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七种法供养

第一个是如说修行供养, 什么叫如说修行?佛在经典给我们讲的道理,我们要明了,要能体会。佛菩萨教给我们那些事情应该做的,我们照做;那些事情不应该做的,我们决定不做,依照佛菩萨的教训,

第一个是如说修行供养,什么叫如说修行?佛在经典给我们讲的道理,我们要明了,要能体会。佛菩萨教给我们那些事情应该做的,我们照做;那些事情不应该做的,我们决定不做,依照佛菩萨的教训,修正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错误的说法、错误的做法,这叫做依教修行供养。

由此可知,佛菩萨要不要香花水果供养呢?我们闻的这个花很香,佛菩萨闻起来很臭!我们以为这杯水好干净,供佛,佛眼一看,八万四千虫,不干净,里头细菌微生物好多。由此可知,我们用香花水果表我们的敬意而已,我们的敬意没有法子表达,用这个来表达敬意,佛菩萨统统不需要。

佛菩萨需要的什么呢?希望你认真修行,成阿罗汉,成菩萨、成佛,这是佛菩萨需要的,佛菩萨念念希望我们赶快成佛,跟他一样!我们明白佛菩萨的意思,我们认真做菩萨,做佛,他欢喜,他教学的目的达到了,这叫真正的供养。

第一个是「如说修行供养」。这个重要!我们才不会真正辜负了诸佛菩萨,读经,读经就是听佛开示,听佛说法,听佛教诲,读经的目的在此地。听明白了,听懂了,我要把佛菩萨的教诲,在我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我统统把它做到,这叫如说修行,这是真正供养。

第二「利益众生供养」。我自己修行自己得利益,给诸位说,真正如说修行供养,你三种果报都得到了,财富、智慧、健康长寿,这三种都得到,假如你再要肯修利益众生供养,那你三种福报就自在了,你要不发心利益众生,你这三种可以得到,并不很自在,为什么呢?性德固然现前,诸佛菩萨威神未必加持你,你现在要利益众生,利益众生这是所有一切诸佛的大事业,你发这个心与他的心,心心相应,你有缺乏,他赶紧来帮助,为什么呢?度众生要紧,利益众生就是普度众生。我们用佛法,现在的佛法包括了经典、佛像,无论是塑造的,或者是印刷的,讲经说法,无论规模大小,录音带、录像带,甚至于电视的广播,无线电的播讲,这些统统都是利益众生供养。我们能修这个供养,这是真实供养诸佛。前面第一愿礼敬诸佛,礼敬要做得非常圆满,非常周到,一定要以佛法普遍弘扬,布施供养,我们这个礼敬才圆满。我们去看一个人,还得带一点礼物,这才圆满,我去看他,很好!礼貌到了,没有礼物带去,没有供养,这个礼貌还不圆满,我们去看一个人,送一点礼物,这是很好的供养,才圆满,所以利益众生的供养,非常非常重要,为什么呢?一切诸佛,他没有第二念,他只有一个念头-希望一切众生快快成佛。我们今天能把佛法介绍给众生,把学佛的机会给众生,帮助他快快成佛,就符合十方一切诸佛的本愿,于是佛就会将他的本愿功德来加持你,你就得到三种自在了。财自在、慧自在,健康长寿自在,就得到三自在了,这是利益众生的事情,不能不做。

第三是「摄受众生供养」。利益是普遍地,是广泛地推荐、介绍,摄受就不一样,摄受不但把佛法介绍给他,而且指导他修行,领导他修行,带他一起修行,这叫摄受。摄受关系非常地亲密,就真正建立了师生,同参道友间的关系。不像前面我们一般普遍给你介绍、讲演,我们彼此当中没有建立这个关系,真正有师生的关系,真正有同学的关系,同参道友这个关系密切,我们不仅是以言语帮助他,我们以行动来帮助他,我们把佛法修学做一个样子给他看,做一个示范给他看,做个榜样给他看,这叫做摄受众生供养。

第四「代众生苦供养」。这一句话大乘经典读得多的同修,听了也许会怀疑,连楞严经上,阿难尊者是佛的小堂弟,释迦牟尼佛是他的大堂哥,他有个妄念,他说你们大家要好好修行,你不修行不能证果!我不修行没有关系,马虎一点无所谓,到时候我的大堂哥,会把阿罗汉送给我,我不要修我就可以得到了,阿难有这么一个妄想。结果在楞严会上,遭了摩登伽女之难,这一下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修行谁都不能代替谁,怎么能代众生苦呢?假如真的可以代众生苦,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应该代我们苦,我们应该快乐才对!这是真的。此地所讲的菩萨真的有这个愿,有这个愿我代你受罪,代你苦,事实上没有办法,个人造业个人要承受果报,诸佛如来都不能代替。可是菩萨也确确实实能代替一部分,这一部分怎么说呢?譬如我们现前,我们今天早上去买菜,你本来预备买五十块钱菜,心里一想,苦难的人很多,我少买一点,买便宜的东西一点,买二十五块,省二十五块,我把这个去帮助别人,你就代他受苦,本来你可以吃五十块,吃得很舒服,现在你只能吃一半,你要吃一点苦头,诸位想想,这是不是代众生受苦呢?没错!我本来可以住很豪华的住宅,我能享受,我现在不愿意,我住一个小房子就可以,遮蔽风雨就可以,把这一笔钱拿来帮助苦难的人,这是代众生受苦,可见得确确实实能代一部分,不是不能代,在我们起心动念之处,我们每一天能节省一块钱,就能修一块钱的布施供养,我能够节省十块钱,我能修十块钱的布施供养,这就是自己勤俭帮助别人,这是代众生苦,由此可知,不是做不到,一部分是可以做到。至于众生自己造的业,善恶业我们不能代替。我们自己节省一点,节俭一点,以我们多余的力量来帮助佛法流传,弘扬,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这是我们能够做得到的,这就是菩萨发愿代众生苦的供养。

第五句叫「勤修善根供养」。这对于我们自己修学成就,可以说这是个枢纽,你修行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成功就看这一点,这是关键的所在,很重要!什么叫善根?所有一切善法都从这个地方生的,根是能生之义,是比喻。好比植物它有根,它就会长,它就会发芽,会长成,会开花,会结果,善根,所有一切善法从这个地方生的。由此可知,培养善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学大事。善根,有世间善根,有出世间善根。当然,出世间善根以世间善根为基础,世间善都没有,出世间善从那里来?有,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世间善根是什么呢?无贪、无瞋、无痴,叫三善根。于世间一切法,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统统不起贪心;于一切不如意的境界,恶人恶事,不起瞋恚心;于一切事理,通达明了、不迷惑、不颠倒,没想错、没看错,不痴,不愚痴。这叫世间善法的三个根本,叫三善根。我们学佛的人要认真努力去修学,不贪不瞋不痴,深深相信因果报应。我们一般人为什么听到佛讲的善因善果,不敢去做?没有胆子去做,是对于因果的事与理没有搞清楚,信心不够,所以不敢做,如果你搞清楚了,你就有胆量,放心去做去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