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讲地藏经第二六卷

净空法师讲地藏经,净空法师讲地藏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二六卷)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中第七十面,“利益存亡品第七”。请看经文: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是等辈人,如履泥涂,负于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

  我们看这一段。这一段里面是这一部经里面,也是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现在的七月,民间都知道这一些超度的法事,超度法事是从什么地方起源的?依据什么样的理论?在这一段经文里面,都会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很明白。经一开端是地藏菩萨对释迦牟尼佛说的一段话,这是他在我们世间度化众生,所见到一些事实的状况。‘阎浮众生’这是指我们这个地球,‘举心动念’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无非是罪’。地藏菩萨说的这句话有没有过分?我们自己要认真冷静的去思惟,起心动念是不是罪?佛讲这一部经,这部经是在方等会上讲的。在那个时候,三千年前菩萨说这一句话,确实会让我们怀疑。如果在现代这个世间来讲这一句话,我们就会很肯定,确确实实起心动念无非是罪。可是菩萨的意思很深,为什么?起心动念就是罪,这个话说起来难懂。在如来果地上,在法身大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我们讲圆教初住菩萨,他们还会不会起心动念?不会了。

  这个意思诸位听懂,你就明瞭起心动念就落到十法界里面去,所以他那个罪的标准定得高。那个标准是一真法界跟十法界的界限,你落到十法界,那你就是罪;十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还有佛,藏教的佛、通教的佛。所以起心动念是什么?已经把你真心真性变成了识。法相宗里面讲修行的标准是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起心动念是转四智变成八识,这是罪,是从这个标准上说的。我们今天世间,那个标准就更低了。今天世间标准是什么?三恶道的标准。起心动念的时候,都是三恶道的罪业。当然地藏菩萨确确实实,这个意思是指三恶道的标准,确实指这个。严重的分别执著,十法界里面分别执著很薄、很淡薄,六道里面分别执著就严重,尤其是恶道众生。

  佛在大乘经上跟我们讲十法界的业因,这是我们真正想学佛的人,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常常用佛陀这一些教诲来测验自己,我们功夫是不是得力?我们修学有没有偏差、有没有错误?用这些教诲来检点、来考察。像读书一样,常常要察看自己的成绩。佛告诉我们十法界的业因,这业因当然非常复杂,复杂里面总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我们讲第一个因素。佛就给我们说,这十法界的第一个因素。佛成佛第一个因素是平等,佛是平等心,等念众生。如果有分别就不平等,所以佛看虚空法界决定没有分别,那是一体的,平等心是成佛的第一个因素。菩萨是六度心,起心动念能与六度相应,这个人是菩萨。缘觉心是十二因缘,念念跟十二因缘相应,这是辟支佛,念念与四谛相应是声闻,这都讲第一个因素。念念与十善、四无量心相应,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这是六道里面的天道。为什么会生天?上品十善,还要具足四无量心,这种人生天。到人道里面来得人身,与五戒相应;我们今天得人身,过去生中修行与五戒相应,这是得人身。三恶道与贪相应,这饿鬼道;与瞋恚相应的地狱道;与愚痴相应的畜生道。十法界里面,这里头还有一个修罗道,修罗比较特殊。修罗是修善也修上品十善,没有四无量心,而是贡高我慢,嫉妒心很重,好胜心很强,他也修上品十善,这种人是修罗因。

  都是罪,无非是罪,我们想想我们起心动念与哪一个相应?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我们很冷静的去观察、去思惟,觉得自己起心动念与哪个法相应,将来就到哪一个道里面去受生。你到哪一道去投胎,说实在话没有人在这个地方逼迫你,没有!完全是自己造作自己感受。这里头没有别人给你做主宰,上帝做不了主,阎罗王也做不了主,佛菩萨还是一样做不了主,谁作主?自己作主;就是你起心动念与哪一个法相应,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我们掌握到这个原则,每一天起心动念自己就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念头落在哪一道,这个人是觉悟的人,明白人。我们要想往善道去,纯善至善是佛、菩萨这两道。要想作佛菩萨,你一定要修清净平等觉,用清净平等觉心去修六度,起心动念与这个相应,你走的是佛道,你没有走错。如果我们起心动念与贪瞋痴相应,那你走的是恶道,你走的是三途。佛是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诉我们,我们自己往哪里去他管不了,他没有能力来限制我们。

  所以大乘经上才讲,佛自己说“佛不度众生”,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众生得度是谁度他的?自己悟、自己度,佛只是给你做增上缘而已。所以佛法是师道,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跟世间学校老师一样,老师能教给我们,把这些道理讲给我们听,我们明白觉悟了;方法教给我们,我们自己要去做,才能得到好的成绩。所以成绩好坏与老师不相干,老师再慈悲、再爱护我们,也不能把我们的成绩提高,要靠自己努力。同样的道理,我们学佛将来要到哪一个法界,要得什么样的结果,完全要靠自己。所以学佛的人,跟不学佛的人差别就很大,不学佛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不知道怎么个修法?多做善事,世间人现在一般崇尚的,大慈善家多做善事。如果多做善事还有一个好胜心,要名,在社会上他要去要地位,要大家对他尊重、对他赞叹,有这个意念在里面,我们就晓得他的果报在修罗道。看他修的福大小,福要大的天上作阿修罗,次一等的人间作阿修罗,再次一等的是饿鬼、畜生里面做阿修罗。所以唯有接受佛的教诲,知道这些事实真相,断恶修善而不执著,心地平和,用现在人说的话永远保持低调,这个好!你走的是菩萨道。佛菩萨对于任何人谦虚恭敬,对善人谦敬,对恶人也是谦虚恭敬,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

  最近我们在学习《华严》,这一部大经可以说把虚空法界都说到,一切众生之类没有一类漏掉的。佛在经里面到最后总归结,归结到十大愿王,总结十个纲领。所以十大愿王展开就是全部的《华严经》,《华严经》最后浓缩就是十大愿王。你要真正了解十愿里面所含的义趣、修学的方法,你不了解全部《华严经》,你怎么会知道?你怎么会修学?那是总纲目。可是这个总纲目,我们再要把它简化,我们提出“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二十个字。诸位想一想这二十个字,跟十大愿王相不相应?然后我们修行用功才真的掌握到要领,我们修什么?起心动念与这二十个字相应。把不相应的念头统统改正过来,念念都相应,那我们晓得我们走的是菩萨道,我们走的是成佛之道。《华严》到最后结归到西方净土,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这二十个字最后结归到念佛。所以在行门里面是愈简单愈方便,解要深要广,行门要专要一,功夫才得力。现在有许多好的同修、好的修行人,常常跟我谈起来功夫不得力;很想自己功夫得力,为什么功夫不得力,你要知道原因。不得力的因素,就是我们举心动念不相应,依旧还是贪瞋痴慢,那怎么会相应?道理在此地,原因在此地。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