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礼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最优美的媒介

学礼一定要从小做起。对人见面的微笑,是国际性的语言。假如孩子从小对人就没有善意,你要叫他笑得很真诚天真,还真困难。要给人家鞠躬,要鞠得很真诚,也不是很容易。我们给孩子安排的课程中
    学礼一定要从小做起。对人见面的微笑,是国际性的语言。假如孩子从小对人就没有善意,你要叫他笑得很真诚天真,还真困难。要给人家鞠躬,要鞠得很真诚,也不是很容易。我们给孩子安排的课程中,光是鞠躬就鞠了两、三个月。鞠躬鞠到他身体弯下去的时候,是出自内心的一种恭敬。因为任何一个动作,对内心都会有一种互动,心就会愈来愈谦卑,愈来愈恭敬,这是从外慢慢内化。

    有一个孩子才四岁多,我们教他一种礼仪,就是用完餐起来时,一定要跟同桌的人说:“大家请慢用。”才能离开。这个行为是否重要?人是群居的,绝对不可能一个人独自生活。在群居的生活中,你的礼仪愈周到,与人的相处就愈不容易产生摩擦。比如说,今天你跟同事去吃饭,你先吃完了,一句话也没讲就离开了,那就失礼。坐在你旁边的人就会看看别人说:“他今天是不是跟女朋友吵架了?”毕竟大家是团体生活,互相打个招呼,人家才不会觉得很唐突。所以,让孩子从小养成时时能跟人打招呼、问好的习惯,对他来讲就很重要,他会时时想到别人的感受。

    我们幼儿园的每个孩子都这样做,而且连老师也跟着做,就会做得很好,会形成风气。每次老师站起来,向所有的小朋友鞠躬说:“大家请慢用。”小朋友都笑得很开心。为什么?他们觉得很欢喜,大人跟我们一样都要做,心里很服气。假如只要求小孩做而我们不做,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他可能就不做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做给小孩看。有一天刚吃完饭,只剩下一个小朋友还没吃完,这个孩子才四、五岁。结果他站起来,对着桌椅板凳说大家请慢用,旁边的老师都笑起来。我们从这里看到孩子的天真。一个人求学问,一开始不是学变通,而是先学老实。他如此老实,以后一定会依教奉行。

    有一次,老师在教导孩子礼仪,教他们敲门要敲三声,而且不能敲得太急促。太急促,声音传递给屋里的人,他就会紧张。刚好他又在忙其他的事情,一时间不能来开门,他的心就会砰砰跳。所以,敲门也要和缓,敲三声。开门之后,接待客人要先鞠躬:“阿姨好,叔叔好。”当我们的教学跟生活结合起来时,孩子会学得很有兴趣。所以,门一开,六个孩子同时说:“阿姨好。”结果这个阿姨连门都不敢进来。她说:“受宠若惊,从来没有被人这样盛情接待过。”她一进门,孩子争着帮她拿拖鞋,让阿姨一进门直接可以穿上。所以,每一种礼仪都含有为别人著想的意思。

   阿姨一进门,孩子就说:“阿姨,您请坐。”就引阿姨到这里坐好。坐好之后,马上去倒水,然后又说:“阿姨请喝水。”这就是待人之礼。当您的孩子这样去接待长者,接待客人,客人与长者的印象如何?他会觉得这个孩子很有家教,很有教养。

    吃饭的时候,一定是长者先坐,晚辈才坐。我们和小孩一起吃饭的时候,小孩还会帮助长辈夹菜。有一个孩子来此地学习两个星期,回家之后,跟家里人一起吃饭,刚一开动,他就帮爷爷、奶奶夹菜。本来爷爷、奶奶还不是很认同中国文化,但他这样一做,他们就体会到,这两个星期的教育有很大的变化。小孩处处先想到谁?长者,先想到爷爷、奶奶。所以,长者慢慢的就会接受,用中国的传统教诲,来提升小孩处事做人的能力。

    我们在教导小孩的同时,还会告诉他们,坐有主位,他就知道哪一个位子应该让给长辈。主位都是具有领导身分的人所坐的位置,这个位子大部分都是正对门口。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把主位让出来,当老师进来了,他们会先站起来,等老师坐了,他们才坐下。刚好那一天我从杭州回来,我一进去,他们也站起来,当我坐到主位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转那个桌子,我就问:“为什么转桌子?”他说,“因为我们那个桌子有条纹,那个条纹一条一条对着主位是不礼貌的。”他们一看我坐下去,就把桌子转到没有条纹的方向。所以,孩子不只是成就了恭敬心,还成就了他的细心、观察力,如此一点一滴的提升。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