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我”作祟嘛。“我”不舒服,“我”怎么可以吃亏

我们《太上感应篇》开头讲到的「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那这一句,首先我们要了解善恶的标准。善,感善报;恶,感恶报,「如影随形」。而善恶的标准在哪裡?以佛门的标准,随顺性德,是善;违

    我们《太上感应篇》开头讲到的「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那这一句,首先我们要了解善恶的标准。善,感善报;恶,感恶报,「如影随形」。而善恶的标准在哪裡?以佛门的标准,随顺性德,是善;违背性德,是恶。这个标准,就是很彻底。性德,师父常讲的,真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的心念跟这个五心相应,这个是善。而且这个善,真心,是到一真法界去的,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违背这五颗心,是恶。尤其跟贪瞋痴相应,这个我们就要很警觉了,贪心感饿鬼,瞋恨感地狱,愚痴就感畜生道了。所以我们对这个善恶很清楚、很明白,就会很有警觉性,就会在念头当中下功夫。

    所以佛门讲善恶,最重要的还是要转迷为悟。迷了,就是恶;觉了,就是善。而觉迷的标准,当然我们还是都要依照经典来对照自己。而这个迷悟,师父常讲的,念念为人着想,这个是觉悟,为什么?众生与我皆一体,这是觉,明白这个真相,所以念念为人着想。念念为自己着想,这个是迷惑。为什么?把自己这个身当作我了,贪着这个我,从我又延伸出去,就是「我所」,我的钱财、我的房子、我的妻儿,这种种就延伸出去,其实有我就有贪着,那贪了就随顺贪瞋痴,就是迷了。

    所以,佛门有一个比喻,这个大海裡,大海很辽阔,比喻一个人本有的法身。一个人的真身,虚空法界是自己的真身,是真正的自己,这个是真相。

    看大家的表情,没什么反应。打一个比喻,大家有没有做梦的经验?连做梦的经验都记不起来了,你们全放下了是吧?请问做梦的时候,有没有山川大地?有没有一切人物?谁变的?你看,人,心可以变一切境界哦!好,梦醒了没有?昨天做的梦醒了,现在的梦还没醒。我们叫梦中又做梦,虽然梦中的梦已经醒了,还是在做梦。

    所以为什么说善恶的标准在迷悟?悟了才不造业,才不会分别执着,分自、分他,又对立,又伤害,这就造业了。一体了,哪有伤害的道理?有没有人看到某个人自己捶自己,捶得很凶,然后愈捶他说愈高兴,真痛快!大家看过这种人没有?可能要到精神病院才看得到,那叫不正常。一体的,他绝不伤害他自己这个身体啊。假如从这裡去观照,人知道宇宙万物跟我一体,他还伤害谁?就是不明白,他才有对立,才有伤害。所以这个悟,讲彻底了,就是明白宇宙人生,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就是自己。

    刚刚讲到那个比喻,大海裡起了一个水泡,那个水泡,就是我们误认为自己的身体就是我,那个水泡就比喻人误会了这个身体是我。那水泡觉得水泡就是他,那他的整个身心,统统只着眼在这个水泡上。当有一天他知道,原来水泡不是我,大海才是我,他把这个水泡「啪」戳破,那他是谁?这个水泡是谁?就是大海嘛!所以佛菩萨都戳破了。所以佛菩萨在哪?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现身,这个就是他恢复自性,起的「法尔如是」的自在妙用,他可以千百亿化身,因为他那个水泡戳破了,他可以「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那我们还没戳破,众生有感,我们怎么应?我们没办法应啊!大家有没有觉得两隻手很不够用?所以要学谁?观世音菩萨啦。最重要的,祂恢复自性,才能起这样的妙用。所以为什么念念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往生之后,有弥陀本愿威神加持,人的能力可以恢复到阿惟越致菩萨,可以帮助众生。所以为什么说念念求生的人,那一念心是慈悲心?因为他念念念众生苦啊,自己能力有限,赶紧珍惜这一个这么殊胜的机会,往生西方,一下子提升到这样的能力,跟着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跟着清淨海会众菩萨,能够游步十方去帮助众生。所以蕅益大师讲,念念求生淨土的心,是无上菩提心哦。

    但是这一句话大家要会听,不是求生淨土的心,是什么?是「念念」求生淨土的心哦。不是一天冒了五次「求生淨土」,就是无上菩提心哦。今天有五个念头求生淨土,有五千个念头看人不顺眼,那这个不是无上菩提心,这个我们得要勘验清楚。不然到时候不能往生,「唉哟,那蕅益大师说错了。」他们都是证悟的人,不会说错,是我们自己理解错了。

    既然我们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我们不能再着在自私自利当中、自我当中,要放下这个执着,不能迷了。迷惑,一定造业。自私自利哪有不造业的?之后苦报就要来了。所以师长特别强调,一念生起为自己是迷,一念生起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悟。我们这个时代,不从念念为人着想下手,这一辈子不可能有成就,只是结个善缘而已了。这是真话啊。所以为自己是私,为众生是公,「大公无私」就是觉悟了。如果人有丝毫私心,就不是究竟的觉悟、圆满的觉悟了。

    所以修学的过程,就是不断的把私心放下。尤其在哪裡勘验?在团体工作当中,这个就非常重要。大家冷静去看看,现在的家庭,现在的团体,他要生活,容不容易?不容易哦。你看现在又大都市生活,那赚钱都不容易。我们自己回想一下,在我们父母那一代,他们的日子很不容易,他们很有道义哦。

    我父亲,我是听长辈们讲的,不是听我父亲自己讲的,我父亲读大学都是吃汤麵,那汤麵其实裡面都没有什么料的,就只有汤而已。那为什么不敢吃麵,都是吃汤麵呢?因为家裡穷,不敢给家裡添负担啊。为什么说「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因为他这一念,时时为家庭着想的心已经内化了,他自然在团体当中,他可以委屈自己,他可以多去承担一些。

    他承担得苦不苦?看大家没什么反应,你们没承担过。很多人在看德育故事,「哎呀,他怎么苦成这样?」那是自己苦,不是他苦;是我们自己想像说,哦,让我这么干,我一定受不了了。但是他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他良心很安啊,他觉得他为家、为团体尽到了这一份道义了,心裡非常充实。

    所以从家庭到团体,我们有没有这一颗心,念念为家庭、为大局着想的态度,这个就是去私了。

    家庭不容易,告诉大家,团体更难。为什么?团体的人更複杂,他还没有血缘、亲情的基础,这个时候更要互相包容,互相体谅,甚至于要勇于去承担责任。看到没有人主动去付出、去承担,我自己先出来。不然,团体的工作到最后做不下去了,那就对不起大众了。所以为什么说「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不能委屈吃亏的人,他不可能负得了重。我们在看历史当中这些忠臣,我们对他肃然起敬,可是我们今天在团体当中遇到事情,有没有他们的承担跟气概?还是就怕吃亏,都只想着自己,什么事往外推?都让团体、让领导伤透脑筋,不知道怎么干事情。那我们在团体是添麻烦,不是帮忙了。时时要换位思考,为负责的人思考,为团体思考,这是去私心。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