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授三皈依五戒仪式(4)

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接引那些没有学佛的人。因为佛教它是教育,教育只闻来学,未闻往教,真正好老师绝对不会招生,招生还得了!你有多大的本事,你敢招生?佛都不敢招生,谦虚。那怎么样教人家知道?就做种种


  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接引那些没有学佛的人。因为佛教它是教育,教育只闻来学,未闻往教,真正好老师绝对不会招生,招生还得了!你有多大的本事,你敢招生?佛都不敢招生,谦虚。那怎么样教人家知道?就做种种的仪式,像唱赞、仪规来表演,赞颂三宝功德,让别人听了之后受了感动,自然进来。所以用这种方式来接引,决不是勉强的。特别是我们要以身作则,我们要真正做一个善人,真正做一个持戒的人。

  儒家教学是以仁义为根本,「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者爱人。你要从内心里面真诚心爱护一切众生,要知道爱人,爱人就不会害人。义是什么?用我们今天的话说,义就是持戒,义就是守法,义者循理,一定要遵守性德,要遵守大自然的规律。戒律是自然的规律,一切善法纯粹都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断一切恶、行一切善,这是义。

  在在处处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尤其是今天这个动乱的世界,我们怎样帮助这个世界恢复到安定和平,都在我们自己个人,不要求别人。求人难,他未必肯答应你,从自己本身做起,我们做一个和平的使者。从什么地方做?就是以爱心,持戒行善。行善不要花钱,见到人,无论在什么地方见到人,以善意看他一眼,给他点点头,这就是世界和平的起点。心善,容貌善,行为善,这就能改造世界,这就能帮助世界化解冲突,恢复安定和平。对一切人、对一切事要有这样一个心态,我们只要把净业三福前面这两条做到就行了。你就能感动人。

  所以受持三皈,三皈是佛,你进入佛门来,我们拜老师,受持三皈是拜老师,谁是老师?佛是老师。不是拜哪一个人,拜哪个人,那就错了,完全搞错了。我们以佛为师,佛是谁?佛是你自己,不是别人,这一定要懂得。唐朝时候六祖惠能大师传授三皈,他不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念这个誓词。你们在《坛经》可以看到,他教人念「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我们能够想象得到,佛法传到唐朝时候有七百年,时间也够长。这么长的时间,佛法就有很多人产生误会,因为你说佛,大家会想到佛像,那皈依佛。法,你想到经典;僧,就想到出家人,这就是全搞错了。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宝,这外面的叫住持三宝,这不是我们真正皈依处,我们真正的皈依处是皈依自性三宝。自性三宝,佛是觉悟的意思,佛是觉,皈依觉。告诉你,从今之后,起心动念你要依靠觉悟,你可不能依靠迷惑颠倒。所以皈依叫翻邪三皈,我们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

  那我们现在没觉,没觉就依经典,经典是佛的言语,佛所教导我们,那是觉悟,那是自性觉。我们的自性觉,跟释迦牟尼佛自性觉是一不是二。我们没有觉悟,依靠他的教诲,就是在练习自性觉,是这么个道理。皈依法,法是自性正,正知正见,我们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这是皈依法。第三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从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皈依僧,这才是真正皈依处,诸位一定要懂,不能不知道。三皈这个意思,我们曾经讲过两次,有光盘流通,还有两个小册子专门讲三皈传授的,希望大家多看,不要搞迷信。

  我们是以三宝为师,最重要的是以自性三宝为师。我们在没有开悟之前,我们自性三宝没透出来,那我们要依佛;释迦牟尼佛他完全透出来,依他为师。所以千万不要有个误会,今天在这里皈依,净空法师来传授,我们都是皈依净空法师的。你说这句话,将来会堕地狱,不可以,要记清楚。为什么堕地狱?我皈依净空法师,他是我的师父,他皈依那个法师,是那一家的师父,僧团就要闹分裂,就要搞小派系了。佛法是和睦的、是和合的。你在和合里面搞分化、搞破坏、搞分裂,你就是破和合僧,罪过?戒律里面讲,堕阿鼻地狱。我都把话讲清楚,不害你们。所以在这里不是皈依净空法师,是皈依三宝。净空法师在此地是代表僧团给你作见证,你在这里宣誓,我在这里监誓,你千万要搞清楚,你把监誓人看作我皈依他的,你不是搞大错特错?哪有这种道理!

  住持三宝,每个出家人我们要是尊重,他自己持戒不持戒与我不相干,他自己修得好修得不好,与我也不相干。我一看到这个形象,马上提起什么?自性净。一看到出家这个形象,我立刻就想到,我要反染污,从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依清净行,这就对了。不仅仅看到佛经法宝,看到所有的书籍,只要一看到书,我就要提醒自己,我要正知正见,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我要依正知正见,你就真的皈依,它提醒你了。佛像也是提醒我们,看到佛像我要依自性觉,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叫三皈依。可不能搞错。皈依之后,你就认真先学善,要认真学,要不然你对不起释迦牟尼佛,你对不起自己,自性三宝你对不起,你对不起释迦牟尼佛所传的住持三宝,你对不起。从哪里做起?记住,净业三福头一句,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怎么个落实?就是我跟大家讲的,《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

  这两天蔡老师在此地跟大家讲解《弟子规》,这个因缘非常希有,诸位一定要认真听,从这个地方扎第一个深根。然后再扎第二个根,《感应篇》,再扎第三个根十善业道。这三个根扎下去,根深蒂固,你将来的前途无量。学习,一定是一个老师,专。「教之道,贵以专」,老师太多了,教不出来。一个老师,一个路子、一个方向,两个老师就是两条路,三个老师三岔路口,四个老师十字街头,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一定要懂得老师只有一个。我学哲学一个老师,我学佛学也是一个老师。以后找到李老师,是我头一个老师他老人家过世,圆寂了,他教了我三年。我的佛学底子是章嘉大师培养的,跟他老人家三年,他过世之后,我再找到第二个老师。第二个老师他教我学讲经,所以讲经是从第二个老师学到的。但是如果没有第一个老师三年的基础,我在李老师会下十年,也不会有什么大成就,根重要!根深蒂固。

  所以一切美好都是性德。那我们讲到现实,现实是特别是中国的同修,中国非常有前途,中国的文化会在世界上浮现。所以大家第一个要想到的,中国自古以来礼义之邦。那我们出来有没有礼貌?如果大家看到我,一个个都挤上来,这个秩序就乱了,在外国让人家看到,中国人怎么这么没有秩序?不但我们自己不好意思,连中国的脸也挂不住了。所以一定要有秩序、要守礼,给外国人做一个好榜样,希望我们同修要重视这一点。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