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12(2)

(17.)然而,在到达与空性融合的境界前,心必须坚强、稳定且澄明,这也是我们禅修的原因。此时,持续的精进用功非常重要,因为散乱心比幻想或强烈情绪更具渗透性,它犹如无关紧要的嗡嗡声,却能遮蔽我们自然澄明的心

  (17.)然而,在到达与空性融合的境界前,心必须坚强、稳定且澄明,这也是我们禅修的原因。此时,持续的精进用功非常重要,因为散乱心比幻想或强烈情绪更具渗透性,它犹如无关紧要的嗡嗡声,却能遮蔽我们自然澄明的心。
  (18.)从禅修的观点来看,懈怠是会控制心的特别方法,能让心整个退缩到自身之中。懈怠有种逐渐枯竭的特质,彷佛我们的生命力极为低落,它侵蚀我们最深的根柢,以人的舒适为第一优先的面貌呈现。
  (19.)而懈怠的根源就是执着——执着熟悉的妄念与散乱的念头所带来的舒适感,我们宁愿一味追求这份舒适感,而不愿确实地遵循禅修指导所获得的醒觉。这样的懈怠习性是禅修的障碍。
  (20.)为了平息我们不断造作的习性,诸佛教导我们依止一个所缘境。一旦习惯这个所缘境后,我们的专注力就会平稳。
  (21.)念头升起时,不要把它当做是禅修的缺失,但要认知它是空性的,任它如是呈现。
  (22.)所以,你必须一次又一次地放下念头,变化就在每次一个呼吸、一个念头中发生。每次心回到呼吸上,便更远离对散乱与恐惧的执着,更接近证悟之道,也是开始为自己长养慈悲心。

  问:云何为修行菩提者
  (1.)尔时世尊告婆罗门言:「当知:若人梦中见四种相者,皆是最上吉祥胜相。何等为四?一者白莲华,二者白伞盖,三者月轮,四者佛像。若见如是四种相者,当知必得最上大利。」
  (2.)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曰:梦中若见莲华相,及白伞盖皆吉祥,或见清净大月轮,梦者当获最上利;又复若见佛形像,是相最上中最胜;斯人一切所爱敬,当能成就诸功德。
  (3.)尔时婆罗门复白佛言:「世尊!何等名为最上大利?佛以何缘作如是说?」尔时世尊即以伽陀答婆罗门曰:我今为说彼大利,汝婆罗门当谛听:
  一、若人能发菩提心,成二足尊名大利,转轮圣王位尊胜,统四大洲而自在。
  二、若有众生乐成就,应当发起菩提心,帝释天主胜福报,三十三天中自在。
  三、若有众生乐成就,应当发起菩提心,欲色无色三界中,彼彼福报皆增胜。
  四、若有众生乐成就,应当发起菩提心,所有众生界无边,如其所应善化度。
  五、若有广为利乐者,应当发起菩提心,世间所有大医王,普能疗治一切病。
  六、若有众生乐成就,应当发起菩提心,作大光明现世间,一切暗冥皆照耀。
  七、若有众生乐成就,应当发起菩提心,虽复生于三界中,断除一切颠倒行。
  八、若有众生乐出离,应当发起菩提心,所有烦恼等诸障,及余一切不善法。
  九、若有众生乐除断,应当发起菩提心,所有三界诸结使,随所造作为魔摄。
  十、若有众生乐除断,应当发起菩提心,若能调伏于无明,一切爱网悉能断。
  十一、若有众生乐出离,应当发起菩提心,彼贪爱法若断除,一切垢染皆清净。
  十二、若有众生乐出离,应当发起菩提心,所生族氏及色力,愚人持彼生憍倨。
  十三、若有众生乐除断,应当发起菩提心,愚执我见寿者见,于自善利生憍倨。
  十四、若有众生乐除断,应当发起菩提心,于诸色法生憍倨,从染爱生过失大。
  十五、若有众生乐除断,应当发起菩提心,多闻持戒及修行,愚人恃以生憍倨。
  十六、若有众生乐除断,应当发起菩提心,住阿兰若行乞食,于如是事生憍倨。
  十七、若有众生乐除断,应当发起菩提心,应供自在具神通,恃己尊胜生憍倨。
  十八、若有众生乐除断,应当发起菩提心,愚痴执着我人相,恃彼我相生憍倨。
  十九、若有众生乐除断,应当发起菩提心,现在未来佛世尊,尊重恭敬而获福。
  二十、若有众生乐斯利,应当发起菩提心,诸佛出兴于世间,转大*轮普化度。
  二十一、若有众生乐听受,应当发起菩提心,一切恶法断所断,一切善法修所修。
  二十二、若有众生乐成就,应当发起菩提心,诸修道者修梵行,由是得证无漏道。
  二十三、若有众生乐成就,应当发起菩提心,我所宣说无常法,各各于身自观察。
  二十四、若有众生乐了知,应当发起菩提心,我说有漏行皆苦,智者见苦而生厌。
  二十五、若有众生乐出离,应当发起菩提心,我为有情广宣说,当知一切法无我。
  二十六、若有众生乐通达,应当发起菩提心,宣说涅槃寂灭法,证悟无上大菩提。
  二十七、若有众生乐成就,应当发起菩提心,我所称赞菩提心,汝婆罗门恭敬闻!如闻深信能发心,乃名修行菩提者。

  ◎广修如是福,速证大菩提!
  (4.)尔时婆罗门闻佛宣说是伽陀已,即白佛言:「世尊!若有人发菩提心者,是人当得几数福蕴?」
  (5.)尔时世尊复以伽陀答婆罗门曰:正使一切众生类,普集此佛世界中,一一修持净戒行,悉能安住戒学地,而彼福蕴量无边,于诸福中为最上。
  一、若人能发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正使一切众生类,普集此佛世界中,一一发生净信心,悉能安住信行地,而彼福蕴量无边,于诸福中为最上。
  二、若人能发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正使一切众生类,普集此佛世界中,一一修习妙法门,悉能安住法行地,而彼福蕴量无边,于诸福中为最上。
  三、若人能发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正使一切众生类,普集此佛世界中,广修须陀洹行法,悉住须陀洹果位,而彼福蕴量无边,于诸福中为最上。
  四、若人能发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正使一切众生类,普集此佛世界中,广修斯陀含行法,悉住斯陀含果位,而彼福蕴量无边,于诸福中为最上。
  五、若人能发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正使一切众生类,普集此佛世界中,广修阿那含行法,悉住阿那含果位,而彼福蕴量无边,于诸福中为最上。
  六、若人能发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正使一切众生类,普集此佛世界中,广修阿罗汉行法,悉住阿罗汉果位,而彼福蕴量无边,于诸福中为最上。
  七、若人能发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若人于此佛世界,广集上妙旃檀香,造佛塔寺胜庄严,高广等彼须弥量,如是福蕴亦无边,于诸福中为最上。
  八、若人能发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又若造立诸佛塔,如是分量所应作,随所作已广庄严,是诸众生胜果报,而彼福利广无边,于诸福中为最上。
  九、若人能发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又若一切众生类,假使住寿满一劫,以诸乐具施众生,随众生意使圆满,如是福蕴量无边,于诸福中为最上。
  十、若人能发菩提心,十六分中不及一,我所宣说如是等,一一皆为最上法,若有众生忻乐者,当求菩提寂静果,住是果者得大利,无比无等最尊胜。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