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DO:净土修行中的两个观点的商榷

一者,关于菩提心 比如,“回向自己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这个当然很好,但是发心不够广大,不仅要回向自己的宗亲,还要回向一切众生的宗亲,甚至一切众生。因为《地藏经》的精神不只是度亡的

一者,关于菩提心

比如,“回向自己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这个当然很好,但是发心不够广大,不仅要回向自己的宗亲,还要回向一切众生的宗亲,甚至一切众生。因为《地藏经》的精神不只是度亡的,是度一切众生的。经中记载了地藏菩萨因地的四个人物,看看他们的发心,是不是这样?我们发心应当与大乘菩提心相应。事实上发心广大,那么业障消除得也更快更多。如“行善积福”也是,没有强调广大的菩提心发心,只是一般的行善积福的话,严格讲这还不是大乘佛教的真正精神,大乘佛教的真正精神是菩提心。

二者,关于终极目标。

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一切诸佛说法终极的目标”,这个说法不严密,甚至有些错误。

一切诸佛说法的终极目标是让众生成佛,在这个大概念下,布施持戒是,奢摩他和毗钵舍那是,瑜伽密法也是。往生极乐是其中殊胜法之一,确实殊胜;但不能说,往生极乐是一切诸佛的说法目标,这等于矮化了其他教法和其他净土,在逻辑上犯了用特殊代替了总体、用过程代替结果的错误,在佛教来讲可能会产生谤法的过失。这是不应当的。

关于菩提心另外做一简单的补充。有一种说法是说,“往生之心就是菩提心”。净土法门是大乘法,约法而言,这个说法不无道理,因为你无论何种根性,往生极乐了,那么从此与大乘菩提心结了缘。但是约人而言,这个说法泯杀了菩提心的殊胜。你有信愿,但是菩提心没有真切地发起来,可以往生;但是如果发大乘菩提心,会更稳当地往生,而且往生的品位会更高。所以,我们建议,在“三根普被”这样一个信心下,最好在整个往生加行中把菩提心作为一个重点来修学,而不是泛泛地以为“我这个往生的心就是菩提心”,因为仅有“我愿往生”想法的人,有时可能也是很自私的。而自私心并不是菩提心。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