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第六集

蔡礼旭,了凡四训

    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晚安。

    《了凡四训》谈到,云谷禅师问了凡先生:“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你应该有福报、有功名吗?你应该有好的子孙吗?这样一个反问,让了凡先生他的心沉淀下来,反思他自己处世待人。所以人能够反省就是改造命运的开始。

    上一次我们讲到,了凡先生有说到他自己不应该有功名,因为他反思到自己本来福就薄,不是很有福报,又不能努力地积德行善。人应该是知道自己福薄的话,要有自知之明,就要赶紧行善。人世间有两件事情不能等,一个是行孝。因为父母大我们一辈,假如父母不在了,那就是我们人生的憾事;因为行孝是性德、是自己天性的流露,那是最快乐的事情。所以古人留了一句话给我们深刻的提醒,希望我们不要有这样人生的大憾事,最遗憾的事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第一个,行孝不能等。

    第二个是行善不能等。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大家也都很努力做事业、积累财富。我们所积累的财富是有形的,银行里面看得到;还有一个财富是无形的,看不到的。诸位朋友,请问大家:发生意外的人都是有钱的人还是没有钱的人?还是都有?所以有钱的人也会遭祸。曾经我们看到有一个很有钱的人,他的亲人得了癌症,他自己盖了一个癌症医院(他有钱)。“我一定要把我至亲的病给治好”,医院都盖下来,专门研究癌症,他的至亲还是走了。所以人有福报,他看医生是缘,有了这个福遇到好的医生,他的灾祸化解掉;可是假如他没有福,纵使是给最好的医生看,也不见得看得好。所以这一些道理我们都要能够明白。

    我最近刚好有跟朋友谈到,确实行善不能等,你福要积得厚。有一个作家他写的文章也都算是强调“忠孝节义”。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写的歌曲、唱的歌曲、写的文章是善的,这个善的东西它影响这个世间越久,这个人的福报越大,甚至庇荫他的后代子孙。大家看在历史当中留下这个千古文章的,后代都很好。

    但是假如这个是不好的东西,像现在很多歌曲是靡靡之音,大家注意去看很多公众人物、明星,他很有名,很多人都认识他,甚至很多人崇拜他,可是他的行为是非常偏颇的,把整个社会风气尤其是下一代年轻人都给误导了。大家冷静去看,这一些公众人物短命的很多。他一场演唱会,五千人来听、一万人来听,他有没有福报?有没有?我去唱,五十个人都不一定来,你还要去给人家发票,还要送他糖果,还不一定来听。这些人大到什么程度?你还要花一千块、两千块去听,排队买票还不一定买得到。所以你看人生有这么大的福,假如他把“忠孝节义”教育大众,好的歌曲唱给大众听,那个功德就无量无边;同样的有这么大福,唱的是靡靡之音,那造的罪业就大。

    所以人有大福,更重要的要有智慧去用自己的福报,能够成就自己的德行,又能造福自己世世代代的子孙。像范仲淹先生,他有福报当到宰相,可是他没有去乱花这些钱,他有智慧,他去行道义给后世子孙培福,树立好榜样,结果他的后代现在八、九百年之后还是很兴盛。而假如一有福报开始挥霍,那一代都过不了,我们这个时代就非常明显看得出来。

    最近灾祸比较多,而这个作家他在印尼海啸那一天,刚好他就在现场,就在那个海边,他去度假。结果他定了一个山上的(比较山上的)位置,然后他们到的时候那个房间还没整理好。他的女儿就很急,说:“父亲,我们到山下马上就有房间,不要在这里等老半天。”就催他爸爸退房,到下面去。结果这个作家他修养也不错,不疾不徐地劝她女儿,“都已经定了,就不用这样子了”,就在那安抚他的女儿,后来决定不下去。就在那等啊等啊,突然海啸就来了。假如他听他女儿的话,把车开下去,那刚好就碰上海啸。这个不是偶然的,这个世间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事情。

    台湾有一次火灾,六十条人命在短短的几十秒钟就烧掉了,因为电线起火烧得非常快。而在这一场火灾当中,离开的人有抱在怀里的人,然后也有年纪很大的人,什么年龄层都有。有一些人是什么?是突然要进去,被一个行动电话给叫走了;有些人是根本没有要去,五分钟以前刚好朋友把他叫进去。这样的事很多。所以从这一些地方,我们就要很冷静,两件事不能等,行孝不能等,还有行善不能等。你现在积极去行善,很可能就化解了自身,还有你家庭、家人的灾祸,都可以被化解掉。

    所以我们改造命运首先反省,知过,进而去改过。了凡先生已经察觉到自己的过失了,他讲到的自己没有福,又不知道去好好积德累功。要有自知之明,像我看起来就是福薄,所以我就要有自知之明,赶紧要去多行善。

    我记得二十九岁那一年身体就很不好,在高速公路上开车都会睡着,而且还不止一次。幸好我是在台湾的高速公路上,其他的地方我不知道。台湾高速公路它的车道两旁都有灯,就是晚上你的车灯一照它就会发亮。但那些灯它本身都有一定的高度,所以我去压到那个时候会有警觉,压到之后就醒过来了。假如没醒就不能跟大家见面了。说实在的,除了那个车灯的提醒之外,冥冥中有很多祖先在保佑,这是我们能体会到的真相。

    我那一年身体就很弱,而那时候刚好答应了一件事,我一个同学打电话给我,说有个学校有一个班学生特别调皮,全校最难管的班,问我要不要去接这个班,接一个学期。诸位朋友接不接?你们这么有爱心,马上就说接了,我还要考虑了一会,你们这么义无反顾就接了。真的,我接了这个班,本来身体很弱还咳嗽,后来就没咳嗽了。所以行善还是不能等,后来我那一段时间的身体就慢慢调过来了。
  
    好,所以他反思了之后,接着又反思自己不能够有孩子的原因,经文当中提到: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

    大地她包容万物,感觉起来好像很污秽,但事实上他是量大,他是能滋养万物,平等的慈悲;“水之清者常无鱼”,河水太清澈了,反而不能够养育这些生命、鱼类。又有一句话讲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所以了凡先生又讲到,他太喜欢干净,最后变成洁癖,给人很有压力。比方说这个地拖啊拖啊,人家稍微弄脏了,就给人家骂得不得了,人家看到你就很紧张,慢慢就变苛刻。所以“水至清则无鱼”,不能有洁癖;“人至察则无徒”,这个“察”就是苛察。一个人假如看别人的缺点都用放大镜来看,那这个人出现的时候,身边的人浑身不自在,好像在你眼里一点好都没有,这叫“至察”。“无徒”就是没有朋友,没有人喜欢跟你相处在一起。所以我们人缘好不好,再观察一下,要有包容性,不要苛刻。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