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十力无畏

今天要跟诸位介绍十力无畏,力是能力,大乘经里面讲有十种,这十种特殊的能力是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实际上这十种能力是我们的本能,换句话说,每一个人本来就有的;虽然是本能,但是现在这个

今天要跟诸位介绍“十力无畏”,力是能力,大乘经里面讲有十种,这十种特殊的能力是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实际上这十种能力是我们的本能,换句话说,每一个人本来就有的;虽然是本能,但是现在这个能力丧失了。为什么会丧失,必定有它的原因。这个跟智慧完全相同,在佛眼睛里面所看的一切众生,跟佛有同等的智慧,有同样的能力。《华严经》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德相就是能力、德能,“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佛一句话为我们道破,我们的智慧丧失,本能丧失,丧失的原因就是我们有执着、有妄想。佛法里面常讲的二障,就是两种障碍,障碍了我们自性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这两种障碍,一个叫“所知障”,一个叫“烦恼障”。所知障就是妄想发展出来的,烦恼障就是执着发展出来的。由此可知,佛对于一切众生的教导,就是教我们除二障而已,因为这两种障碍除掉,我们智慧、德能就现前。这十种能力,实在讲,能力是无量无边,跟智慧一样没有边际的。为了说话方便,把它归纳为十大类。并不仅是这十种,这是十大类。

第一个是“是处非处智力”。这是讲因果相应,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得恶报,这就是“是处”。如果善因得恶报,恶因得善果,这是“非处”,决定没有这个道理。这就是因缘果报,如来看得最清楚,我们世间人往往把这个事实看颠倒了。这十种把这个摆在第一,实在讲,有很深的用意。正如同印光大师为我们说的:我们这个时代确实是天下大乱的一个时代,要想挽救这个世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大家都知道因缘果报的事实,这比什么都有效。如果了解这个事实,他起心动念一定有所畏惧,一定收敛。他知道,我一个恶念将来有恶报,一个善念将来有善果,为什么不多生几个善念,何必要有恶的念头,何必要有恶的行为?“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前定的?是自己所造作的“因”定的。不是别人给我们定的,也不是鬼神、上帝所能定的,更不是佛菩萨所定的;自己定的,真正是自作自受。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事实真相搞清楚,我们就决定不会怨天尤人,所谓是心安理得。

我们这一生如果生在富贵家庭,或者你从事的行业发财致富了,你会安于富贵;如果生活很贫困,你也会安于贫贱。为什么?晓得这是自己过去世修因的关系。对于富贵人不会羡慕,他种的这个因,应当受这个果报,我没种因,不会怨天尤人。自己能够发愤图强,富贵我不是没有,只要我今天种善因,我就能得到。财布施得财富的果报,法布施得聪明智慧的果报;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的果报。我们晓得,我们怎样做,会得到什么果报。假如相反,你所得到的就是恶报,恶的报应就不是善果。首先,明了十法界因缘果报的事实,这叫“是处非处智力”;就是有这种智慧的能力,把这个事情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二种是“业智力”。业就是造作,我们正在造作的时候叫事,造作完毕叫业。像现在学校里念书,你在念书的时候,叫“作业”;到你六年念完,叫“毕业”,业就是这个意思。你造作完之后,叫“结业”。“业”有善、恶、无记,分为三大类。“无记”就是非善非恶,说不上善,也不是恶,这叫无记。一切的造作,总不外乎这三大类,这三大类把你所造的事业统统包括了。这个意思就是说明,佛有智慧、有能力,知道你所造的业是善或者是不善。这种能力,我们凡夫确实没有,所以佛经上常讲“颠倒妄想”,哪个地方颠倒?我们会把恶的以为是善的,善的以为是恶的,这就颠倒了。

一切业里面最善的,大乘经典里面佛告诉我们,就是念佛。……

第三个是“定智力”。定有很多种,佛法里面大分,世间禅定、出世间禅定,这是大别的来分,要细分那就太多太多了。佛法里面也常讲,无量三昧。为什么会说定有无量?那是因为我们的心,内有无量的烦恼,外面有无量的诱惑。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假如这个人,他对于财看得很淡,财绝对不会让他动心,我们可以说,他在财这一方面得定了。他见到财富,内不动心,外不被它诱惑,他对这个入定了。他对于名,他会起心动念,他在名里头没有定,财里头有定。诸位想想,内有多少烦恼,外有多少诱惑,就有多少定,所以这个定就太多了。佛知道,我们是确实没有办法理解的,没有办法知道这么详细,佛知道得非常的微细,他有这个能力。定里面,“念佛三昧”,这是一切诸佛如来所赞叹的。念佛种类也非常多,像经上大分,给我们分做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而且每一个项目里面,实在讲要细分也是无量无边的。像这些,我们在经论里头稍稍留意就能够发现,能够稍稍理解一些。我们非常有幸,能够选择净宗的经典,修学持名念佛,这个实在讲,是定里面上上乘的大定。

第四个是“根智力”。如果有这样的能力,教学、说法一定非常契机。“根”就是根机,知道一切众生他的根机、他的根性。凡夫遇到佛,听佛讲经说法,往往佛是几句话之中就能教他开悟,甚至于就能教他证果。这是什么原因?佛说法契机。根机,也就是中国儒家所讲的习性。本性,人人是相同的,众生跟佛是一样的,没有两样。习性就各个人都不相同,所以说习惯成自然,这叫习性。《论语》说:“性相近,习相远”,本性是相同的,习性就不一样。所以有十法界,有一切善恶、苦乐种种不同的差别,都是习性所感的果报不一样。十法界是大分,像人法界,我们今天都是得人身,在人道里面,我们细细观察每一个人,一生的苦乐都不相同。就是一家人,甚至于夫妻两个人,他们一生的苦乐感受两个人也不一样。这什么原因?过去生中的习性不相同。这一生当中,从生下来到现在所养成的习性也不相同,必须彻底了解,说法才会契机;不能彻底了解,就很难契机。

“契机”两个字,唯有诸佛菩萨,阿罗汉也能做到一些,阿罗汉他的观察能力能够看到五百世,你五百世以内生生世世的状况他都知道。譬如我们过去世学佛,修的是哪些经论,哪些法门,他能看出来。现在他教学,把你从前所修学过的经典法门拿出来教你,你很快就学会了。换一个法门,你学起来就苦得不得了,就很生涩。你过去世曾经学过的,你这一世学起来很轻松、很容易。佛有这种能力,知道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习性、根机,随机施教,很容易令众生开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