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学概要 八

佛法修学概要(八) 净界法师主讲 丙二、别示教理之差别内容。 前面一科发心篇,就是说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心中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所谓的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换句
 佛法修学概要(八)
净界法师主讲
  丙二、别示教理之差别内容。
前面一科发心篇,就是说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心中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所谓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换句话说,我们在因地凡夫的时候,就应该在心中许下一个心愿,「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惟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修行佛法的目的,就是能够使令一切有情众生,能够离苦得乐。这个就是我们修学的目标。知道目标以后,应该进一步的明白佛法的道理。因为我们必须要明白,这个人为什么会有痛苦的出现?这个人为什么到三恶道去了?这个人为什么到人天中去享受安乐?为什么能够到极乐世界?乃至于成就圣道?这个整个生命的现象,整个运转的轨则,我们要明白。我们才有办法使令自己,使令一切有情离苦得乐。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讲到佛法的正见。
别示教理之差别内容。总共分成三科。初、人天业果。二、三法印。三、实相印
第一科主要是讲到有为法,善业、恶业的问题。三法印讲无为法,讲我空、法空的真如理性。第三科是把有为跟无为统一起来,汇归到我们现前一念的心性,实相。佛法的道理分成三段,业果空性跟真如,真如实相。
第一科、人天业果。第一小科、业果自性。
业果自性包括业的自之体性,也包括果报的自之体性。自之体性,譬如说钢杯,它的自之体性是由不锈钢打造而成的。这个不锈钢就是这个杯子的自之体性。我们想要明白业果的自之体性,就是它是怎么来的?业是怎么产生的?果报是怎么产生的?这就是它的自之体性。
【俱舍论】云:「造作名业。」又【成唯识论】云:「能感后有诸业为业。」是故「业」者,即吾人身口意所起之造作行为。此诸行为于现起时,能熏习第八识成善恶等诸种子,摄藏于第八识中,相续不断,待因缘成熟,能令有情众生,招感当来三界六道轮回之果报,是名为「业」。
业果自性,我们引用两段的论文来解释。先看【俱舍论】。【俱舍论】上说什么是业?「造作名业。」这就是我们身口意的活动。造作就是活动。身体起了一个动作去拜佛,这也是一个业。嘴巴讲出一句话,嘴巴的震动讲出一个声音,这也是一个业。你内心活动,这也是一个业。就是你的身口意只要一动,就是一个业。当然也可能是善业,也可能是恶业,都是一个业。这是一个简单的定义,就是身口意的造作。【成唯识论】又把这个业讲的更清楚,「能感后有诸业为业。」一个法,它能够招感当来果报的,这种行为叫作业。它有招感果报的功能。这种招感果报的功能主要要以心为主。心为业主。如果这个业本身没有心识的活动,是不能招感果报。不能构成业性。譬如说: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它虽然是一个造作的活动,可能打死了一个人。但这不能叫作「业」。因为这个苹果本身是没有心识的。这个人被打伤了,打死了,这个人是在受果报,并不是一个造作,它不是一个「业」。譬如说:大地震。这个地震本身也不是一个业性,它不是一个有情的心识所发动的,它只能说是一个果报,不能说是一个「业」。
这个业一定要有身口意。特别是意业才能够叫作「业」。这种以心为主的,所带动的身口二业,它有招感当来果报的功能。
「是故「业」者,即吾人身口意所起的造作的行为。」这个地方主要是以心为主。这个行为如果是没有心识的引导,都不能构成「业」。前面说过,地震是不能构成业的。
此诸行为于现起时,能熏习第八识成善恶等诸种子。」我们知道,我们每一个活动,它的一个现起是剎那剎那生灭的。诸行无常。你的拜佛动作,你站起来慢慢的拜下去,然后头到地,然后慢慢的起来。它每一个动作都是剎那剎那生灭的。虽然这个业是剎那剎那生灭的,你造了就过去了。但是你在造作的时候,它有熏习的功能。
这个熏习,我们举一个例子。譬如说,你今天穿一件很干净的衣服,它没有香气也没有臭气。但是你到大殿去,你的衣服跟这个檀香接触,你就能够熏习到檀香的味道,你的衣服上面就有檀香的味道。你到厕所去,你就会熏习到厕所的味道。就是说这个香臭的味道对衣服有熏习的功能,我们在造业的时候亦复如是。你造了一个善业,或者起了一个恶念,造了一个恶业。这个恶业虽然造过去了,反正也没有人知道,这个事情也过去了。但是你那种善恶的功能,被保存下来了。被第八识给摄持储藏起来。这种善恶的功能被储藏起来,这种功能是相续不断,是不会消失掉的。除非你忏悔,如果你继续造作,它又增长。这个种子只要你造作以后,它一定会被保存下来。保存下来以后,就会在第八识当中相续不断,等待因缘成熟的时候,使令有情众生去招感三界六道轮回的果报。这就是「业」的造作情况以及它得果报的情况。
关于这段文,我们划成一个表。首先看右上角的「业」-身口意的造作。「业」有招感果报的功能,直线下来看到一个「果报」。但是我们造业的时候不是马上得果报。譬如说我造了一个恶业,但是我不一定会因这个恶业去受苦,不一定。这个业一造作以后,它熏习你的第八识,一个微细的心识。这个「业」本身是先被保存下来。是以什么情况被保存?以种子的功能。佛法这种种子就是一种善恶的功能,这个名词是一个譬喻。世间的种子能够发芽,能够得果报,比喻这样「业」的功能,它有去创造果报的功能,叫作种子。如果是善业的种子,未来的果报就是天人、阿修罗这种可乐的果报。身心安乐的果报。如果这个业的本质,是一种恶业,杀盗淫妄的恶业。这样的业性,使令我们到畜生、恶鬼、地狱去受这种不可乐的身心果报。换句话说,我们讲生命的现象,业果的思想是这样建立的。
佛陀在出世之前,印度有很多所谓的外道,很多的哲学家。他们对生命也提出很多很多的看法,基本上是常见断见。常见是说生命是大梵天或者上帝所创造的,是个常。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有主宰性的上帝、大梵天,来主宰我们的吉凶祸福。所以说,我们不能决定我们的生命未来是快乐或痛苦,我们不能。我们一定要向大梵天祈祷,希望大梵天赐给我们快乐,希望大梵天使令我们避免痛苦,这个就是常见。另外一个叫断灭见。断灭见的意思是说,生命是没有轨则的,这个人会快乐、这个人那么健康富贵,是没有原因的。这个人会痛苦也是没有原因的。换句话说,生命只是偶然。就是说你造了善业也没有多大意义,造了罪业也没有多大意义。反正一个人死了以后,就像一盏油灯烧尽,人死如灯灭。所以生命的本质就是及时行乐。这个思想很容易让很多人造罪业。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