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学概要 十八(6)

「第二个观受是苦」 , 「受」 是感受。我们啊欢喜这个感受。譬如说,这个人欢喜吃豆浆,其实你不是喜欢吃豆浆。你不喜欢吃豆浆,你不是真的喜欢为什么经常吃豆浆呢?你是喜欢吃豆浆的时候,所出现的乐受,你一再的

「第二个观受是苦」「受」是感受。我们啊欢喜这个感受。譬如说,这个人欢喜吃豆浆,其实你不是喜欢吃豆浆。你不喜欢吃豆浆,你不是真的喜欢为什么经常吃豆浆呢?你是喜欢吃豆浆的时候,所出现的乐受,你一再的期望那个乐受出现。换句话说,假设你豆浆吃多了,吃胀了。豆浆吃多了以后,就变成一种苦受,你对豆浆就厌恶了,你不喜欢吃豆浆。事实上我们在受用五欲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喜欢五欲,而是我们希望那个乐受出现。所以佛陀的智慧,他要我们直接观这个受。这个受是痛苦的。所以说苦受是苦苦,这个我们容易理解,乐受是坏苦,乐受它会破坏。乐受出现的时候,我们执着,我们一执着,它破坏的时候,也使令我们痛苦。不苦不乐是行苦。所以这个受,都是苦。苦苦、坏苦、行苦,都是苦。《俱舍论》讲一个譬喻,天亲菩萨讲一个譬喻,观受是苦。说我们色身长一个疮,这个疮遇到火,遇到热的东西非常痛苦,比喻苦苦。如果这个疮,用冰块去敷它,有一点快乐的感受,但是它还是疮。它本质是疮,它只是痛苦稍微减少而已,这个叫做坏苦。虽然乐受,但是坏苦。第三个是你都不要去碰它,你也不要用火去烧它,也不要用冰去敷它,就保持疮的相貌,这就是行苦。为什么观受是苦?因为三界果报的受,是依止无明而生起,它的本质是无明。就像疮,它的本质是疮。你怎么说这个疮是有快乐呢?因为它的本质是疮。一定要把疮拔除了以后,才算是健康。这是观察我们这一念心跟境界接触的那个受,不管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都是苦的。苦苦、坏苦、行苦。透过不净观跟苦谛观,来对治我们身心爱取的烦恼。
第三个是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同时操作。心是能缘的心,法是心所缘的境界。观心无常,观察我们现前一念心性,它是生灭变异的,它是剎那剎那的变化无常。无常就是苦,因为它扰动,它使令我们不安定。我们一个人,内心的心情是希望常的,希望寂静的,但是我们的内心状态却违背我们的心意。我们的内心状态就像水流一样不断的扰动,不断的变化,所以说无常的本质就是苦。苦就是无我,为什么?表示我们没有自主性。假设我们内心当中要是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我们就能够决定让它停下来,但是我们自己不能做主,可见得这个心性的活动是由业力所构成的,我们自己没有作主性。所以从无常知道是苦,从苦当中知道我们没有主宰性,是无我,就消灭我见的颠倒。这是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对治我见的颠倒,前面的不净苦是对治爱取的烦恼。
四念处在落实下来,是「四正勤跟四如意足。这个是外凡位。」
「四正勤」等于是断恶修善。对恶法是两个态度,已生的恶法令断,未生的恶法令不生。「恶法」指的是你修止观的时候,昏沉跟掉举,叫恶法。不是指你外面那个杀盗淫妄,没那么粗。假使你在修止的时候,有昏沉跟掉举,你马上要觉察,要马上消灭掉。没有生起的,你要经常保持觉照,不要让它生起活动。
「善法」是已生的善法令增长,未生的善法令生。「善法」是止跟观的功德。止跟观的力量没有生起,要不断的作定课,一次一次的熏习,使令它生起。四正勤是加强止观的力量。
「四如意足」,四如意足等于是禅定。欲勤心观,「欲」就是我们对禅定生起一个善法欲,思惟禅定的功德,假如我一天到晚散散乱乱,永远不能成立大的功德,散乱心能够作什么功德呢?希求禅定的心起。你有这个欲就会精进,你就会经常拨出时间出来打坐,有想要得到禅定的希望,你就会努力的修行。欲勤心观。「心」就是专注,经常的专注在你的佛号所缘境。「观」就是觉察。前面的心是正念,这个观是正知。经常保持正念正知,这个时候加强你的禅定。四正勤跟四如意足都是外凡,心游理外。内心当中对于四念处的真理,不净、苦、无常、无我,的真理,还不能够如实的深刻的理解,依稀恍惚的了解而已,还是个资粮位,在积集资粮。透过四如意足以后,你的禅定加强,从闻思的智慧,变成修慧,就变成五根、五力。信、进、念、定、慧。这个时候,你对于你的身心世界,那种不净苦、无常无我的智慧,信心加强。因为我们过去就是爱着身心世界,这个身心世界是常乐我净的,我的身心是快乐的,是干净的、是永远存在的,我是年轻,我应该永远年轻。我现在快乐,应该永远快乐。所以我们就爱着现前的境界,常乐我净。经过前面的四正勤、四如意足以后,我们的思想有变化,我们开始相信佛陀说,我们的身心世界是不净苦、无常无我,我们开始相信,这个才是真实的相貌。过去认为我们的身心世界是常乐我净,这是颠倒的。产生信根,有了信心以后,你就精进了。那个时候精进是自然,不像前面那么勉强。信进念,经常保持正念,乃至于正定正慧。这个根跟力有什么差别呢?「根」不能破恶,「力」能够破恶。根只能不动。举一个例子,譬如说,「信」,信心的根,它不能破除疑惑,信根生起的时候,疑惑还是在。一方面也相信不净苦,无常无我,但是还有多少的疑惑存在。但是五力,这个「力」就是破恶的力量。到了信力生起的时候,就没有疑惑,信心可以破除疑惑,精进破除懈怠,乃至于智慧破除愚痴。这是内凡位,心游理内。内心当中跟四念处的真理相应。这个是修慧。到了「八正道」的时候,见道位,见到我空的真理。八正道的正见,第一个正见是无漏的,真的是观察到我空的真理,那个境界是一个现量的境界。现量的智慧现前,所以八正道的正见,是初果心中第一道的光明,那个正见,是一个现量的智慧出现。「七菩提分」是修道位。开始择法精进,乃至于喜足舍念定,开始从见道开始修道,使令不净苦无常无我,四种智能的光明,不断的增长,慢慢就把三界的爱烦恼,见烦恼就全部消灭。这个就是三十七道品的一个修行次第。外凡、内凡、见道、修道。这整个过程当中,就是一个四念处的观法。就是经常观察你的身受心法,是不净、是苦、是无常、是无我,调伏爱见的烦恼。由这个道路,它就能指导我们慢慢、慢慢的背于生死趋向于涅槃,这个道是可修性。这个是讲到四谛法门。四谛就是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有四个法门。
问:?
答:观心无常。外道的四禅定、四空定,它就差在观心无常。因为外道的心,在禅定当中,他能够明了寂静,但是他在明瞭寂静当中,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我存在。所以外道能够在禅定当中,能够观心无常,那他就能够超越三界,直接趋向涅槃。他如果能够学习佛法,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