲闻记》)

    二、念佛三昧,三昧之王,成佛捷径! (文字版)

   净空法师开示:「唯有繫心念佛法門,最是應機,但能依教念佛,定能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給諸位說,就是成佛,雖然在同居土裡面沒成佛,方便土裡頭也沒成佛,肯定一生成佛,他無量壽,壽命長,肯定成就。而且果然是善根福德因緣深厚,到西方極樂世界也不改變法門,也不想修別的,就這一句名號念到底,他成佛快!什麼原因?他得念佛三昧。佛在大乘教裡面講得很多,「念佛三昧,三昧中王」,諸位有沒有記得住這句話?三昧是禪定,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無比殊勝。得定了,定能開慧,三昧之王他開的智慧肯定是究竟圓滿的般若智慧。智慧一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無量無邊的法門,不就全通達了嗎?諸佛如來的道力、神通、萬德萬能,不就同時具足了嗎?這是真正成佛的捷徑。這個法門到哪裡去找?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