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一般:怎么被我碰到?我怎么这么倒楣?老天爷怎么这么不公平?我曾经这么帮助他,他还这么对我,愈想愈烦。可是突然间一转念:也是大好事!你心脏突然间好像就通了,不闷!豁然开朗,马上印堂发黑变发亮,你们一转正念应该都有这个经验才对。就像《书经》讲的,「圣狂之分一念之间」,转过来很重要。所以告诉大家,这些经典的教诲不是理论,谁做到了他的人生就印证,「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于四海」。您看他的风范,影响了东北多少的人家,甚至於我们现在看他的书都很受益,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我们今天讲「臣道」,王善人的臣道也是做到淋漓尽致,他去帮人家工作,从来没谈:老板,你要给我多少薪水,从来没有谈利的。老板用他了,他尽心尽力做,做到老板非常佩服他,最后他办教育,都以前的老板支持他。不只自己尽心尽力,一些跟他一起的朋友、工人有什么思想不对的,都赶紧给他引导。团结整个他们这些工人,那个对於他的老板、员外主人,都是最重要的贡献,他尽忠! 所以王善人他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成就?他学习真的是至诚恭敬到极点。他学一个羊角哀先生,为了道义奋不顾身,纵使有生命的危险他毫不畏惧,就像孔孟之道,「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王善人看了这个例子以后,非常感动,刚好他那个时候发生一件事,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被人家诬陷,然后王善人他就奋不顾身要去帮那个人解围,他不怕自己会遭什么难,他就很快的,要赶去帮这个贤德之人解围。路走到一半,眼前一片光明,他那个至忠至善的心,他的明德透出来了,后来他就能讲这些经典的道理。他学习的一个态度是,他听一个故事,这个圣贤人的精神就跟他融成一体。诸位朋友,我们看过《群书治要》里面多少位圣贤?我们跟谁融在一起了?这个时候你们不能一脸茫然,我们故事也听了不少个了是吧?我们不说远的,说最近的就好,您看那臣子很正直,都能对他的领导者直言。我们学到正直没有?这两个礼拜,你的上司有不对的地方,你有没有劝?假如没有,那个精神还是没有跟我们的故事融成一体,书是书,圣贤是圣贤,我还是我。要解行相应才能受益! 所以「君子务本」,我们用十分诚敬的心来读每一句经文,受益就无穷了。我们这几个月核心在君臣之道,我们这几节课讲「臣术」,为人臣的存心、为人臣的正道,为人臣应该尽的本分在哪里?有时候没有这些经典,可能都只是我们自己想像的,会漏掉很多该做的事情、该尽的本分。我们看「臣术」的几个纲,首先是「立节」,能够立住为人臣的节操,当然有节操也就是树立了榜样,为民之表率,这是好的父母官,立节。所以德行是期许自己苟日新,日日新,期许自己不能有辱国家,有辱君上、领导的信任。在《孝经》里面都强调,「言思可道」,所讲的话跟经典相应,老百姓听了之后,学到东西效法他讲的道理,言思可道。「行思可乐」,所做的都是顺应民心的行为;「德义可尊」,他的价值观、他的言行,为老百姓所遵循效法;「作事可法」,一个领导者,做人做事、一举一动都是谨慎、都是恭敬,他身边的人随时在他身上学到东西。「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他底下的下属,在他处世应对进退当中,都学到了真实的学问。 那一天,师长跟我们前首相马哈迪先生见面,马哈迪先生坐在中间,那宗教和平的代表坐在右边,师长坐在左边。当时候翻译站在师父的左边。这个方位大家知道了,师长坐在这,马哈迪先生坐中间,翻译就直接在师长的旁边,跟马哈迪先生讲话,大家觉得在这样讲话有没有什么问题?这样讲可以,师长听得到,马哈迪先生也听得到。可是请教大家,翻译讲给谁听的?用英文讲给谁听?马哈迪先生。所以他站在这么旁边讲话方不方便?马哈迪先生听得清不清楚?你看我们有时候粗心大意,这些都没有体会到,反正方便就好了。学问在哪里?学问在哪?主敬存诚。什么人有学问?他的真诚恭敬时时保持,这个人是真实学问。而不是他能背多少经,他背了很多经,对人都高高在上,那不是真的学问。主敬存诚,一个人时时诚敬对人,接触他的人没有不被他感动的道理,他正己了就化人。所以身边的人不能感动,反省自己的德行不够!「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我们的真诚心还没够。「天下无不可成之事,只怕愿力不坚」,我们不能坚持去做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所以这翻译一、二句话才出来,师长马上告诉他,过来到马哈迪先生跟师长中间讲话。你看,就在马哈迪先生耳朵旁边讲,他听得很清楚。而且在这里讲,师长坐在这里,我们在这样讲话,对师长恭不恭敬?是。我们假如不观照自己的一言一行,有时候粗心大意,都觉照不到这个态度、行为好像有点不妥当。大家有没有讲了哪句话、做了哪件事,觉得怪怪的?好像怪怪的不舒服,也不知道错在哪?「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可以问问身边,您觉得观察力比较敏锐、比较有学问的人可以问一下。可是我们要主动、愿意受教去问,可能人家才能提醒我们;不然现在都说算了、算了,别得罪他。现在人火气比较大,蒜头、葱吃得太多上火。所以确实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今天不是说打开经书了才是学习,平常眼前所有人事物浑然不知,也洞察不到那些道理、那些微妙之处,那就心太粗,粗心大意,体会不到个中的真实学问在哪里。 所以一开始我们这个纲是「立节」,那有几句话讲得好,「为政之要」,一个人代表国家去服务人民,为政之要,你看最重要、最根本,老祖宗经典里面都用本、根、要、宗,这些字不可以轻易放过,「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老祖宗讲话都是直截了当,一句话就把最核心的关键学问都点出来。我们看一个人要当好的领导者、官员最重要的,大公无私、清廉爱民,清与廉。所以在《增广贤文》当中就有说到,「仕宦芳规」,仕宦就是指当官的人、仕人,仕宦芳规,芳当然就是芬芳,就是德风,芳规就是这些圣贤人,留下来好的风范、仪轨是什么?清是清廉,慎是谨慎,勤是勤劳努力。一个为官者能做到这三个德行,应该会是一个很好的官员。我们看清廉,再来谨慎,节俭,还有勤俭,第一每个德行对自己一定有大利益,对人民一定有大好处。所以德行自利利他,一个人清廉为什么自利?无欲则刚。 他没有这些贪欲非常正直,他格物的功夫很好,他不变成欲望的奴隶,他自己自在。什么是大英雄?不被欲望诱惑。什么是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他不接受诱惑,「威武不能屈」。您看他多自在,心上都没有做过亏心事,心上正大光明,晚上睡觉躺下去三分钟就睡著。我们没这个功夫还翻来翻去的,假如还做点亏心事还得吃安眠药。一个人这一生最大的快乐,「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心胸坦坦荡荡,这人生的享受。我们做了一些违背良心的事,还得想这些事都做了,该去做哪些事情才能掩饰这个过失?人生愈搞愈复杂累死人。讲了一句违心的话,必须再用五句把它盖起来,盖多久?三天。继续还要再用二十句去盖,难怪白头发愈来愈多!大家注意看,真正放下欲望的人,返老还童,他的皮肤跟婴儿的皮肤差不多,你们见过这样的智者没有?你们能见到是你们福报,真的!讲到这个,就很惭愧,你看我皱纹愈来愈多,所以,理有顿悟,事要渐渐去修,要真下功夫不然自己得力不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