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南居士主讲 净宗简介 师曰:末法时期舍学净土法门,莫能成就,经论训之详矣,然如何修学始能有成,诸生不可不知,今分五节,为讲其要。 一者,指归净土,虽可见诸千经万论,然数专经,则有如是三部:一为无量寿经,可谓极乐世界之史籍。二为十六观经,乃修观之法。三为佛说阿弥陀经,乃专授念佛之法。是称净土三经,为净宗之依据。 二者,学佛必求了生脱死,方为正的。他宗须断见思二惑,生死方了,然此二惑,复有多品,学者断惑一品,其难如断四十里之瀑流,是以自古迄今,学佛者多,而成就者少。惟净宗不然,以念佛之功,伏其二惑,即可带业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经云:‘彼佛国土,无三恶道’,既云无三恶道,是知尚有人天善道也。人天善道,乃具足见思之凡夫,是知伏惑即可往生也。一经往生,即了分段生死,此为净宗之义旨。 三者,往生极乐,胜妙无穷,举其要者,一为往生而后,即得神通,经云:‘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襟,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如无神通,何克臻此。二为彼国之水鸟风树罗网,皆演妙法,是故一经生西,惟有进境,而无退缘。三为极乐世界,皆是诸上善人,生西之人与之俱会一处,不论工夫深浅,皆得成就。四为极乐国中,多有一生补处,娑婆之补处菩萨,今惟弥勒,而极乐之补处,多至不胜算数。 四者,净宗念佛,约有四法,一为持名,二为观像,三为观想,四为实相。前三为事念,后一为理念,所求皆是一心不乱,然亦有事理之分。事一心,伏见思。理一心,断见思。惟持名一法,虽属事念,亦可得理一心,实为三根普被之法门,又称为径中径又径,是以莲池大师专主持名一法。 五者,持名念佛,亦分多门,要皆求得一心不乱。一心者,变千心万心而为一心也。众生之心,念念生灭,不得归一,故有生死流转,若得一心,则动念即是佛号,往生必矣。不乱者,八风不能扰乱也。众生遇事心烦意乱,不能自主,一旦临命终时,识田善恶种子,纷起现行,乱之尤甚。是以经云,心不颠倒,即得往生。然则持名念佛,如何始得一心不乱,此即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或持念‘阿弥陀佛’四字洪名,朝暮定时念,余时散念,无论定念散念,皆须紧持一句佛名,念念不断,不杂异念,久之,惟一佛念,即可得一心不乱矣。初学求其不杂异念,至为困难,可以记数为方便之法,即记念佛之数,其法以三、三、四为十,由十而二十,而三十,以至一百,复从头记数,如此可无杂念。 念佛断障 华严云:‘摭重障山,见佛无碍。’师曰:华严会众程度不一,所见佛身自亦不等,其程度最高者始见佛之法身。惟究其实佛之法身无相无碍,遍一切处,众生本当举目即见,然而皆不得见者,以有障碍故也。如试以薄纸遮蔽两目,则诸景物即不见矣,必待去此薄纸,始复旧观。是故众生欲见佛身,必断除障碍而后可。 惟众生之障,非如薄纸,乃深重如山,亦非由他人所加,乃自心所生,复障自心。是障约有二名,一为烦恼,一为所知。所谓烦恼,即贪嗔痴等。尤以痴之一字,除之极其不易。此三者为学佛之大障碍,故古德常劝修行人云:‘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所知障者,障所知也。众生之心本自清净光明,宇宙人生万事万理皆为所知,然以有此障碍,则皆不得而知。此障随烦恼而生,有烦恼障即有所知障。众生之心既障于烦恼与所知,则如身入黑暗宝藏,所触虽然皆是妙宝,奈以不见不知,反致处处有碍,事事行之不通,其于佛身自必视而不见。 烦恼障,可以四分言之。一为分别烦恼:众生在此世间,不遇正法,惟受邪知邪见之蛊惑,妄生分别,始终囿于邪知邪见之门,无由而入解脱之道,是为分别烦恼障。今世众生障于此者,尤为深重。二为俱生烦恼:此为与生俱来之障碍。常人每谓小儿天真,可无烦恼。实则众生无始以来,轮回六道,烦恼无尽,故虽为初生之小儿,亦是携其累劫以来之一团烦恼,何天真之有可言。三为种子烦恼:众生于外界事物,耳濡目染,皆落八识田中,而为种子。今人所处之环境,无非杀盗淫妄,此种事物,经与诸根接触,一一落入识田,而为自家种子矣。四为现行烦恼:众生所见杀盗淫妄,虽非自我造作,然既落入识田,为自家种子,则遇缘即在自己心田发芽成长,亦即于不知不觉间而起杀盗淫妄之念,进而行其事实,以造生死重罪,长劫轮回。 所知障者,亦有分别、俱生、种子、现行之四种,乃指心理不净而言,如念佛而起昏沉,即是所知障作祟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