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学概要(二十一) 净界法师主讲 辛二、持戒度 菩萨六度第二科,持戒度。 一、持戒自性-《广论》云:「从损害它及其根本,令意厌舍,此能断心,即是尸罗。」 首先解释,什么是持戒的体性?这个地方指的是菩萨戒的一个体性。从损害它。「它」,指的是一切的有情。损害一切的有情,及损害它的根本。「根本」是指十善业。我们对于损害一切有情,跟损害十善业的这两种行为。令意厌舍。使令我们内心当中厌恶,来弃舍。这种能断除的心,就是尸罗的自性。持戒的自性。 我们在受戒之前,我们这一念心是没有一定的标准。换句话说,我们心里的状态是心随境转。我们内心当中接触染污的境界,就会造作很多的罪业。假设我们内心当中亲近三宝的境界,我们内心当中就会创造很多的功德。就是我们内心当中是不决定的。在受戒的时候,我们面对三宝的境界,内心开始观想,面对十法界的有情无情,我们许下三个誓愿。「誓断一切恶,无恶不断;誓修一切善,无善不修;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而不度。」这个时候,我们对于生命有一种新的期许,一种希望。当我们内心当中,对于十法界的有情无情,生起这三种的希望,断恶、修善、度众生的希望,我们称为你的戒体生起。从损害它及其根本,令意厌舍,此能断心,即是尸罗。就是这个意思。这个时候你内心当中生起断恶、修善、度众生的一种欲乐,一种希望。我们安立这样子,叫尸罗的体性。这是讲到持戒的一个自体。 趣入修习持戒的方便。讲到持戒的方法。这当中有四段,前面两段说明毁戒的过患,后面两段是说明持戒的功德。先看第一小段: 一、加行-《摄波罗密多论》云: 「毁戒无能办自力,岂有势力而利他,故劝善修利他者,于此缓慢非应理。」 《摄波罗密多论》说:一个菩萨行者毁戒。假设我们自己毁破我们自己的戒体,无能办自力。我们自己的功德都不能承办。岂有势力而利他。怎么有能力去成就利他的事业呢?故劝善修利他者,于此缓慢非应理。一个菩萨行者,如果说菩萨他不必持戒,这个是不合道理的。于此,「此」指的是持戒。对于持戒的事情缓慢的,你为了利他,结果忽略了持戒,这样子是不合理的。 在《大智度论》龙树菩萨讲一个譬喻,一个菩萨行者,他毁破戒律,犯了杀盗淫妄。就像是一个人坐船,他本来是要靠这个船运载很多人到岸边的,结果这条船破了洞。换句话说,连他自己都不能到岸边,他怎么能够运载其他人到岸边呢?这条船破了洞,毁戒无能办自力,岂有势力而利他。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说,一个菩萨行者,忽略了持戒,这个是不合道理的。 「当见猛利大怖畏,可断虽小亦应断。」 这里讲到持戒的态度,我们对于犯戒所生的痛苦的果报,要生起一种猛利大怖畏。这样子一种心态,可断虽小亦应断。虽然它是一个很微小的过失,我们都应该断除。当然圣人持戒跟凡夫不同,圣人的心,他的戒防非止恶的本身,有加上道共戒。有无漏的我空法空的道力加被,他任运能够防非止恶。凡夫的心,他是跟无明相应,跟自我的烦恼相应,所以他持戒就比较困难,他必须跟内心的烦恼去对抗。这个地方怎么办呢?当见猛利大怖畏。凡夫的持戒,必须透过因果的思惟,才能够持戒。为什么你不犯戒呢?因为我害怕未来的果报,这种害怕因果的道理。就是说在菩萨戒当中,佛陀有一个观想的方式,来帮助我们观想。「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剎那造罪,殃堕无间。」水滴虽然是如此的微小,但是他,渐盈大器,慢慢的累积,就变成一个水池。我们对于身口意这个杀盗淫妄的行为,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并不是很大的过失。假设我们不去对治,这个过失会扩大。就像水滴,今天滴,明天滴,滴久了就有很多的水。我们身口意出现的过失亦复如是。我们不去消灭它,它是不会停下来。就像水龙头开了以后,它不会自己关起来的。这种长时间累积的罪业,以后就会变成一个重大的罪业。这个地方,大德提醒我们,我们乃至一对于微小的过失,都要生起猛利大怖畏。因为微小的过失,会慢慢累积成大的过失。这是持戒应有的态度。 这两段是讲到毁戒的一个过患。以下讲到持戒的功德。 「未曾出言未力集,能摄所须诸资具,无怖世人悉敬礼,无功未集得自在。」 这个是赞叹持戒的功德。说一个持戒的人,未曾出言未力集。持戒庄严的人,他即使没有讲任何的话,他也没有出言讲话。他也没有努力的去积集种种福慧的资粮,但是他就能去摄取他所需的一些生活的资具。无怖世人悉敬礼。他没有用种种的权势,使令众生怖畏,来对他产生礼敬,但是世人很自然的就对他产生礼敬,他并没有用权势。无功未集得自在。他没有积集任何的功德,就可以在一切的资粮上,一切的资具上,得自在。持戒的人,他的果报体,特别的尊贵。 佛在世的时候,在憍萨罗国,有一位商人,带着很多的商人团体,到大海中去取宝。经过几年以后,果然取得很多的宝回来。他就把几个宝当中,最珍贵的宝,供养给波斯匿王。波斯匿王很高兴,就赏他很多的黄金。波斯匿王这一天拿到宝以后,很欢喜,就把他所有的夫人,他有六万个夫人,都召集到殿上来,他要一一的赏赐给他的夫人。但是在招集夫人的时候,第一夫人,茉利夫人没来。波斯匿王很不高兴,国王招集夫人,为什么不来呢?侍者就回答,茉利夫人今天持八关斋戒,她不想穿华贵的衣服,所以不想来参加聚会。国王说:不行,今天一定要到。再去请。茉利夫人今天持八关斋戒,穿的很朴素,就到殿上。虽然穿的很朴素,持戒的功德,看上去身相光明,威德具足。本来波斯匿王是要处罚他的,但是看到这个光明以后,就生起了恭敬心。就问茉利夫人说:夫人,你是修什么道术呢?她说:我没有修什么道术。没有修什么道术,为什么你看起来身相光明,威德具足呢?今天是十五号,我奉持佛陀的八关斋戒。波斯匿王很欢喜,就把宝物当中最好的宝物,要供养茉利夫人。茉莉夫人说:我今天持八关斋戒,不能碰触宝物。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把这个宝物供养佛陀。波斯匿王也同意。带着茉利夫人,拿着宝物去供养佛陀。供养完以后,波斯匿王就请教一个问题。说:茉利夫人今天持八关斋戒,她今天持戒的情况跟往日的相貌就不同,为什么呢?持八关斋戒有多大的功德?使令她的身相,这么的光明,这么的威德。佛陀说:茉利夫人,持一天一夜的八关斋戒的功德,我讲给你听。我们印度有十六个国家,把十六个国家的珍宝全部集合在一起,一天之内把所有的财物全部布施出去,这样的功德,比不上末利夫人一天一夜持八关斋戒的功德。为什么持戒的功德会超过布施的功德呢?在律上提出两个理由。第一个,持戒是由本其誓。本是根本。约着他最初的誓愿。因为普通的布施,它没有一种强大的愿力。因为他这个时候生起要尽形寿断恶修善度众生的本愿。所以他在持戒的时候,有愿力的摄持,也就特别的有力量。第二个理由,遍赅生境。这个持戒的范围普遍含赅众生的境界。譬如他持不杀生。他不杀生是面对一切的有情,包括天上的小鸟,地上的蚂蚁,施给他们无畏施。任何众生看到持戒的人,他能不生恐惧。一般我们的布施,有特定的对象。所以说持戒,普遍含赅众生的境界。境界广,又有一个强大的愿力,所以他的功德也就特别殊胜。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