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还是要有一个过程,然后也是让当事人觉得我们都是在替他着想,慢慢的有一个感激、感动,有一个愧意上来。而我们劝人的人很重要的一点,劝完要放下。假如劝着劝着,我们在那里,“我都讲多少次了,还不听”,慢慢的我们的情绪就带上来了。所以劝人得要耐心。劝完就不罣碍了,不然那个控制、情绪慢慢会酝酿起来。 而大家也不要觉得劝人一次、两次、十次他没反应叫没用。是不是没用?是还没到,就好像我们今天推一个东西,你力气一直加加加,它没动,难道没效吗?有效啊。只是还没有突破他的什么呢?静摩擦力。今天怎么在讲物理学呢?等到突破了他的静摩擦力,他就动起来了。 所以每一个人的状况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可能要劝一百次才劝得动,有些人劝十次。结果你看人家劝十次劝动了,然后就骂你先生:“你看人家劝一下就动了,你都不动。”不要比较,真心、耐心去做就对了。但是人往往耐心不够,行百里路半九十。明明再一次就成功了,哇,放弃,前功尽弃。 不止劝人是这样,我们从事传统文化弘扬也是这样。“败后或反成功”。有一句话叫“失败为成功之母”。“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一个人在事情出现一些瓶颈了,好像失败了,很可能刚好就是最后一次失败,下一次就“否极泰来”了,可是就在那个时候放弃,就很可惜了。“败后或反成功”,“拂心处”,不如意的时候不要马上就放弃了。 我们有一句话大家都很熟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且为什么要有山重水复的考验?看我们是真心还是假的啦。真心现前,境界就转过去了;转不过去,都是心还没达到功夫。为什么?因为本来人生就没有任何障碍。“事事无碍”是真相。所谓的人生有很多挑战、有很多障碍,那是不明理。我们会觉得它是障碍,是我们一定要这样走,它挡在那里,你就觉得它是障碍。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所以障碍来自内心的执着,我一定要怎样怎样,他一定要怎样才行,这时候障碍就来了。 大家了解,人生有两个最重要的东西,统统是从内心自自然然产生的,一个叫智慧,一个叫福分。福田靠心耕,智慧也是靠心流露出来的。有执着了,福报跟智慧都受障碍。没有执着了,无碍。所以今天他这条路不通了,你走另外一条路嘛。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把你的福报障碍。 所以大家在看很多事情要从整个大局去看,不能只从我是哪一个地方的、我的感受、我的好恶,看事情看不清楚。所以从师长一生给我们表演“事事无碍”。一切福田、一切智慧,不离方寸,不离这一颗心就对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