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五十三集)(4)

这第一句讲到,『色取仁』,「色」是指外表,就是表面上装作仁义的行为,『而实违之者』,就他实际上却是违背的,只是要赢得美名,或者赢得人家的信任,但事实上这别有目的。要不是好虚名、就是有不好的目的,这『

  这第一句讲到,『色取仁』,「色」是指外表,就是表面上装作仁义的行为,『而实违之者』,就他实际上却是违背的,只是要赢得美名,或者赢得人家的信任,但事实上这别有目的。要不是好虚名、就是有不好的目的,这『谓之虚』,这样的行为就叫做虚伪了。这个情况,君子是希望言行一致的,君子不好虚名,《孟子》有讲到「声闻过情」,声闻就是他的名声、名誉超过了他的实情,这个君子都觉得很丢脸,他就更不可能去要一个虚名。而且这样的人生态度都是不明白真相,装是不可能装得太久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装到最后被人家识破,就一文不值了,何不实实在在的来做人?所以人的心术时时要光明正大,不要动这些小聪明,纵使人一时被我们骗了,也骗不了老天,「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色取仁」,做表面上,事实上内心违背了,这都是虚伪,都是对人不真诚,这个於良心、於福分都是有折损的。所以读到这一句,人自我期许,时时都是真诚待人,绝没有虚应,绝没有应付。假如一个上位者都是做表面功夫,而事实上内心都是很自私,甚至还是残暴的,「谓之虚」。

  『不以诚待其臣』,不以真诚,不以诚实、诚恳来对待他的臣子,却希望臣子都能真诚来事奉他,『谓之愚』,有这种心态这是很愚蠢的。为什么?叫不明因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自己不真诚,还要求下属能够对我们真诚,这个无有是处,不可能的。所以『虚愚之君,未有能得人之死力者也』,刚刚讲到做表面的,还都是要求下属真诚,自己不真诚,这样的一个领导者他很难感动人心,很难跟人交心。根本就不可能得到自己的臣属,为他效力、为他牺牲奉献,这不可能。『故书称君为元首』,「书」是指《尚书》,《尚书》上有说到,君主就好像人的头部,「元首」。臣属,『臣为股肱』,臣子们就好像一个人的,「股」是大腿,「肱」这是胳臂,一般讲「股肱之臣」,这个成语就是指国家重要的大臣。这个比喻就很好,头跟四肢都能配合得很好,这个人就能干很多事情。

  所以这个比喻,『期其一体相须而成也』,就期望君臣成为一个整体不分彼此。然后「相须而成」,相互配合,而能成就国家的功业,成就国家的大治。所以一个君王、领导者,还是要发自真诚的仁慈心去爱民、去对待臣子,那就上下一心,国家没有不治的道理。刚刚这句经文之前我们有一起学习过,大家有没有印象?没有,很正常,因为还没二十一次。所以有时候人记忆太好,也不是件好事,可能会自己暗自流泪,我不是说我。

  我们看一百零四句:

  巧诈不如拙诚。】

  这句话很有人生哲理,能体会到这一句话,人生会过得愈来愈轻松跟简单。因为这社会风气,好像都逼人要很聪明、很会动脑筋、很会好像耍小动作,才生存得下去,其实没有那么复杂。这句话『巧诈不如拙诚』,「奸巧诡诈不如朴拙诚实」,聪明反被聪明误,人算不如天算。因为我们很正直诚实的去说、去做,身心没有负担;还用这些奸巧、用这些诡诈,事实上瞒得了一时,瞒不了长久。到时候还要用更大的心思,又要去把这个谎再掩盖,那纸是包不住火的,最后还是信用会丧失的。我们自己有没有撒谎的经验?有。人学东西就是一次就要开悟,终身不再干这个傻事了。人一撒谎,首先心神不宁因为怕人家看破,再来睡不著觉,接著买安眠药,要防这个、防那个累死了,不如勇於认错,「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我曾经遇到一个朋友他是做生意的,他跟一些客户就谈谈谈,他就很正直,他说我只能赚多少,他都给那个人讲、给客户讲,后来人家都要跟他买东西,他生意都做不完。他一看就是不会骗人的样子,他也没有什么华丽讲得多好听才能够做生意。大家看我去做生意会不会赚钱?我不大会讲话,实在讲我只要谈到钱,就好像那个气球消了气一样。只要不让我谈钱,谈这些伦理道德,好像就比较能充气起来。所以其实人心念里面只要有自私,这个真诚心就很难保持,因为为了己之后就要动很多脑筋,很多话讲起来是为别人,事实上还是为自己。给客户讲的:都是为你打算。其实脑子里都在那里算我可以拿多少钱,久而久之自己讲了不知道,敏感的人都可以感觉到,我们的真诚已经退得很厉害。有一些人做生意做了几年之后,自己有没有变问谁最清楚?问你好几年没有见面的亲戚朋友,他光听你讲几句话,他就知道你变了没有。我们每天这样讲讲讲没感觉了,他几年没看到我们,我们一开口那个味道不对,以前那种不带任何目的,讲话的那种直率爽朗不见了。

  其实人别把自己的人生搞得太累,在《孟子》的书里面,有提到一个故事,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成语叫「享齐人之福」?那个叫自讨苦吃。大家曾经有看过一些连续剧,整个家在那里每天骂来骂去、打来打去,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那个男主人娶了两个太太或三个太太,所以他们家动乱的根源就在他好色。最后还搞到是什么?没娶进来的还有几个。然后又是什么他的孙子又去爱上谁,又是他的什么?所以男人是一家之栋梁,不要成为祸患之源头。

  这个故事里面讲,这个齐人娶了两个太太,他每天晚上回家,嘴巴都有油渍,然后就开始跟他太太讲,我今天又到哪一家他们请我吃饭,吃得多好多好,我在社会上多有地位。每一次晚上回来就给他两个太太炫耀,讲了好一段时间,也不见任何人到他们家里来。所以有一天他太太就跟妾讲,今天我跟在他后面出去看一看,到底他都跟哪一些人打交道。就跟出去了,结果跟、跟,怎么先生愈走愈是荒郊野外,没人在的地方。后来走到哪?走到坟场看人家祭祀完之后,就去跟人家要一些祭祀完的那些酒肉来吃、来喝。基本上就好像在乞讨一样,然后吃饱、喝足了睡一觉再回家。太太看了之后很伤心,觉得这样的人怎么依靠?古人女子称丈夫,叫什么?良人,善良值得依靠的人才能嫁。结果太太回去给这个妾讲,两个人就抱头哭,这样的人怎么依靠?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先生回来了,又继续在那里讲,今天又在那里吹嘘。这个先生的言语都不实在,这都是巧诈,打肿脸充胖子,这样的人生特别没有意义。假如这个先生能真实的去告诉妻子,自己肯去努力,他真实的去告诉妻子,妻子会跟他共患难,会支持他、鼓励他,可能可以走出真实的人生。就不用每天都是在那里耍嘴皮子,人生过得这么虚幻。

  这一段话也提醒我们最可贵的是朴实真诚,最危险的是人用小聪明,又特别会耍嘴皮。但是我观察现在人,对孩子很会耍小聪明,还特别高兴、还会笑,这就很可能对孩子的心性没有及时的导正。有一个爸爸,他的儿子跟他说要两块钱,他父亲给了他两块的纸币,他说爸,不要,你给我两张一块的。他父亲说这个有什么不一样?他儿子说你给我两张一块的,我可以分两次跑去说我捡到一块钱,然后学校就会给我记功记两次,你给我一张两块的才记一次。他爸爸讲这个的时候,说我儿子真聪明。这心性都不对了,「巧诈不如拙诚」。好,今天就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