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12(3)

◎是故若人闻此法,应当尊重正慧行,广修如是福蕴者,速证无上大菩提! (6.)尔时婆罗门闻佛世尊如是称赞菩提心已,即白佛言:「世尊!我于菩提心中无少法可转?」 (7.)佛告婆罗门言:「如是,如是,婆罗门!若人发

  ◎是故若人闻此法,应当尊重正慧行,广修如是福蕴者,速证无上大菩提!
  (6.)尔时婆罗门闻佛世尊如是称赞菩提心已,即白佛言:「世尊!我于菩提心中无少法可转?」
  (7.)佛告婆罗门言:「如是,如是,婆罗门!若人发菩提心者,实无法可转。何以故?婆罗门!当知菩提有其三种。何等为三?所谓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无上菩提。
  一、此中何名声闻菩提?婆罗门!谓若有人虽发菩提心,但乐自利不乐利他,于利他心不能发起,不能修持,不能趣入,不能安住,于此经法不乐听受,亦复不能为他宣说,于后生中而不受身,断去来想,亦不能得平等正智,于现生中乐求解脱。婆罗门!以是义故,名为声闻菩提。
  二、又复何名缘觉菩提?谓若有人虽发菩提心,于大乘法不乐修习而不记念,亦复自利,趣求果证,不乐利他,于利他心不能修持,不能趣入,不能安住,于此经 法不乐听受,亦不为他宣说教示,不能安住平等正智,但起心念观诸缘法,随所观察而得解脱。婆罗门!以是义故,名为缘觉菩提。
  三、又复何名无上菩提?谓若有人自能发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复劝他人发如是心,于此经法自所听受,修习记念,复为他人广说其义,于轮回身不生厌 倦,乐欲利乐一切众生,住平等智,自解脱已,欲令一切众生皆得解脱,自利利他,得安隐乐,以己善利普施一切天、人大众。婆罗门!以是义故,名为无上菩提。 修是行者,名为菩萨乘人。
  (8.)婆罗门!汝今当知:佛语谛诚,无有虚妄。如我所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最上义,若离此大菩提心,而发声闻、缘觉心者,不能利他,终不得至大涅槃 界。何以故?而彼声闻、缘觉自所利己,不复生起利他胜行。以是缘故,不能具足诸佛法分,虽发菩提心而自谓解脱,彼菩提心亦不能得利他果报。
  (9.)婆罗门!若人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自于、他皆悉平等,以自所利欢喜布施,即以此心普摄世间一切众生,乃为世间最上大利,亦名世间善调御 者,如是即能住平等智,最上最胜不可思议。婆罗门!此即名为大菩提心,汝当如是如实了知。」以上内容整理自《发菩提心破诸魔经》
  ◎附录:《广释菩提心论》摘录 莲华戒菩萨 造
  (10.)如《无尽意经》云:「此悲观行──世尊!──于《阿毘达磨经》最初演说,为欲救度一切有情故,起悲愿等力,趣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为度众生,我即不发是菩提心!」
  (11.)如《十地经》云:「一切众生中,诸无救护者、无归趣者、无依止者、无知见者,菩萨见已即生悲念,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不为他开导教示,菩萨即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当知:诸菩萨勇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谓即悲心坚固。」
  (12.)如《如来智印三摩地胜上经》云:「菩提心所行,能坏轮回苦!」
  (13.)如《无畏授问经》云:「发菩提心所生诸福如虚空界,广大胜上,无有穷尽。正使有人以殑伽沙数佛剎,满中珍宝供养世尊;若有人能合掌至诚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而此福德胜前福德不可较计。」
  (14.)又如《象头经》云:「诸菩萨所行真实故得菩提,非诸所行不真实故。」
  (15.)如《三摩地王经》云:「童子如我所行得真实故,而汝童子应如是学。何以故?童子!若所行真实,即不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上师相应法
  (1.)修行训练自心最重要的方法是在依止上师的基础上,在圣道三要中修心。此外,尽量藉由修持密乘、接受教法、本尊法的释论等,在心中造下善的习气。
  (2.)修行要成功,最重要的就是依止心和悲心,这是和谐的因。那是最好的修法。
  (3.)要成就道次第,以及真正开始禅修道次第之前,最重要的前行是要修上师相应法。因为没有修上师相应法,就没办法获得上师的加持;没有上师加持,就没有办法生起整个道次第的证悟。
  (4.)学习佛法的主要目的,是要在成佛之道上有成就,使我们解脱轮回苦海,也解脱他人出离轮回,并引导他们成就佛果。这一切都依于上师相应的基础之上而成办,这是获得上师加持之因。
  (5.)所以,要得到上师的加持,就是要修上师相应法,透过上师融入你的心,住在你心中,加持你的心,你才能生起道次第的证悟。我们想要任何的证悟,都必须以修上师相应法为基础,再加上修前加行,才能够有所成就。
  (6.)在各种各样的障碍之中,最主要的障碍是来自于我们心中的不正见。为何我们无法如理依止师长的证悟?因为我们心中这些不正见的障碍之故,不管上师本 身是不是佛,如果你有这些障碍,他真的是佛,你也没办法看他是佛。因为你的心被障碍,你的不净业阻塞了你,使你见不到诸佛。同理,你看不到你的上师是佛。
  (7.)我们的心经常处于迷惑、被障碍的状况中,因而没有业缘可以见到没有过失的身相。是因为自心不够清净的缘故。
  (8.)因为自心不够清净到可以见到比你目前所见到的更为清净的相。所以,佛必须化现为凡庸相,也就是有过失的相,因为再也没有其它方法能够直接引导你了。
  (9.)佛的圣意,也就是法身佛,是受无量悲心所包围的,他所缘念的就是要救度一切众生。所以很确定的,佛绝对会带领我们及一切有情成佛,。而他是怎么来教导我们、救度我们的呢?就是根据我们心的层次,他就示现什么样子的相来教导我们。
  (10.)只观上师的功德,不观上师的过失,才能让我们真正在心中生起如理依止师长的证悟,莲花生大士曾经说过,一切修行证悟的来源,来自于如理的依止上师,要将上师视为佛。
  (11.)你对上师有大依止心,就能在修行上有大证悟,你对上师有小依止心,在修行上就只有小证悟。
  (12.)我们要将上师视为佛,而只观上师的功德,不观上师的过失,能够这样如理行持,依止心非常稳固的时候,就能够得到上师的加持,果报是:整个菩提道次第,一直到成佛的整个证悟,都可以在你心中生起。
  (13.)如果你能够将结了法缘的上师视为佛,并生起很强烈的依止心,当你的心缘念在这样的状态的时候,去观修念死无常,很快就会有很强烈的觉受生起。
  (14.)当你对上师的依止心很强的时候,再去听闻佛法,不管讲什么法,你一听就很容易有觉受产生,跟你的心很容易相应。
  (15.)当你心中对上师依止心不强的时候去听开示,心中也不会有什么觉受,跟心就是完全不相应,不会有什么觉受。所以,一切修行成就证悟的来源,完全端赖于你的依止心有多强而生起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