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学概要 二十一(2)

所以持戒, 未曾出言未力集,能摄所须诸资具,无怖世人悉敬礼,无功未集得自在。 是这个意思。 「足履吉祥诸尘土,顶戴接受诸天人,稽首礼拜得持供,故具尸罗为胜种。」 一个持戒的人,他所走过的泥土,就堪称为 吉

所以持戒,未曾出言未力集,能摄所须诸资具,无怖世人悉敬礼,无功未集得自在。是这个意思。
「足履吉祥诸尘土,顶戴接受诸天人,稽首礼拜得持供,故具尸罗为胜种。」
一个持戒的人,他所走过的泥土,就堪称为吉祥土足履吉祥诸尘土。一个持戒的人,不要说他身上的衣服,乃至于他脚所踏过的土都是吉祥的,他的功德能够散发到他所踩过的泥土。这个泥土有什么好处?顶戴接受诸天人。天人把持戒庄严的比丘踏过的泥土,拿起来顶戴受持。怎么个受持法呢?稽首礼拜得持供。一方面礼拜,一方面供养。故具尸罗为胜种。所以说虽然他是个凡夫,但是因为持戒的庄严,他堪称为胜种。他能够作众生殊胜的福田。因为他表现出来的身口意,众生去顶戴供养,就能够生起很多的功德,所以他能够作众生的福田。这两段是赞叹持戒的功德。第一段是偏重在自利的功德。第二段是偏重在利他。他们能够作众生的福田。
如是智者善自思惟持犯得失,谓持戒者自利利他,毁戒者自他俱损,则持戒之心任运而生。
我们在持戒之前,应该要先思惟持戒的功德,以及毁戒的过失。对于持犯的情况生起坚定的胜解。这是在持戒的一个方便。过去也讲过龙树菩萨说德瓶的故事。德瓶能够变现很多很多的安乐资具,表示我们在受戒的时候,面对十法界的有情无情,生起「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这时我们内心当中,生起三个誓愿,就是成就一个德瓶。但是当我们毁戒的时候,就是把这样的一个誓愿给破坏了,也就是把德瓶给破坏了,一切的功德就失掉了。龙树菩萨说:「持戒之人所求如愿;破戒之人一切皆失。」持戒之人所求如愿,他祈求五乘的功德,都能够满愿的。反过来破戒之人,他以前的功德,都会因为他破戒而失坏,一切皆失。这是我们在持戒之前,应该要思惟持犯的得失。
二、正修。正式修行持戒。
「诸行所依谓菩提心,不应失坏渐令增长者,是为趣入戒等诸行所有根本,亦是第一遮止损害一切有情。」
持戒的第一个步骤,就是依止菩提心。这个菩萨戒的戒体,其实就是菩提心。就是断恶、修善、度众生的一个菩提心。我们不应该失坏,乃至应该使令它增长,这个是趣入戒等诸行所有根本。菩提心不但是持戒、持戒的根本,也是一切六度的根本。换句话说,站在菩萨道的角度,布施、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般若,这六个善法,都必须要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样的一个方向相应。你为什么要布施?你不是为了你个人的福报,你布施是为了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乃至于其他的五度都是这样子。所以这个地方说出,一切的所以趣入戒等诸行所有根本。所以我们在持戒的时候,要护持我们的菩提本愿。下手处,第一遮止损害一切有情。菩萨戒特别重视饶益有情戒,就是不损恼有情。小乘的戒法,他的依止处是出离心,他的心情是要出离三界生死的痛苦。他对于无量无边的有情在痛苦当中,他不是很在乎这件事情。所以小乘的戒法,重视在戒贪,因为贪欲正是生死的根本。声闻戒,对于贪,所延生的戒律,特别的广多。对于出家众,你的衣服要多少件,钵要几个,吃饭要吃多少,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不能吃饭。对于饮食资具,贪烦恼相应的戒法,制定特别的多。声闻戒的精神在出离三界。但是菩萨戒的根本在利益有情,饶益有情。所以对杀生这件事情,伤害众生,不管对身体的伤害,对内心的伤害,制得特别的重,制的特别的多。一个菩萨,就算有畜生来触恼你,但是牠后悔了,牠向你忏悔,你一定要接受,不管他先前对你造成多大的伤害,只要牠肯后悔,向你忏悔,你不接受,是菩萨波罗夷罪,制得这么重,不可毁罪。你只要不接受众生的忏悔,瞋心不忏悔,这菩萨就犯波罗夷罪。制的非常重。所以菩萨戒的根本,第一个要件是遮止损害一切有情,你不能让众生损恼。这个地方的依止是个菩提心,当然菩提心的根本在大悲心。声闻跟菩萨戒的精神是不同的。在修行的时候,你在持菩萨戒的时候,你内心所依止的是一个大悲心,跟你在持比丘戒、沙弥戒依止出离心的心情是不同的。
「大地以上所有尸罗为所愿境,于初发业诸进止处,当从现在志心修学。特当了之十不善业等性遮诸罪,日日多起防护之心,又于自受律仪诸根本罪,尤应励力数起防护。」
除了护持菩提心以外,在制律的功德上,广泛来说,大地以上所有的戒法,都是我们所希求的境界。菩萨戒,既然你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表示这一切的戒法,不管是五戒十善,乃至于沙弥戒,比丘戒,都是我们所持戒的对象。我们对于这样的对象应该怎么办呢?于初发业。最初得到戒体的时候,叫发业。对于诸进止处。「止」就是止持。因为止而成就持戒,就是什么是不该做。「进」就是作持。因为作而成就持戒,什么是你应该做的,没有做也是犯戒。对于止、作二持,你从现在开始要至心的修学。你在持戒之前,必须把所有的戒法,好好的学习它的开遮持犯,这是它的第一个方法。特当了之十不善业等性遮诸罪,日日多起防护之心。当然戒很多,宗喀巴大师特别提出十善业,就是以十善业为基础。其实所有的戒律,它都是十善业开展出来的。又于自受律仪诸根本罪,尤应励力数起防护。除十善业以外,你自己所受的律仪,根本戒,基本受是杀盗淫妄,你应该要努力的去防护它。
我们在持戒的时候,第一个是依止菩提心。一方面护持我们的十善业,我们的戒体,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要去触恼一切有情不要去伤害一切有情
三、修习持戒差别内容。(一)、摄律仪戒。(二)、摄善法戒。(三)、饶益有情戒。
摄律仪戒跟摄善法戒是成就自利的功德,偏重在上求佛道。饶益有情戒是利他的功德,是下化众生。在受戒的时候,我们在师长面前发愿,对于十法界有情无情,「誓断一切恶,无恶不断。」这样成就的戒体叫摄律仪戒,断恶。我们希望誓修一切善,得到摄善法戒摄善法戒,在菩萨当中偏重在智慧的修学。这个菩萨对于广学多闻,成就智慧,这件是很重视。这一点也不共于声闻戒。声闻戒没有摄善法戒。声闻的比丘,说有菩萨来说法,比丘不来听,他不犯戒的。但是如果是菩萨,对于有人来说法,不来听,这个菩萨就犯戒。因为菩萨戒的本身就是摄善法戒,因为这个善法你应该去做的,你没去做,这个犯戒的。第三个饶益有情戒。菩萨到了山林旷野,看到一只狗,你不为他说法,你不为他作三皈依,是菩萨犯轻垢罪。你有这样的因缘,这只狗在无量劫生死当中,好不容易才遇到一个三宝的弟子。你只要起一个慈悲心,让他种下一个善根,但是你却没作,让他空过,让他空空的跟你相遇。你这个菩萨,违背你的慈悲心。饶益有情戒,你应该有因缘饶益有情,你放弃了,也是犯戒。声闻戒的内涵只是摄律仪戒,菩萨戒多了摄善法跟饶益有情,这地方不一样。这两个是不共声闻的。摄律仪戒是共声闻戒的。它的功德在生善方面,第一个是身心庄严。第二个是引生禅定。持戒使令我们的果报体特别的庄严。《大般涅槃经》说: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每一个相好都是持戒所得到的。持戒使令我们身心庄严。其次是引生禅定。意思是说,因为我们持戒是偏重在断恶修善。恶法的体性是扰动的,所以一个人内心当中摄持太多恶法,他的内心静不下来,动荡不安,晚上作恶梦。这种人要修禅定就有困难。因为禅定的本质是寂静的、明了的,罪业是违背寂静性的。反过来说,善业的体性是寂静的。一个人善业作久了,他特别的安定,这样子他是随顺禅定,他修禅定比较容易。持戒能够帮助禅定的生起。从破恶的角度来说,能够对治我们内心的罪业。使令我们因为持戒的关系,身口意的罪业慢慢的减少,善业慢慢的增长。它有破恶的功能。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