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七种法供养(2)

譬如我们讲这个财布施,我的财物统统布施光了,我明天吃饭怎么办?这个很现实,明天我到那里去吃饭?这一想到明天,布施还要留一点,我明天还要吃饭,再一想到还有后天,越想越多了,不敢布施了。这就不敢了,这就

譬如我们讲这个财布施,我的财物统统布施光了,我明天吃饭怎么办?这个很现实,明天我到那里去吃饭?这一想到明天,布施还要留一点,我明天还要吃饭,再一想到还有后天,越想越多了,不敢布施了。这就不敢了,这就是事理不清楚,所以,我常常劝同修们,三善根的培养,先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一天念一遍,念一年,一年之后,你对于因果报应的事理有信心,有胆量,身上钱布施得干干净净的,人家向你说,明天你的生活怎么办?「明天还没有到!着急干什么?到时候自然我要吃饭,有人送饭来吃,我要穿衣服,自然有人送衣服给我穿。」他真的有信心了,布施是修因,福报自然现前,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你越害怕,越不敢布施,你的福报有限,所以不能够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信心建立不起来,很重要!才真正敢放胆去做。佛说的话绝对不会错误的。如果你真正布施了,依教修行,前面讲如说修行供养,供养到明天的时候,我又没饭吃了,饿死了,没衣服穿,冻死了,那佛法就可以全部推翻了,释迦牟尼佛打妄语,所讲的话不能兑现,就可以把整个佛法推翻,所有一切护法善神那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你去试验试验看,看到底究竟是真是假,真正如教修行,你真的要是一天挨饿了,挨冻了,我跟你说,护法神马上就要受处分,撤职查办了,你们这个道场有没有护法神呢?韦驮菩萨,关公护法神马上要撤职查办了,他护的什么法?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所以从这些地方讲,不信,学佛还是不信佛,这个没有法子!信佛好难!好不容易,信佛的人有福。所以要修三善根。出世间的善根,菩萨修的,一条。那一条呢?精进。精进是菩萨善根,你所依据修行,依据的理论不错,方法不错,越精进越快乐,就像普贤菩萨一样无有疲厌,没有疲劳,没有厌倦!你想想看,这人生多自在,多快乐!精进当中得来,不精进就懈怠,懈怠就懒惰,修行功夫不得力,烦恼也多,苦难也多,于是乎就对佛法产生怀疑了。信心就动摇了,退转堕落了,所以这些毛病都发生在不精进。精进,进是进步,求进步,精是纯而不杂,这个进步才有用处。我们现在学佛同修当中也有很努力的,非常用功的,但是他不是精进,他学得很多,修得很多,他那个叫杂进,叫乱进。杂进,乱进得不到结果,所以费了很多时间,费了很多精神,得的效果很不理想,我们要知道,佛法可贵,贵在精进。

第六「不舍菩萨业供养」。业是事业,菩萨的事业是什么呢?就是教化众生。菩萨在世间是当教员,只有一个目标,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菩萨示现在世间,可以用种种不同的身分,可以用出家的身分,可以用在家的身分,所谓是各行各业,男女老少,菩萨都可以示现这种身分,示现的身分不相同,当然在社会上从事的行业就不一样了。不管他是什么身分,不论他是什么样的行业,他有一个不变的目标,就是帮助人开悟,帮助人离苦得乐,这是他决定不会变的。菩萨要示现为商人,商人里面的领袖,商人里面的老板,教你怎么赚钱,怎么用钱,他有智慧。钱怎么样赚很苦,怎么样赚很快乐,怎么样花钱花得很痛苦,花了很多罪业?怎么样花钱,修了很多功德,将来得很大的福报,菩萨商人懂得!你看华严经五十三参就晓得了。

各行各业里头,男女老少里头都有菩萨在,菩萨给你做榜样,菩萨给你做示范。所以菩萨的事业,在佛门里面所象征的是讲经说法,弘法利生,这是决定不能舍弃。换一句话说,我们做了佛的学生,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我们不能把佛的家业丢掉了,佛的家业就是弘扬佛法,尽心尽力把这一桩事情做好,这是菩萨事业。也许你说我没有钱,我也不能建道场,我对道场也帮不上忙,我也没有智慧,我也不会讲经说法,我怎么办呢?怎么样做弘法利生的事业呢?我问问你,你还有没有认识的几个人?你的家亲、眷属、朋友、邻居,你有没有认识的?总会有认识几个吧!你把这个地方讲经的消息告诉他,劝他来听经,这就是菩萨事业,你能力可以做得到的。他来,很好,不来,也好。我菩萨的事业做到了,可见得菩萨的事业人人可以做,不难!难在你没有头脑,没有想到。我见到人,合掌「阿弥陀佛」,这都是菩萨事业,管他喜欢听或者不喜欢听,他都听到耳朵里去了,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个阿弥陀佛的种子我就硬种到阿赖耶识去了,菩萨事业!你想想菩萨事业难不难修呢?不难!人人可以修,只要我们尽心尽力,不难修。

最后第七「不离菩提心供养」。什么是菩提心?菩提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真正觉悟,换一句说,不觉就迷了。三归依里头,头一条归依佛,觉而不迷,换一句话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保持我们高度的警觉心,决定不迷惑,这就是不离菩提心供养。一念不觉就迷了,念念不觉就不得了,你就造罪业了,所以高度的警觉心,要时时刻刻保持。那么我们再问,我怎么保持法?法师你能不能具体地告诉我呢?可以!你一天到晚,这一句阿弥陀佛能摆在心里,没有把它丢掉,你就保持了高度的警觉心;阿弥陀佛一没有了,你的妄想、杂念就起来了,妄想,杂念是迷,这一句佛号是觉。所以,在一切法门当中,为什么一切诸佛偏偏赞叹念佛?念佛这个法门容易。行住坐卧,无论在什么处所,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你心里面这一句阿弥陀佛,都可以不中断,修学起来方便!这个就是非常具体地告诉你,不离菩提心供养,由此可知,这句佛号上供十方一切诸佛,下供九法界一切众生,统统都供养到了,一句佛号是普供养,佛号功德利益,知道的人很少很少,希望诸位同修,在这几天当中,不要把这个机会错过。这一部普贤行愿品,自始至终都是称赞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字字句句这些经文,都结归在名号功德。

那么修学境界也跟前面一样,「虚空界尽,我愿乃尽。」虚空界,众生界,众生业不可穷尽,我们广修供养也无有穷尽。也是一心一意,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要认真,要努力,要精进地来修学,这是讲到第三段广修供养。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