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12(5)

(15.)一切自利、利他者,有四种: 一者、未有信者,教令生信;二者、未有戒者,教令持戒; 三者、悭贪之人,教令修施;四者、愚痴之人,教令得慧。 (16.)善人利他者,菩萨摩诃萨教化众生,令知真实,知时,知义,知

  (15.)一切自利、利他者,有四种:
  一者、未有信者,教令生信;二者、未有戒者,教令持戒;
  三者、悭贪之人,教令修施;四者、愚痴之人,教令得慧。
  (16.)善人利他者,菩萨摩诃萨教化众生,令知真实,知时,知义,知柔软语,教化修慈。是名善人利他。
  (17.)一切行利他者:
  一、菩萨摩诃萨见诸众生可赞叹者,则以美言赞叹;可呵责者,则以苦言呵责。
  二、若有众生于佛正法破信心者,则能调伏;
  三、未入佛法者,教令得入;
  四、已得入者,为说正法,令彼善根得增长故,调伏、安置于三乘中;
  五、根已熟者,为说解脱;
  六、乐声闻者,教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七、未有善庄严者,教令庄严;无定性者,教定性心。是名一切行利他。
  (18.)除利他者,若有众生无惭愧者,教令惭愧;麁犷之人,教令修心;为妒嫉者,除坏妒心;为悭贪者,除断悭心;为疑心者,除破疑网。是名除利他。
  (19.)寂静利他者,有十种善:内寂静有五种,外寂静亦有五种。
  A:内五种者:一者、净,二者、不转,三者、次第,四者、遍有,五者、随顺善法。
  一、净者,菩萨不以恶法、不净法、不善法用教众生。
  二、不转者,菩萨于解脱中不说非解脱,清净法中不说不净,不颠倒中不说颠倒,是名不转。于非解脱不说解脱,不净法中不说清净,颠倒法中不说非倒。
  三、次第者,菩萨见有痴者,说浅易义而调伏之;中根之人,为说中法;利根之人,为说上法。先说惠施,次说持戒,后说智慧。
  四、遍有者,菩萨说法之时不观众生种姓贫富,随力随智而为说法,令彼众生得安乐故。
  五、随顺善法者,观诸众生,应得下、中、上法随为说之。
  B:外寂静五事者:
  一者、菩萨摩诃萨修集无量慈心,为众生故;
  二者、受无量苦,为众生故;
  三者、得大喜,见诸众生得利益故;
  四者、得大自在,犹属众生,如僮仆故;
  五者、有菩萨具大威德,犹故谦卑,如栴陀罗子故。是名内外寂静利他。
  (20.)云何名菩萨摩诃萨同利?菩萨摩诃萨既自成就具足善法,复以此法转劝众生,是名菩萨同利。
  (21.)菩萨摩诃萨以六波罗蜜自庄严身,以四摄法庄严众生;菩萨摩诃萨以六波罗蜜自调其心,以四摄法调众生心。身、口、意净故,菩提数法净;自身净故,众生心净。成就善身、心故,名为无上、无胜、无共。以此无上、无胜、无共教化众生,是名同利。
  (22.)菩萨劝化无量众生同己利时,无有一人能说菩萨自不成就而劝于人,亦无有言:「汝自不善,云何劝他令行善法?」
  (23.)菩萨摩诃萨甘乐修集一切善行,心无悔退。以修集因缘故,能坏众生邪法、邪见,自所修学善根增长,至心观察善行功德,一切邪见不能沮坏,终不求于 转轮王身、释身、魔身及以梵身,不求恩报、利养、名誉、长寿、身乐。菩萨修集如是等法,则得具足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是名同利。
  (24.)菩萨摩诃萨修同利时,心不动坏,清净寂静,大明无翳。菩萨摩诃萨住净心地,具足成就无上善法、光明善法。光明善法者,菩萨摩诃萨所行善法,一切无有能呰毁者。
  (25.)菩萨摩诃萨为同行故,教化众生。众生受已,善法心坚,难可倾动。何以故?众生谛知:「菩萨成就是善法已,转以劝我,为欲令我得安乐故。若修善法得恶事者,菩萨摩诃萨终不自修,以劝于我!」
  (26.)复次菩萨有自成就,不能劝他;有自不成,而能劝他;有自成就,能劝于他;有自不成,亦不劝他。
  一、自成就不劝他者,同师、同学、同法、同德,不显己功。是名自成,不劝于他。
  二、自不成就而能劝他者,菩萨若见诸恶众生行于恶法,栴陀罗人乃至畜生,为调伏故,同彼受身,同于事业,破恶业故。是名自不成就,而能劝他。
  三、有自成就能劝他者,菩萨摩诃萨自成善法,亦劝他人令成善法,破于憍慢,轻心转心。是名自成,能劝于他。
  四、有自不成不劝他者,若菩萨自放逸故,不能教化、调伏众生。
  (27.)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于时、于物悉无分别:
  一、于众生中无分别者,菩萨为众生故,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求诸善法;
  二、于时无分别者,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时为众生故,懃心精进,求于善法;
  三、于物无分别者,菩萨摩诃萨为众生故,受畜杂物,然于此物心无贪着。以是三无分别因缘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大智度论》法语辑要
  (1.)菩萨心自利、利他故,度一切众生故,知一切法实性故,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故,为一切贤圣之所称赞故,是名菩提萨埵。
  (2.)大人大心,能大布施,能自利己;小人小心,不能益他,亦不自厚。
  (3.)譬如勇士,见敌必期吞灭。智人慧心,深得悟理,悭贼虽强,亦能挫之,必令如意,遇良福田,值好时节(「时」,应施之时也。遇而不施,是名失时),觉事应心,能大布施。
  (4.)菩萨发大誓愿;从是大愿,得大福德果报;得大报故,能大饶益凡夫。
  (5.)声闻行是四无量,为自调自利故,亦但空念众生。诸菩萨行是慈心,欲令众生离苦得乐。从此慈心因缘,亦自作福德,亦教他作福德,受果报时或作转轮圣王多所饶益。
  (6.)譬如大牛,壮力能服重载。此诸阿罗汉亦如是:得无漏根、力、觉道,能担佛法大事担。以是故诸阿罗汉名能担。
  (7.)佛自利益亦利益他故,于众生中最第一!
  如一切照中,日为第一;一切人中,转轮圣王最第一;
  一切莲华中,青莲华为第一;一切木香中,牛头栴檀为第一;
  一切珠中,如意珠为第一;一切诸戒中,圣戒为第一;
  一切清净中,解脱为第一;一切诸观中,空观为第一;
  一切诸法中,涅槃为第一。
  佛亦如是:于一切众生中最为第一故,独得一切智。
  (8.)智慧是一切善法根本。若欲成就是智,先当摄心,然后可成。譬如狂醉之人,自利、他利、好丑之事都不觉知。散乱之心亦如是:世间好事尚不能善知,何况出世间法!愚痴人心一切成败事皆不能及,何况微妙深义!
  (9.)菩萨持戒虽能不堕恶道中,生人中贫穷,不能自利又不益人,以是故行布施。
  (10.)菩萨有净施,生大悲心,为众生故;不求自利,早得涅槃;但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净施。以般若波罗蜜心故,能如是净施。以是故说欲行檀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