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我们接著经文看「何谓六邪」,这六邪指的是错误的臣子行为。这些臣子有错误的行为,当然是可恶的,而这是一个结果,从因上来讲,第一个他是从家庭教育出来的。「忠臣出於孝子之门」,奸臣也是从小他人格没有建立好,可能他脾气大,可能他私心重、心术不正,这些我们从因上,家庭重要。能不能出国家的栋梁都要看家庭教育的根,包含他为官,他的领导者,以至於君父也要有教育的职责,甚至於用他的时候要用得得当。比方他的才德不够,你让他担任太高的官职,一下诱惑太大,他的德行根基稳不了,可能就出事情。所以我们在用人的时候,往往都觉得用他,看把他放在哪里发挥,只要有地方去发挥,好像人就是安排好了。事实上用人最重要的,是要考虑他的德行根基,他的家庭背景,他的整个社会的阅历经验,来考量他整个德才再来用他。所以用人其实也是在栽培人,这整个过程都要掌握得当。 所以《资治通鉴》讲到,「治本在得人」,政治要治理得好要得到贤才,「得人在慎举」,谨慎的推举,「慎举在核真」,推举用了之后还得要考核。不能说用了他就信任他,什么都不监督、不管理,最后出事的时候可不能怪下属。因为他想把事情做好,但是他的德行、能力,都还需要上位者的培养护念,信任跟监督这两点是不冲突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对理,解得不圆融,会偏掉,明明照经典说要信任他,怎么最后还是出事?信任是信任人之初,性本善,信任他有愿心要做好事。但不代表他现在方方面面的能力都具足,需要慎於始的提醒、护念才好。所以假如出现下属没有做好事情,这个时候不能一味指责。就像《孟子》给我们的教诲,「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我们今天带领团体,下属出了状况,我们要反省自己的智慧不足,才没有护念好一个人。所以我们这里看六邪之前,一个为人领导者一来也要反思,这些人会变成这样,可能上位者的护念不足。再来,这一段也是观照我们自身,不是说我们是一个上位者就没有习气,所以六邪也是自我的提醒。 我们看,「一曰,安官贪禄,不务公事,与世沉浮,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他的行为,是安稳的安享这个官位,所带给他的这些福报、享受,贪求这些利禄、薪资。不务公事,就不积极的、勤奋的把公家的事办好,与世浮沉就是随波逐流,觉得反正得过且过,能混过去就混过去,这被一些不好的社会风气所影响。而且左右观望,心里面只怕这官位丢掉了,察颜观色然后谋自己的私利,没有做事的原则,没有一心向公。这样的臣,具臣就是徒具虚名,没有尽他为臣的本分,这具臣。我们看范公的行持,觉得今天反思起来没有尽到全力、尽到本分,当天晚上自责睡不著觉,等天一亮赶紧去为民服务,心里才踏实。从忠臣的行持,我们看到这六邪的行为,是真的会惭愧得无地自容。 「二曰,主所言皆曰善,主所为皆曰可,隐而求主之所好而进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不顾其后害,如此者谀臣也」。第二种谈到,领导者、君主所讲的一切,他都附和说,讲得太好了,君主所做的一切行为他都说非常可以,那等於都是谄媚、阿谀奉承。这个情况,假如他内心都是这种谄曲之心,那是心已经偏颇了,行为当然是不妥当。而也有团体,比方就像我们弘扬文化的单位,对於领导、对於讲学的老师特别的恭敬,恭敬是对的,但恭敬也不可以到太过、太偏了。因为《大学》当中有说,「人之其所畏敬而辟焉」,恭敬到我的领导、还有老师,讲的话全部都是对的,那这样的态度可能就有过了。所以圣教告诉我们「依法不依人」,要依经典,假如整个团体的氛围就是谁说了就对,这是不妥当的。 一个领导者,底下的人假如对你所说的话,都说只要你说的都对,这个时候要很冷静,这个风气是不对的;应该是依经典,不能依人。而领导者假如遇到这个情况还自鸣得意,那可能就毁了这个团体。因为他会愈来愈自视甚高,不可一世,那行为可能就愈偏愈大了。我们虽有心弘扬中华文化,但这只是发愿,我们的德行、智慧、能力,都需要随著时间来积累。所以我们自身要时时感受还很不足,很不足在决策的时候当然要集思广益,我们时时期勉自己但求无过。那决策的时候当然要慎重,当然要博览众长,大家好的意见要采取。所以上位者要冷静,自己有德行的不足、智慧的不足,要形成大家敢於发表意见,敢於讲真话的风气。那下位者也不能变成一种情感,变成一个好像偶像崇拜,下位者这个心态也不妥当。我们可以尊重领导者他的一种无私的心,但不能因为尊崇到觉得他无所不能,那是决定不妥当的。 比方以我自身来讲,我是一个公务员家庭出来的孩子,公务员生活也比较简单规律,也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大风大浪。我自己大学毕业之后,也从事学校教育工作,也相对单纯,所以人事的历炼、管理的经验,都是相当不足。这几年也刚好有机缘处理这些管理的工作,而有同仁他们就会觉得好像我什么都知道。这是我事后才了解,这也代表自己智慧观察力不够,当下属很多事情都没反应过来,自己就要主动去了解,怎么会没事?很多人说那不是要乐观吗?乐观不能跟客观冲突。什么叫客观?大家都刚学,又不是学了马上变圣人,既然是刚学大部分的人习气都还在,怎么可能会没有人事状况?假如都没反应状况那叫粉饰太平。所以底下没反应状况的时候,领导者应该主动去了解,「兼听则明」,广泛的了解情况。所以这都是我经验智慧不足,很多事情发现都是已经比较严重的时候。这个时候我自身就觉得对不起大众,因为我们是为大众服务事情,事情做不好有愧於大众的信任。 再来,也对不起这些同仁,因为他在工作当中是来积功累德的,是来历事炼心提升他自己的慧命。而我们的经验智慧不足,都不能适时的引导他,适时的护念他,反而让他心性堕落,或者在人事当中产生很多的负面情绪,那这些我们领导者都要负责任的。所以「谨慎为保家之本」,对待任何人要慎重护念,对待每件事都要充分客观了解情况才好。所以既然客观的了解,我们为人领导智慧、德能、经验都还不足,阅历不够,这个时候要形成大家众志成城、如切如磋的一个氛围。而底下的同仁他们就有说到,觉得领导讲的我统统都恭敬的去服从,这样慢慢的可以从中了解到,领导者他的苦心在哪里,他的用心在哪里,我就学到了。我跟他说,你这个心态很好,但是不要偏到都不提意见,因为可能你考虑到的,是领导者没考虑到的。所以服从、信任跟劝谏是不冲突的,不然这礼都有偏废。劝谏不影响自己对领导者的恭敬跟信任,每个人都在学他又不是万德万能,怎么可能会没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所以下属要尽劝谏之责。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