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学概要 二十

佛法修学概要(二十) 净界法师主讲 己五、菩萨乘 这一科是讲到别名五乘的 解脱法门 。「 菩萨 」是能修行的人。「 乘 」是所修行的法。在佛法的定义,不管你是凡夫,不管你是圣人, 只要我们现
佛法修学概要(二十)
净界法师主讲
己五、菩萨乘
这一科是讲到别名五乘的解脱法门。「菩萨」是能修行的人。「」是所修行的法。在佛法的定义,不管你是凡夫,不管你是圣人,只要我们现前一念信心当中,有一种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力,这个就是菩萨。菩萨的一念心性,是能修行的人。这个菩萨要成就上求下化,应该怎么办呢?就是要依止「乘」。乘就是一种运载的功能。透过六波罗密的法门,能够运载菩萨的这一念心,从生死的此岸,到达大般涅槃的彼岸,所以叫做菩萨乘。这个地方是能所双举,叫菩萨乘。菩萨是能修行的人。乘是所修学的法。
「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译为「觉有情」、此有二义,一者约自利而言,名「觉悟之有情」,为菩萨于因地即能信解「大乘教法」,发广大「菩提心」,修行「六度法门」,上求三世诸佛之菩提正道。二者约利他而言,名「觉悟一切有情」,为菩萨于因地觉悟后,更能依「菩提心」,修行「六度法门」,度化十方一切众生。
「菩萨」是印度话,直接起印度的音,来安立这个名称。但是在印度话当中,它具足的名称是菩提萨埵。中国人喜欢简略,所以就取菩萨二字。如果翻成中文的意思,就是觉有情。一种觉有情,叫做菩萨。什么叫做觉有情?这当中有两层的解释。一者约自利而言,约着成就内心自受用的功德来说,觉有情翻成「觉悟之有情」。换句话说,他已经觉悟了生命的真实相。从自受用这一层来说,觉有情是觉悟之有情。已经觉悟的有情。「菩萨于因地即能信解「大乘教法」」,依止这样的理论,发广大「菩提心」,修六波罗密的法门,上求三世诸佛之菩提圣道。这当中值得我们注意,就是信解大乘教法。菩萨所觉悟的生命真相,是超越前面的人天乘跟二乘的。基本上人天乘跟二乘,所明白生命真相的因缘观,是建立在业力。从业力的角度,善恶业,而建立人天的因果。从业果性空的角度,安立了二乘涅槃的功德。所以不管是人天乘,或二乘的思想,都是建立在业感缘起。而大乘的教法不共于前面的地方,就是讲到万法唯识一心。把生命的差别相,汇归到他的根源,就是我们一念心性的造作,所创造的。离开我们一念心性的造作,就没有一切法可得。这当中明白的把生命缘起最终的根源讲出来。这是大乘教法不共于前面的地方。世间有杂染的因果,有清净的因果,这些因果都是你一念心的活动,所创造的。所以这个思想是特别的圆满。这是讲到觉悟,他明白了十法界唯识一心的思想,发起菩提心,修六度,上求三世诸佛之菩提正道。这是约菩萨自利的功德。
其次是约利他而言,菩萨他不但自利,也利他。
「名「觉悟一切有情」为菩萨于因地觉悟后,更能依「菩提心」,修行「六度法门」,度化十方一切众生。」利他来说,觉有情是说,他能够有方便力,去觉悟一切有情。菩萨在因地,他自己觉悟了万法唯心以后,他能够依止他的菩提心,这种大悲心。修行「六度法门」,来度化十方一切众生。使令他们在生命流转当中也能够觉悟,因为你的痛苦的根源,是来自于内心的烦恼,不是外界会给我们痛苦。所以我们无量劫来,在痛苦当中,我们一直不能明白痛苦的根源,也就不能够去消灭痛苦。我们总是认为外境会给我们痛苦。事实上,外境是由内心所变现的。所以菩萨也就依止这样的发心,去度化一切众生,使令他们明白,要改变果报,一定要改变内心。这是简单的解释菩萨自利利他的修学。
前面是解释菩萨,能修学的人。以下是解释「乘」。菩萨这一念心,所依止的车乘,有六个法门。
六度法门-梵语「六波罗密」,「波罗密」译为「度」,即「到彼岸」之意。谓菩萨行者,依止「布施」乃至「智慧」等六种法门,得超越生死大海,到达大般涅槃之彼岸,故名「六度」
「六度」,梵语叫「六波罗密」「波罗密」中文翻成「度」,事实上,它的意思是「到彼岸」。从这个生死的大海当中,我们能够靠岸,靠达一个安乐的彼岸,有这个意思。超越、度脱的意思。这个菩萨,他是凭什么从生死大海,到达彼岸呢?他依止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种法门,超越生死大海,到达大般涅槃之彼岸,故名「六度」「度」这个字啊,他之所以能够成就到彼岸,关键点在智慧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种法门是共外道的。外道也布施、也持戒、也修忍辱、也修精进、也修禅定。但是外道整个生命的现象,不能够超越三界的范围,就是他那一念心,在这五个法门中修学,一直不能突破三界的业力,关键点就是他没有佛法般若波罗密的智慧就是没有我空、法空的智慧。所以使令他只能在有相的境界活动,不能达到无相的涅槃。般若波罗密,是佛法里面,唯一不共外道的地方。所以这个地方,假设六度里面,没有般若波罗密,前面的五度,只能说是一种善法,他就没有「度」功能。这个地方我们也特别提出来说明。
入文分三:
一、总标六度所依
二、别是六度行相
三、结叹六度功德
解释菩萨乘分为三科,第一个先解释总标六度所依止。第二个解释六度的行相,再结叹六度功德。
一、总标六度所依
这以下以《大般若经》解释菩提心的内涵,
菩萨修行「六度」所依-「菩提心」-一、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二、大悲为上首。三、无所得为方便。
我们在修「六度」之前,要先确定你是依止什么样的心态,来修这六个法门?因为你依止的这个心态不同,你修学这六个法门,所造成的功德也就不同。站在一个菩萨正统的传承当中,要修这六个法门,要依止菩提心才可以。到底什么是「菩提心」?《大般若经》讲出三个内涵,要具足三个条件。
一、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一切智智就是一切种智。一切种智简单的说,就是无上菩提。菩提有三种,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无上菩提。无上菩提就是佛的智慧。你要跟佛的智慧的心相应。你内心当中,有要希求无上菩提的愿力,叫与一切智智相应。虽然你是一个凡夫,内心当中有无量无边的烦恼,无量无边的罪业在障碍你。但是你内心当中,你希望能够成就无上菩提。成就无上菩提的希望之所以生起。在《瑜伽师地论》当中提出四个因缘,凡夫的菩萨为什么他会发无上菩提心呢?他为什么想希求无上菩提呢?他为什么不求人天果报,不求二乘的涅槃呢?这当中有四种因缘。第一个、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