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差不多十分钟、十五分钟就该回来了。结果一回来,太太刚刚先动了气,不好意思了,女子是比较含蓄的,有这种婉约之美,是不是?诸位女同胞你们怎么没什么反应?这是我们女人天性有的美,是吧?所以就不好意思了,就端了一杯先生喜欢喝的茶,然后也不好意思讲话,脸也不敢看,就放这。 诸位男士,你看了要会欣赏女人的美啊,是吧?结果先生看到这种情景该怎么说?该怎么做?你会不会看太太茶端过来了:“怎么样,又是你先发脾气了吧?又是我有修养吧?”你假如这么说,根本就不给人家面子,是吧?然后你太太瞪大了眼:“有什么了不起?”那你不能用嘴巴喝,你只能用眼睛喝了。诸位朋友,人生有很多情境为什么别人会跟你冲突?为什么别人会怒目相向?有时候是因为我们的态度激怒对方,最后变成自取其辱。所以人还是要厚道,不要让人难堪。这个先生他不会这样,他看到太太这么不好意思,人看人不好意思就赶紧让她有台阶下,不要让她这个不好意思在那里持续,你看人柔软到这种程度。 古人给我们做了这个榜样,古人胸怀到什么程度?有一个读书人叫淳于意,人家到他田里偷割稻子,割他的稻子,他怕那个人发现他,同乡不好意思,他看人家偷割他的稻子,他蹲下来不要让他看到。大家体会到古人那种胸怀没有?就不忍心看人家出糗:“算了算了,不要让他这么难受。”他没有想:“哎,那我的稻子。”你看人家多慷慨:需要你就拿去吧,不要让他难堪。 他种的水果人家去给他采,那不是他认识的人,人家给他采水果,他去帮忙,帮他采给他。其实这样不计较的人一次、两次、三次下来,对方的良心会被他唤醒,为什么?“人之初,性本善”。他明明有错,不去指责他,宽恕他;他有好,鼓励他。人慢慢觉得我不好,人家都不讲;好,都肯定,人家这么尊重我、肯定我,那我不能自暴自弃,所以人的善根都是被这些德行所唤醒。 这个太太端这一杯茶过来了,先生看了之后,要让太太有台阶下,马上转移话题:“哎呀,太太,好久没有去看我岳父岳母了,今天下午刚好有空”,赶紧买岳父喜欢吃的榴莲、岳母喜欢吃的山竹,这两个配起来比较好,比较不会上火。你看当下太太还在那里尴尬的时候,你马上还想到她的父母,太太心里想,你不只不计较不放在心上,还马上为她的父母着想,她会很感动,从尴尬变成感动。请问大家感动多久?你们都没有这样的经验吗?这个会感动一辈子的,是吧?一次就能感动一辈子,这种事常常发生,哪有夫妻不相亲相爱的?所以面对夫妇、家人尴尬的时候,要懂得转移话题,然后转到让大家都是提起这份爱跟关怀。 所以先生这种德风感动太太,这个太太怎么回报这份情义跟恩义?那一定尽心尽力孝顺公婆,然后相夫教子。女人对整个家庭的气氛,还有对下一代的影响那是最大的,所以叫家庭主妇,她是主角,没有她不行。而我们这个丈夫也要要求自己,自己的德行能感动太太,很自然地为这个家、为家庭的未来去付出,这个不是要求来的,是夫妻之间的情义互相感召的。 所以我记得卢叔叔曾经讲到,说自己的太太不能对自己的父母好,那是自己的德行不够,要做到太太很感动、很感激公公婆婆生了这么好的儿子来跟她成为夫妻。奇怪了,我听了很感动,你们的表情怎么这么严肃?这是好榜样要效法。“见人善,即思齐”,“见人善,即思齐”的表情应该是很欢喜?怎么大家都这样越听越“不可能,做不到”,“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所以这里提到“和气能育万物”,和气生财,生钱财还生人才,养育人格健康的下一代。 “余善怒,宜无子者二”。处事首先要能多对人微笑,给人如沐春风,所以有一句格言说“养喜神为招福之本”。大家都希望有福气,从哪一步开始?脸带微笑,“养喜神为招福之本,去杀机为远祸之方”。其实大家想一想,假如你是财神爷,你要把福报给谁?你本来要降福给这个人,结果你一看到他,他就是怒目相向,你都被他吓坏了,是吧?而且你时时给人信心、给人鼓励、给人笑脸,这个都是积福。所以叫“面上无嗔供养具”,一个人脸上没有丝毫的情绪、脾气,都是对人的一种善意,这就是在对人的一种恭敬供养。所以修福很简单,时时笑脸迎人、待人就对了。每天板着一个脸吓人,折福。 所以诸位朋友,每天要出门前请照镜子,假如你一照镜子,自己被自己吓到了,先不要出门,先把《弟子规》读两遍、把《了凡四训》读一遍,调整好心情再出去。“去杀机”就是不要对人有恶意,念念还是为人着想的心。其实只要对人有恶意,那就是在造业了,也是在种恶因,最后还得感恶果,冤冤相报何时了。 接着第三点说: 【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 万物的生长得到天地的化育、爱护,我们一个人的成长,得到父母、长者、师长种种这些爱心,得以成长,所以这个爱是生命之本。“忍为不育之根”,这个“忍”是残忍苛刻,反而会伤害生命。而且“余矜惜名节”,这个“矜惜名节”就还是都为自己想。比方说你今天去做一件好事,可能别人会调侃你、会挖苦你、会给你说一些风凉话,你还去做不做?纵使别人不理解还误会你,但是只要能够利益到人,那我不在乎这些东西,还是去做,不“矜惜名节”。而且要舍己为人,这里他不能舍己为人,这个就吝啬,“宜无子者三”。 第四: 【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 他话讲太多了,首先第一个伤元气;第二,“话说多,不如少”,为什么?言多必失。话多的人一般来讲就是心里浮躁,才会噼里啪啦一直讲话。所以《易经》说“吉人之辞寡”,吉祥的人话少,一开口就是能利益别人的话,平常废话不讲、闲话不讲;“躁人之辞多”,急躁的人话就特别多,然后你话很多,你的心又浮躁,考虑不周全,可能话就得罪人。我们说“三思而后行”,“话到口边留半句”,这个都是给我们在言语行为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提醒。而且假如话多,又是会伤到别人,那就又折福了。又耗气、又折福,难怪没有好孩子。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