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林老师:学习妄尽还源观的心得分享(第一集)

胡小林老师:学习妄尽还源观的心得分享,胡小林老师

学习妄尽还源观的心得分享  胡小林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10/4/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6-026-0001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今天在这里非常高兴,能够跟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向大家汇报自己最近这一段的修学体会,希望能够供养大家。自己这三个月来,跟著老和尚第二次讲的《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有些体会。这篇文章不是很好读懂,我是硬著头皮看的,原来也不是很明白,老和尚讲第一遍的时候,盘我全看了,好像四十多集,第二遍启请老和尚讲的时候是一百零八集,二百一十六个小时,是今年年初看的。看的时候我就发现,好多意思是我心中的意思,并不是老和尚的意思,也不是贤首国师的意思,是我自己心中的佛教概念,拿出来听老和尚讲经,看贤首国师的这些文章。后来我觉得特别风马牛不相及,很多概念是模糊的,是囫囵吞枣的,是用我们自己的意思来揣度一千四百年前的贤首国师,来揣度净空老和尚他心目中的意思。这样我觉得差别很大,很模糊,真是得不到法喜,不明白他说的什么意思。譬如说,「大智照真」,而不住生死。「大悲救物」,而不住涅盘。当时我无意之中,我就看了看大悲救物而不住涅盘,你看这一句话里头有多少个概念?第一是悲,而且是大悲;救物,这个物当什么讲?而不住涅盘,这个住当什么讲?涅盘当什么讲?这几个意思我没有一个意思是明白的。

  后来,手边正好有丁福保老人家编的《佛学大辞典》,我就翻开「悲」这个字,我才突然发现,佛经和祖师他们心中这个悲跟胡小林这个悲就完全不是一回事。甚至换句话说,我心里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悲,我觉得悲可能就是难过,或者是可怜,或者是不容易。什么是悲,模模糊糊的,自己也不清楚。《孟子》有句话,「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还稀里糊涂的,你怎么能够学懂别人清楚的东西。所以我通过这一个丁福保先生关於悲的解释,他老人家是这么说的,「悲,悲者,恻怆而救济也」。这个恻怆又是古字,我也不太清楚,就翻开了《汉语大词典》,查「恻怆」这两个字,查了恻怆这两个字,发现恻怆是哀伤的意思,从感情上有哀伤的感受,而救赎就是要救他。所以丁福保先生说,悲这一个字实际上是包括了两个概念,第一个,从感情上你要感同身受;第二个,力所能及你要救助他们。佛菩萨心中这个悲跟经教当中这个悲,实际上是由这两部分组成的。

  我就觉得特别惭愧,而且觉得也很欣慰,终於找到了一条道路,应该把这些基本概念全弄清楚之后,我们这是第一步。你说我们连字的概念都不清楚,我们能够深解如来真实义?我觉得没有第一步,绝对没有第二步。所以我也很欣慰,通过这一点就看到了,要把概念弄清楚。老和尚跟我讲,这叫破字,破就是了解、掌握这个字的意思。他说这个就像盖房子的砖头一样,你首先要把砖头弄清楚,你不能光在水泥墙外边看到这是一堵墙,实际上墙里边是由砖头、钢筋、水泥砌成的。而我们现在读经往往不得利益,就是因为我们对这些东西太心浮气躁,坐不下来,不能够查这些工具书,不能够把它们真实的意思自己掌握住。所以每一次念经念得都很疲劳,不知道它里面的义趣是什么意思。自己是以稀里糊涂的一种状态来读人家清清楚楚的东西。现在的经教,都是一千几百年前的人写的,他们当时的生活习惯、他们的用词,跟我们今天差得很多。我们今天没有办法,我们必须把时针往倒拨,我们必须回到一千四百年以前,我们用他们的语言、用他们的概念来看他们的文章。这个时候我们才能明白,他们真正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用清净心来读他们的东西,我们就会有悟处。

  我大概学了三个月的《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今天我把这本书带来了,我也给老和尚看了,大概这本书一共是二十三页,我查了一千多个概念。这一千多个概念,都是我以前不知道,但是成天挂在嘴边上的。所以觉得也很欣慰,终於找到了这么一个方法。在游历於经教的过程当中,在字典、词典和原文的过程当中,自己觉得非常法喜充满,而且愈学习、愈查字典、愈查词典,就愈对佛菩萨那种恭敬心、谦卑心、自愧不如就全都生起来了,要不然自己觉得自己还不错。

  所以我今天来到这是想跟大家说,我们现在人,我主要是讲我,想急功近利,想很快的学成,想有所成绩,恨不得一天就有很大的进步。实际上孔子老人家说的「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我们还是应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譬如说你读《无量寿经》,你就把《无量寿经》所有的概念给整清楚,所有不懂的词全整明白,认认真真的做上笔记,给它摘录下来。而且要把这个字典页数的号码也给它标上,下次你再看到这个字不明白的时候,你就知道你是在哪本字典的多少页看到了这个问题,你可以迅速的翻到这。如果短一点的就给它记下来,如果不短的,你把页数要记住,这样的话,凡是看到这个的时候,一旦忘了,你就翻开这一段,看看这个概念是什么概念。我自己的体会,大概总有个五、六次,你对这个概念清楚了。

  譬如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在第一篇讲「自性清净圆明体」的时候,他说「一法之所印,言一法者所谓一心也,是心即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一法,一就是一个概念,法又是个概念,界又是个概念,一法界这三个字就是三个概念。大总相,总相又是一个概念,法门又是个概念,体又是个概念,加起来这一句话实际上十个概念。我们不把这些基本概念弄清楚,我们想了解贤首国师在这句话关於一心的描述,想捕捉到那是不可能的,那是你的想法,那是错误的想法。我们经常挂在嘴边上,「尽虚空遍法界」,我们真的明白什么是佛菩萨心目中的虚空吗?我们真的明白佛菩萨心目中的法界吗?未必。你不明白,你用你不明白的心思和智慧,来揣摩佛菩萨他们心目中的这些概念,那肯定不能契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