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呀! 为什么找不到呢? 诸位要晓得真心是本性,妄心是真心迷了以后,把他圆满的作用丧失掉了,只能够有部份的作用,这个作用可能发生很多的偏差,称为妄心,所以妄心是真心迷了以后起的作用。心遍法界,十方无尽,三际无穷,所以阿难执著在某一个地方,那是错误的;如果离开执著,那就对了,佛就会点头了。 为什么每说一个地方,佛都反驳他呢? 就是他执著。 执著是局限在执著范围之内,范围之外还是真心所现的,所以心是法界本体。现代哲学讨论的中心命题有本体论、现象论,‘心’是属于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换句话说,宇宙之间一切万法都是从这里生的,都是从这个地方变现出来的,他是能现、能变。佛在本经里面告诉我们,我们迷的时候,佛给他取个名字叫‘如来藏’;‘藏’是藏的意思,‘如来’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在哪里?就是藏在迷情里面,所以就叫他如来藏。我们修行就是把这个迷情淘汰掉;开悟了,就叫做‘修证了义’。‘了’是明了,‘义’是义理,也就是事实真相。 要怎么修才叫‘了义’呢? 怎样修叫‘不了义’呢? 我们学佛的同修,假如在这一生当中要有成就,这是我们关键的一个大问题。你要是‘了义修’那就快了,那这一生决定成功,会开悟;如果你修的是‘不了义’,这一生开悟就没指望了。由此可知,‘了义’是非常非常重要,我们到底下再给诸位细说。 在因地的时候就叫菩萨;正在修学还没有证果,向这个目标、方向努力精进。‘菩萨’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有情。他是有情众生,烦恼、妄想、分别、执著,他都有,但他现在往觉悟的路上走;妄想、情执虽然没断,但是他走的这条路不错,我们称他做菩萨。果地上,我们称他做‘首楞严王’。他真正开悟了,诸法实相真正明白了,在楞严会上就叫他证得首楞严王;这一部大经最重要、最微妙的就在这里,佛在此地用一个‘大’字来赞叹,来赞美他。如果再观下面题目里面的细节,‘密因’就是大因,‘了义’就是大义,‘菩萨万行’就是大行,‘首楞严’是大定;所以‘楞严大定’,这也为我们显示出修行,特别是在大乘佛法里面,关键是在定,这是我们同修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留意的。由此我们能够推想得知,凡是与大定有妨碍的,都是不了义。了义不了义,在这里我们总算能够区别出来,辨别清楚——帮助你得大定的是了义,妨碍你修大定的是不了义。由此可知,了义与不了义,实在是贯穿所有的法门。我们讲八万四千法门,大的来说,在中国佛法大小乘十个宗派,会修的都是了义,不会修的都是不了义,这个要认清楚,认明白具足这些道理,所以这部经当然也可以称之为大经,他一切都大。前面跟诸位说过,教具足四大类——教、理、行、果。‘密因’是理,‘了义’是教,‘万行’是行,‘楞严’是果,我们受持这一部经,这是古大德所说的,依大教,解大理,修大行,证大果。而《楞严经》里四种清净明诲,是修真实了义的大根大本,是本经最重要的一段。 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应香港佛教同修的邀请,在九龙、香港两个地方讲《楞严经》,每天讲,连续四个月。当时香港有一位大德——海仁老和尚——那时他已经九十多岁了。这位老和尚专攻《楞严》,香港佛教界称他作首楞严王,是楞严专家。我那时候在香港讲《楞严经》,特地到大屿山去参拜海仁老法师,我跟他有这么一面之缘,第二年他老人家圆寂了。那时他问我: ‘你学《楞严》这么多年,也讲了好几遍,《楞严经》里面,哪一卷最重要?’ 海老是教宗《楞严》,但他是参禅的,就参禅的人来讲,第六卷最重要,这个清净明诲是属于第六卷后半部。 第六卷前半部呢? 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学禅这一部份最重要。 如果念佛法门修净土的呢? 那就‘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最重要。 如果是学教的呢?就是研究教理的。 那可以说《楞严经》从头到尾都重要。 所以你无论学哪一个法门,哪一个宗派,《楞严经》都是最重要的;特别是‘清净明诲’这一段,无论你修学哪一宗、哪一派,它叫共同科目。好像我们盖房子一样,这是地基,不管你盖什么样的房子,地基是一样的,都要打得很坚固,建筑物才能盖得成功。所以这一段经文,是所有大乘修学了义的根本。因此修学佛法的同修,要想在这一生成就,不管你学禅、学教,或者是念佛、学密,都不能离开这个基础;舍掉这个基础,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可以断定说一句话——你不会成功。你要想真正修成功,这一段经文比什么都重要,所以特地选了这一章来供养诸位。现在念佛的同修多,念佛总希望得念佛三昧,总希望这一生决定往生;念佛三昧跟决定往生,还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有很多人念佛到最后不能往生;为什么不能往生呢? 这个基础没有啊!所以我们要找出病根在哪里?不能往生真正的原因在哪?找出来之后,我们把这个因素消除,我们修学的目标才能够达到。以上是‘大’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