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太虚法师著:中国佛学(1)(6)

达摩北上至嵩山少林寺,便面壁而坐,终日默然。时有神光,系一中年博文善讲之士,闻达摩之名,特地跑到少林寺去亲近他。他到了少林,见达摩朝夕端坐,面向墙壁,默然无语。神光自己心里便这样想:古人求法,敲骨取

  达摩北上至嵩山少林寺,便面壁而坐,终日默然。时有神光,系一中年博文善讲之士,闻达摩之名,特地跑到少林寺去亲近他。他到了少林,见达摩朝夕端坐,面向墙壁,默然无语。神光自己心里便这样想:古人求法,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今我何人?如是他就在一个大雪夜里,端正地立在达摩的旁边,积雪过膝。这时达摩很怜悯他道,“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神光悲痛而泣曰:“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晶”!达摩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进,难行能行难忽能忍,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神光听了,乃潜持利刀断臂于达摩之前,达摩知是法器,为易名曰“慧可”。可问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答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说:“将心来!与汝安”。慧可觅心不得,乃曰:“觅心了不可得”!达摩说;“与汝安心竟”!所以神光易名慧可,是从他顿悟的智慧而印可的。
  后来达摩欲回印度,便召集门人说:“时候到了,你们怎么不各言所得”?时有门人道副说:“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达摩说:“你只得我的皮”。一尼名总持的说:“我今所解,如庆喜(阿难)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达摩说:“你得我的肉”。道育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达摩说;“你得我的骨”。最后慧可礼拜达摩,依位而立。达摩说;“你得了我的髓”。因此便将衣法及四卷楞伽传与慧可。有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度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并云;“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二百年后,衣止不传”。自此以后,在中国有了不立文字的宗门禅。
  达摩圆寂之后,葬在熊耳山。过了三年,魏宋云奉使西域,归途中遇达摩于葱岭。见达摩手提一只鞋。宋云问他到那里去,他说回西天(印度)去。宋云回到魏国,将此事呈禀皇帝,帝即令把达摩的坟掘看,一掘开只见遗留下来的一只鞋子,大家都觉惊奇!这只履西归,又永留了一重公案。
  由上面看来,高僧传与传灯录记载达摩的事不同,这或者是达摩年寿很高,在中国很久,高僧传只记录了达摩初来中国的前一段,或是一般人所熟知的事;传灯录记载后一段,或是口传慧可的事。
  达摩初创了禅宗,慧可为第二祖。据高僧传说,慧可侍奉达摩有六年之久,承受衣法后,于天平二年到北齐邺都大宏禅法,因此一般咬文嚼字的法师们,便嫉妒他,障碍他,排斥他,甚至派刺客杀害他!据说他的臂骨被折断。这或许也是那些偏执文字之徒千的。传灯录说,他后来在莞城县匡救寺门前谈无上道,很多人围着他听。时有辩和法师讲涅槃于寺中,以其徒转从慧可参禅,大兴诽谤。那一县的知县翟仲侃,听了辩和的谗言,竟以非法加诸慧可,慧可就遇难了。这时,他已有了一百零七岁的高龄。
  高僧传里说有一位向居士,幽遁林野,淡泊自修,曾寄可一书以示意:“除烦恼而求涅架者,喻去形而觅影,离众生而求佛,喻默声而寻响”。可也答之以偈云,“说此真法皆如实,与真幽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又有化公、廖公、和禅师、那禅师,慧满等,皆曾直接或间接受可之薪传,但无真正嗣法的弟子,故说“末绪无嗣”。
  可是据传灯录的说法,那就不同了。传灯录说:可得法后,到北齐天平二年,有一居土(或即高僧传里所说的向居土)年腧四十,一日来见可云,“弟子身缠风恙,请和尚忏罪”!可乃运用达摩的作风答复他:“将罪来I与汝忏”。这位居土静默了半天说:“觅罪不可得”!可便说,“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居土说:“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可谓:“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当时这位无名居土听了慧可这几句话,深有所领悟的说道:“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这实在也。就是达到了悟心成佛之旨。所以慧可听了,也就很高兴地许其出家,而且还这样地夸奖,“是吾宝也,宜名僧璨,传法偈云:“本来缘有地,因地种华生,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生”。要按平常的理解讲起来,这也不出缘起性空的道理。然而这不是一种理解,而是一种契悟!可传法后,嘱僧璨隐居深山,谓不久将有法难,自身并须遇害以酬宿债。
  由于可之被害,可以知道慧可显然是不依经教而力宏别传禅法的人。正因为他所宏的是不依经教的禅,所以多处惹起讲经持律者的嫉视与障难。后来宗与教的对峙,也可以说就是受了他的影响!
  三、僧璨至弘忍
  僧璨,前面已经说过,他是以居土身而得法于二祖而出家的。高僧传里,没有僧璨的传,也没有说道信从璨受法,仅于法冲的传上,附带地说到“可禅师后璨禅师”。但传灯录则谓璨师得法于二祖后,隐居于皖公山。至隋开皇十二年,有沙弥道信(年十四岁)来向他求解脱法门,他问沙弥:“谁缚汝”?沙弥谓:“无人缚”。于是他就提醒似地说:“何更求解脱乎”?道信听了这话,便于言下大悟。随侍三祖,服了九年的劳役,方传衣法。传法偈云:“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僧璨既把衣法传给道信,于是他就到罗浮山去隐居。后来仍回到皖公山而终,即今三祖山是。
  僧璨留下宗门的重要文献,有信心铭,信心铭里开头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有顺逆!……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最后是:“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这也就充分表白了悟心的禅意。
  从僧璨到弘忍,中间还有四祖道信。道信曾六十年胁不着席,可以想见他的精进了。他住破头山,山里有一种松老人,要从他出家,他说你现在老了,出家无用了,必欲出家,可侯再世。
  多年后,有一天到黄梅县去,路上遇见一小儿,他问小儿何姓,小儿说:“性即有,不是常性”。他又问何姓,小儿说:“是佛性”!又问:“你没姓吗”?小儿说:“性空故”!于是他就知道这小孩即是向者要从他出家的那个老人转世。原来那位老人因受了他的激发,死时在一条河边上,向一位洗衣服的处女“借宿”。这位女子并不知道他的用意,答云:“要问父母”。老人说;你答应一声便可。处女就糊里糊涂地答应了,于是老人便投胎于这位处女了,处女既怀了孕,就被他的父母所发觉,认为是辱败门庭,就把她赶出家门。后来这个女子沿途乞化,生了小孩,这就是道信现在所遇到的这个小孩了。因为他没父亲,所以他也就说不出他姓什么。道信既知道了这个小儿来历,于是就问他的母亲让他出家。他的母亲因感于行乞的不便,所以就很慷慨地许他出家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