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一集) 2005/2/19 台湾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21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早上讲到「出则弟」里面,提到了如何接待客人、如何打招呼,还有送宾的礼仪也都有提到。在接待的礼仪当中,还有一个礼仪也不容忽视,就是接电话的礼仪。我们看看现在的孩子他会不会接电话?我曾经打过电话,刚好是朋友的孩子接的。我说:你父亲在吗?他说不在。去哪里?不知道。喀,就挂下去了。所以孩子他假如连接电话都不会,除了没有恭敬心之外,把家里的脸怎么样?都丢出去了。所以,接电话的礼仪我们也必须教导小孩。 所以小孩子接电话,我们要实际让他来操练。接起电话来说:你好,我叫蔡礼旭。把名字报出来。请问您找哪一位?假如说:你爸爸在吗?假如爸爸在,他就说:请您等一下,我去叫我爸爸。放下来,去叫父亲来听。假如父亲不在,这个时候孩子要懂得如何去应对,然后可以请教对方:不好意思,我爸爸不在。请问您是哪一位?有什么事需要我转告给父亲吗?就是可以询问,毕竟人家打电话来有事情,所以我们要问清楚,让人家不会白费打这一通电话。也可以问对方说:请问您有急事吗?假如是急事,就可以把父亲的行动电话告诉对方知道。所以孩子从小假如懂得如何去应对,他做事的圆熟度就会愈来愈高。打电话还有最后一个动作,跟长辈打完电话,一定等长辈先挂了电话,我们才挂电话。因为可能长辈或许还有些话,我们马上就挂,他可能话还没讲,已经电话断了。所以这一个动作也是处处体现对於长者的恭敬之心。 第三个单元「谨」。我们说要谨言慎行,一言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所以生活能谨慎,就可以免掉很多的错误,甚至是灾难都有可能。有一个朋友,他约了他三位好朋友一起吃饭,结果来了两位,有一位还没到。他在门口边等边说:怎么该来的还没有来?这两位坐在屋内的其中一位朋友就开始犯疙瘩:该来的没有来?我是不是不该来的?所以这个朋友就有一点不高兴,就走了。他一看,朋友走了:怎么不该走的走了?结果最后剩下一位朋友:那我是该走的了?所以那一晚晚餐谁吃?自个吃。所以,虽然是一个笑话,但是我们一个人对於讲出去的话也应该三思后行,也应该提高敏感度,我们出去的话会不会伤害到对方,要有这样的谨慎度。所以俗话也讲「面对失意人不可说得意之事」,这都是在言语当中处处流露为人设想。所以言行要谨慎。 而言行的根本在一个人的念头。所以真正会修身的人,在哪里谨慎?在起心动念中谨慎。当念头都能谨慎,言语行为就不会有太大的偏颇。比方说我们「谨」这个部分,就是常常要谨慎,不可以浪费时间,不可以糟蹋食物,这种奢的念头、贪的念头、懒的念头、不敬的念头一起来,马上就要把它调伏下去。 我们可以归纳「谨」这个部分的教诲,可以训练一个人三方面的能力:第一个自制力,第二个独立生活的能力,第三个做事的能力。现在小孩缺不缺这三种能力?所以一定是有教才会。我们之前也提过在汕头有一个孩子七岁,刚好他们老师教他们《弟子规》教了一、二个月,老师想让他们上来发表一下这一段学习的感受跟成长,所以邀来他们的父母坐在底下听。这个孩子上来讲的第一句话,他说:我学了《弟子规》才知道做人原来要孝顺。这句话有没有味道?关键字在「原来」。我们大人常常都说:他都这么大了,应该知道。这个「应该」有待商榷。因为中国圣贤的教诲已经断了一、二代了,所以很多的孩子行为偏颇我们先不要责怪他,长辈要先反省,到底我们有没有教?而这个教又不是嘴上教,而是有没有以身作则才是。这个孩子接著又说:我还没有学《弟子规》以前,每天都在想如何谋害父母。七岁!他的妈妈坐在底下,突然瞠目结舌,她绝对不相信她的孩子居然会想要谋害他们。 诸位朋友,我们知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知不知道孩子每天在做什么、说什么?知不知道?当我们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那怎么教?所以确实教育需要用心、需要耐心,我们要多花点时间去了解孩子,去关怀他,才能慢慢让他循规蹈矩。为什么一个七岁的孩子会想谋害父母?这就是父子无亲。父子有亲有没有可能这样?为什么现在父子无亲?原因在哪?父母很努力赚钱,都没有时间陪他,他跟谁比较亲?跟补习班老师亲,跟佣人比较亲。妈妈呢?父母有时候为了虚荣、为了面子,又把他送去补一大堆东西,他愈学愈厌烦。而这样的心境、这样的情绪,父母有没有察觉?可能没有察觉。所以,我们真正要花一点心去了解孩子的心情,孩子的想法、看法才行。我们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才容易进一步教导孩子。 「谨」这个部分,现在的孩子自制力不够,所以「谨」一开始「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就是一个人能够生活有规律,绝对不要常常睡懒觉,这也是一个自制力。「对饮食,勿拣则;食适可,勿过则」,所以在饮食方面他也懂得节制,都是在训练一个孩子的自制能力。第二个方面独立生活的能力,「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虽然只是讲了两个东西,衣服、帽子要放好,我们能不能只教衣服跟帽子放好?应该教什么?一切物品,甚至於一切时间都应该让它有所规律,所谓「动物归原」,动的东西应该再放回原处。这一些生活的能力,他才懂得如何不把生活搞得乱七八糟。 现在听说很多大学生还请佣人帮他洗衣服,帮他打扫家里,花谁的钱?花父母的钱去请佣人来打扫。所以确实现在的学生在生活能力方面真的要加强。当他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他以后在事业、在家业当中,有没有办法承担?那就很困难了。而我们做父母的假如不让他多锻炼,把这些事都扛在自己肩上,请问为人父母能扛到什么时候?所以现在很多人结完婚,生了孩子,交给谁?都是爷爷奶奶带。到底爷爷奶奶什么时候才会清闲?我想可能连眼睛闭上了都无法清闲。这样的人生好不好?表面上好像我帮了儿子一把,事实上他当父亲、当母亲没有尽责,也没有学到这些本事、应尽的本分。所以我们把孩子应该做的工作、应该尽的本分回归给他,他的人生才会过得充实,才会过得问心无愧,这样才会圆满。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